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肆拾陆章护短
第46章第肆拾陆章护短
初九那日,容玘收到了皇后遣人送来的一封书信。
皇后在信中跟他提到,她已求了皇上,要皇上召他回京,另派个人过去接手江州的一切事宜,无奈皇上坚决不同意,说是派谁去都不如容玘让他放心。
皇命难违,皇后没了法子,只能写信给他,叫他自己在江州多加小心。
容玘一目十行地扫过,将纸折好塞回信封里,弯了弯唇,却有一股涩意自唇边铺开。
母后此言此举,他当真是一点都不觉着意外。
至于父皇,哪是不信旁人只信任他一人才派他来了江州,不过是权衡之下认为若是派了旁人过来,父皇更加睡不了一个安稳觉罢了。
数年前便是这般,而今亦是如此。
那年他终于不再是被困在北国的质子,被人护送回京。
朝中不少大臣都纷纷向皇上上折子,劝皇上早日立下储君,踌躇许久后,父皇下了一道圣旨立他为太子。
后来在宫宴上,他被奸人下毒,害得他双目失明。
没了健全的身子,意味着没有资格当太子。
他以为父皇会收回成命。
结果父皇却迟迟没动作。
他一时有了希冀。
或许父皇尚未对他失了信心呢?
直到那日他立在御书房外,心中的期盼瞬间被打得粉碎。
御书房内,父皇高声怒斥几位大臣,有一位大臣在他跟前进言,提议收回那道圣旨,另择一位皇子立为储君。
那日父皇在御书房内跟诸位大臣商议了许久。
御前伺候的宫人迟迟没有放他进书房。
一切似乎只是巧合,他碰巧听见了父皇和大臣商谈要事,而父皇心系朝政,忘了他还在御书房外等着。
待大臣离开,父皇唤他进了御书房。一进屋他便跟父皇说,他身有残疾,难当重任,自请离京去南边养病。
父皇嘴上说着不必在意朝中大臣的反对,但父皇的呼吸声却明显是松了口气的。
他推开身侧扶着他的宫人,摸索着跪下叩了个响头,求父皇允了他此事。
与其被人逼着让出太子之位,不若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以全了所有人的体面。
父皇没再作阻拦。
走出御书房的时候,他垂头笑了一下。
他身在皇家,岂能不知宫中没有真心,唯有算计和利益。
他不能视物,在众人眼中他便只是个毫无用处的废人,父皇又怎会把江山交付到他的手中?
他收拾好东西离开了京城,去了气候宜人的南边养病。
父皇和母后应当都松了口气,不用再因着他在他们眼前晃悠而感到不适。至于对他投毒害他眼盲的那个幕后主使,更因得偿所愿而喜不自胜,终于将他这个碍眼者弄走,好给自己腾出位子。
***
用罢早膳,楚明熙喊住欲将饭菜撤下去的墨菊。
“墨菊,可否再帮我要一些蜡烛过来么?”
墨菊点头应下:“楚大夫放心,奴婢这便去要一些蜡烛回来。”
墨菊收拾完手头的杂事,便去领取蜡烛。
她原以为此事是极方便的,不曾想管事却跟她说,每位大夫屋里的吃穿用度都是按着规矩来的,先前拨给楚大夫屋里的烛火便已是当月的所有用度了。
墨菊转头又去找李泰想法子。
楚大夫刚来那会儿,李泰便将她拨来楚大夫屋里伺候,李泰私底下和嘱咐过她,一应事宜都用心着些,假使楚大夫短缺了什么,即刻过来跟他说。
她跟李泰提到烛火一事,李泰思忖了一下,想着楚明熙的事不比旁的事,不敢不当回事,叫她先在屋外候着,自行进了屋内向容玘请示此事该如何处理。
容玘靠坐在椅背上揉了揉眉心,道:“你将拨给孤的那些蜡烛拿去给明熙用罢,不必从公中支用。”
他固然可以下令叫人比照另外几位大夫的分例,破例再给明熙屋里添些烛火,不过此事不宜太过张扬,低调处理便好,免得给明熙带来不必要的口舌。
李泰躬身应下,拿了蜡烛出了屋子交到墨菊的手中。
墨菊得了蜡烛,笑着谢过李泰,没敢耽搁径直去了楚明熙那里。
楚明熙接过蜡烛,弯起唇角:“有劳你了,墨菊。”
“楚大夫说哪里话,这是奴婢应当做的,何况楚大夫日日为咱江州的百姓辛劳,便是太子殿下也是看在眼里的。今日若非殿下相帮,奴婢还拿不到这些蜡烛呢。”
楚明熙神色有一瞬的凝滞。
“这蜡烛是殿下给的?”
“是呢。方才奴婢去问过了,说是拨给您的烛火只有先前用掉的那些,若还想要,便得等到下个月了。”
楚明熙抿了抿唇,将手中的蜡烛又递还给墨菊:“墨菊,你将蜡烛还回去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