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 我在古代当住持 - 剑无痕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36章

见过孩子那样有朝气的模样,夫妻二人再见他这样心中痛惜比以往更甚。过去几年,孩子因为昏睡症,吃得比别的同龄孩子少,活动得也少,发育迟缓,看上去生生比同龄孩子小了好几岁。

“他爹,是不是这孩子注定不能养在咱们家。”周氏看着孩子昏睡的睡颜忍不住掉眼泪。

“胡说什么,找到懂治的大夫就会好,别胡思乱想!”相伴多年,陈老爷一下就明白她心底的潜台词,已经猜到她接下里会说什么。

“可这些年都找过看过多少大夫医士,还是不见好!白日在寺庙里你也看见了慧林的状态,多朝气蓬勃啊,从没见他这样过。”周氏吸吸鼻子,犹豫半晌艰难道,

“我听说有些孩子就该到佛祖跟前长伴青灯才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没有灾难。说……说是佛祖的孩子,当家的,要不然!”

陈老爷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他又何尝不明白呢?只是到底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又养了这么些年,那里能说舍去就舍去的。

只是虽不舍,也清楚这孩子这样整日昏睡,恐怕难以养到成年。

从这孩子会下地走路后几年,除了整日昏睡,还偶尔会发梦游症跑出去,甚至好几次都到了成年人不会去的地方。

什么悬崖上的老鹰巢穴,独自夜间在河上木筏漂流,被水牛驮在背上走了十几里的远路……

小小年纪已经在睡梦中游历了许多险境,担心他出什么意外,这才让仆人日夜轮流看守。

考虑了两三日,夫妻二人虽艰难不舍,还是决定将幼子送入寺庙寄养。

周氏和侍女连夜缝制了两套里衣和僧袍,又趁着儿子清醒的半个时辰一边给他喂蛋羹,一边反复嘱托他们每个月都会去看望他,年节节日也会接他回家小住,让他在寺庙好好吃饭,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诉爹娘云云。

得知被送入寺庙寄养,小小孩童陈慧林对此没有一点难过,也不觉得自己是被爹娘抛弃了,一脚踏入山门时,还笑着回头和爹娘挥手。

多少显得有些没心没肺,过于淡漠冷血了。

但事实上,小孩自己也十分不舍爹娘,但他看得很通透。从没人教他,也从没人跟他说过这方面的话,但他就是知道孩子最终都会告别父母,从小小一个长成独立的大人,每一次分离都是在慢慢脱离父母的怀抱,独自走向广袤的世界。

再者,父母会来看他的,他想父母了也会下山去找他们,他永远记得回家的路。

对于被托付收养小孩这件事,林昭并无多少意外,从他看见小孩身上的气相和气运时,内心就隐约有了预感。

看他这样淡定,一脸如常地跪坐在自己旁边,眼睛亮晶晶地盯着自己,再想想他那下山离去时父母的背影,多少有点拐带别人孩子的愧疚感。明明自己什么也没做啊喂!

林昭并没有给小孩正式剃度,只是穿了一身僧袍在寺庙里生活,大家都叫他小林子。

小林子很快就适应了寺庙的生活,也终于像同龄的孩子一般恢复旺盛的精力了,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跟着醒,早课念经一个也不落下。中午午睡时也和其他孩子一样瞪着大眼睛大半天都不睡,林昭吓唬他小孩子觉睡太少会长不高才慢慢闭上眼睛。

他可真是个两极分明的小奇葩,要么一睡不醒,要么就干脆不睡。

当他小小年纪就开始自己卷自己,跟着林昭念经,直到林昭结束还意犹未尽不愿动身时,不二不累会及时把他拉起来体验童年的快乐生活。

拒绝内卷,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句话就是不二不累当时的内心写照。

*

以往大家都是轮流照顾寺庙后院那几块农田,今天林昭一声令下,所有僧人们齐齐来到山脚下。

他指着一块长满野草的荒地对身后站着的两个后厨伙夫,一个门头,贴案善通,武僧总教头慧通,长毛长眉,四个阶梯排列的小孩不色不二不累不醒(慧林),挥斥方遒道:

