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沛雨城的情况
虽说布粥是赈灾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但是这居然能够持续整整四个月,那性质怕是早就变了。
一开始是赈灾,到了后来,那些人见到不干活也不至于饿死,恐怕就每天等着喝粥了。
程润年第一反应就是如此,不过又一想,若真是这样,那街上的那些人,不说红光满面,那起码也该聚在一起找乐子啊。
又不愁吃饭,又没有活儿干,那就剩下找乐子了。
不过过来时,在街上见到的,却不是那般场景。
稍微思考了一下,程润年又问:“每天布粥,给多少?”
提起这个问题,太子脸上就闪过几分愧疚之色。
“一人一天,只有一碗粥。”说着,他又好似要辩解什么,紧接着就道,“这一碗粥肯定是足够稠的,喝个半饱没问题。”
这程润年就有些惊讶了,按照太子这很傻很天真的脾气,怎么可能一天就一碗。
他就算是自掏腰包,也会补足的才是。
“怎么会这样?”程润年意识到其中有问题,问道。
说到这里,太子脸色愧色更浓:“本来一开始,不是粥,是白饭和馒头,只是拖延了如此之久,花费巨大,朝廷那边也着实拿不出钱和粮食来。”
“本来一开始给的粮食是足够的,只是我也没想到会拖这么久。”
既然说到这个问题了,那程润年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问道:“为什么会拖这么久啊?”
太子是天真,但不是傻,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他处理不了的问题。
果然,听到这个问题,太子脸色再变,一时间复杂了起来,又是悔恨,又是无奈。
“实在是,那些百姓,不听我们的。”
“一开始,我就带着足够的粮食过来,是想着等洪涝过去,尽快让他们恢复原本的生活。”
“本来一切都进行得好好的,可等到洪水退去,让他们重新回去种地,他们却不肯了。”
“河北多洪涝,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灾会来,与其回去种地,赌今年还会不会发生洪灾,还不如就吃着官府的救济粮。”
程润年听得惊奇,这种问题怎么会存在?他们不想回去种地,那直接让官府赶回去不就得了?
又或者,用一些激励手段,比如说回去种地的多发粮食,这个时代,田就是农户的命,他们怎么会不愿意回去种地呢?
“你就没让官府做点什么?”程润年问道。
“自然是做了的,一开始官府强行把灾民赶回去,甚至还打人,只是灾民的房屋大多被毁,我不忍心看他们忍受饥寒,又让他们回来了。”
程润年无语了,问题果然是出在这个太子身上。
听到这里,程润年心里其实就有一些办法了,不过鉴于这位太子的脾气,他还是决定先试探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