第四十章此子智慧非常
被张头这么一搅和,自然没有再继续谈下去的兴致,安宁公主也没好意思继续问,以工代赈便只有一个大概。
不过,即便是大概,她也看出了这个办法的可行性和好处,当天就修书一封,把从程润年这里听到的所有都写下来,发往京城。
几天之后,皇帝就把信件拿在了手中,一开始还漫不经心,不过越看到后面,就越是惊讶。
土地国有,亏这小子能想得出来,胆子倒不是一般的大。
不过说来,这小子的眼光也够毒辣的,竟能看出这么多问题。
程润年提的这些,皇帝当年其实也想过,不过却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毕竟是皇帝,就算是再微服私访,也不可能真的融入到底层中去。
这个事情说完之后,便是程润年提到的以工代赈,不过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很少,因为程润年没有多说,安宁公主虽然大概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但也不敢妄加猜测,以免有异。
她只是把程润年的话原原本本的写了下来,虽然简短,但皇帝却在看到的第一遍,就惊得从位置上站了起来。
“以工代赈,好一个以工代赈!”
要知道,乌国这地理条件其实是很差的,洪涝反复,历来有之,只不过是大规模的灾害少见而已。
像是小型的,波及到一个县、一个郡,那是年年都有,从先皇那一代开始,就在各地修建水库,以防止旱涝。
到了皇帝这一代,这一举措已经有了明显作用,但毕竟还没有覆盖全国,因此至今还有多个地方兴修水库运河,需要人手。
以工代赈这一计策,可不仅仅是让这群人吃饱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给那群人找点活干。
不然,人聚集得多了,又没事情干,十分容易引起哗变,这可是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大问题。
以往的徭役,都是不需要给钱的,免费劳动,如今给钱,必然能够极大的调动积极性,这一计可谓是一箭多雕,好处极多。
即便是以皇帝的心性,也花了一番功夫平静下来,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个办法的一些问题。
首当其冲,而且是最大的问题,那就是,钱,从哪儿来。
如今的乌国朝廷不算穷,但也绝对不富,每年的军费开始都是极大,需要防备北边各国,而这以工代赈,一下子雇佣十几万,几十万人,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现在的朝廷,想要拿出这笔钱来,着实有些困难。
思考了一会,皇帝抬头,朝外喊道:“来人,去将户部尚书叫来。”
稍停,皇帝又补充道:“把周棋也叫过来吧。”
不多时,收到消息的户部尚书和周棋结伴而来。
“微臣叩见陛下。”
皇帝直接挥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都起来吧,快看看这个。”
皇帝把信件递了过去,当然前面关于土地国有制的部分已经被撕下来了,只有以工代赈这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