“看,这就是我为寺庙买的田地!”他霸气激昂宣布完,例行来到领导人给员工打鸡血的环节,

“别看只仅仅只是五亩地,但,这是我们拥有寺田的第一步,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最富有的寺庙。只要我们好好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原先后院那块地方他不知道具体是多少平,刚开始总觉得还挺大,可以媲美现代的室内球场,农田范围几乎差不多跟教室差不多大。

但这些日子吧,发现它只能种点蔬菜,满足寺庙每日的蔬菜供应。至于小麦米粮一类是万万不够的,总是采买米粮不划算。

但凡富庶的寺庙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寺田供养僧人吃用,正好他发现山脚下这片荒地是无主的,花了点银子和官府买下,便打算今天来开垦。

全寺上下十个人热火朝天地除草翻地干了一上午,很快就将五亩地开垦出来了。年纪最长的长眉和年纪最小的不醒负责给大家准备茶水。

将浸湿的帕子拧干,不醒帮坐在树下闭目养神的林昭擦额头的汗。冰冰凉凉的触感顿时覆盖了火辣辣的肌肤,析出的白色盐渍被细心擦去。

“真是奇怪,这几天怎么一丝风也无,秋天了太阳还大得跟个火球似的。”林昭被这闷热的天气整得十分难受,上半月还时不时有凉爽的秋风,怎么这几天突然就回到了暑夏一样。

“这天气古怪,怕是要闹旱灾。”白胡子长眉毛的长眉大师也抬头看了看天上那轮耀眼的太阳,“此地雨水丰泽,多湖泊河水还能撑一撑,若是北地大旱再加上蝗灾可就不好过了。”

旱灾和蝗灾是一同出现的两双胞胎兄弟,逢旱必起蝗,干旱的自然环境和低洼河床使得蝗虫迅速繁衍。

他这话一语成谶,事实上年头活久了靠天吃饭的老农们都立马从这异常的天气中窥探到不对劲。

果不其然,没多久,北地河床干裂,秋收粮食全被蝗虫席卷吞没的消息就传到了府城。听说北地已有流民窜出,皇上拨了五万两赈灾银子任命钦差大臣前往北地救灾。

一开始只是不断有北地的消息在周围各县飞窜,偶尔从来上香的香客们那听一耳朵关于北地的情况,说是已有流民的影子到府城,到后来林昭则是直接在寺庙山门外见到了流民。

衣衫褴褛,头发干枯,面色土黄,脸颊瘦削。这是十多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身上几乎是皮包骨了,双眼麻木憔悴。

不二不累见了都面露不忍,林昭直接招手让他们跟着自己进来,又叫不二去跟善通说一声,多煮点稀饭面条。

流民孩子们叩响山门的时候其实并不抱希望,这一路他们经历太多惨绝人寰的事,他们一伙都是因为亲人死绝的孤儿,为了不独自落单被吃掉,一路上他们都是抱团在一块才保住性命走到这。

等真被带到斋堂,看到桌前满满几大盆的紫菜蛋花面片汤,馒头包子,酸辣土豆丝和手撕包菜,他们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最小的流民孤儿被带着排队洗手领碗筷时,看见带他们进来的俊美和尚时驻足了。

刚刚其他和尚都叫他住持?那他应该是能做主的吧。

“大、大师……”小七觉得自己这样好像有些得寸进尺,羞愧得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

但一想到老大他们还在外头饿着肚子,想要转身离开的步子就又停住了。

虽然老大他们之前千叮咛万嘱咐,先管自己肚子吃饱,莫要做多余的事,可……可这住持看上去是个和善的,桌上吃的分量也足够多,也许、也许说出来也没事的。

“有什么想说的直接告诉我。”林昭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

“我……可、可以让我其他哥哥们也一起进来吃么!”小七憋足一口气将心中的念想说了出来,整个人一下放松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