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中場
第四十四章中場
最後的打鬥接近尾聲,以黃茵茵被按倒在地為結局,一中以四比一的輝煌戰績贏得了勝利。場外,江若笙的右手邊猛地爆發出一陣歡呼雀躍的叫喊聲。
打輸的幾個人垂頭喪氣地走到李執身邊,士氣低落。比打輸更讓人沒辦法接受的,是看到了和對手之間難以跨越的差距。
李執神態自如地給他們打氣,“他們都是老手,你們打不贏也是情有可原。”
黃茵茵低著頭,語氣隱隱帶著哭腔,“可是……第一輪比賽結束,馬上就要開始第二輪,光憑我們可能連第三輪都撐不到了。”
李執拍了拍她的肩膀,看向場外坐在觀眾席中間的江若笙,語氣鎮定:“放心,不會輸。”
一中友誼隊鬥氣正盛,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必贏的喜悅。
宋瓷讓他們圍起來挨個擊了掌,表情沉穩道,“第一輪贏得很漂亮,後面要繼續保持這個勢頭,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乘勝追擊,去吧,等……”
“等一下!我們這邊要求休息十五分鐘。”對面的李執突然朗聲喊道。
許晉轉過臉,語氣不悅,“你們搞拖延也沒用,再給你們休息一個小時也打不過。”
宋瓷拍了許晉一下,鼻樑上的眼鏡反射出白光,“都是蹺課出來的,大家應該都想早點比完早點回校,拖太久可不太好,還是直接開始吧。”
李執:“只是十五分鐘而已,逃都逃了,還在乎這點時間嗎?”
許晉:“怎麼不在乎,我們的時間可是很寶貴的。”
“還是休息十五分鐘吧,”江若笙走到兩支隊伍中間,看向許晉,“你的膝蓋,應該有傷吧?”
此話一出,許晉的表情瞬間變了變,嘴唇抿成一條線,臉色相當地難看,與此同時,站在他旁邊的宋瓷也猛然抬頭。
像是被貓踩到的耗子,許晉撇嘴:“你說什麼呢?我哪有傷。”
江若笙:“剛才你用膝蓋壓住黃茵茵的時候,應該是扯到了傷口以至於使不上勁,不然黃茵茵堅持不了那麼久。”
宋瓷咬唇,一直沉穩的面容突然破了功,語氣嚴厲,“你有傷怎麼不告訴我?”
許晉微垂著頭,“不是什麼很嚴重的傷,根本沒有問題。”
江若笙又道:“剛才你和黃茵茵打的過程中,膝蓋已經超了一定負荷,現在還是休息一下比較好。”
許晉:“我才沒那麼脆,剛才頂多算是熱身……”
“我不覺得一場比賽值得賭上一個運動員的未來,”江若笙看到許晉不滿的神色,坦然地攤手,“相信你們的隊長,應該和我的想法一樣。”
深深歎了口氣,宋瓷點頭,“你說的沒錯,我們賭不起。”
“很感謝你及時發現了問題,許晉是一中傾力培養的運動員,他的身體狀況比這場比賽還要重要,我們同意暫停十五分鐘。”
一中的友誼隊往場外的休息區走去,人群的後面,許晉好像還在和宋瓷激烈爭論著什麼,回頭見江若笙看向這邊,還不忘比了個中指。
江若笙偏頭:呵,小學雞行為。
場內的對話,觀眾席的同學們並沒有聽見,只知道比賽需要中場休息十五分鐘。
相較於一中那邊喜氣洋洋的歡騰景象,聖托馬斯這邊則士氣低落,任誰看到己方被對面這樣壓著打,心情都不太美妙。
自第一輪比賽結束,已經有不少同學一臉失望地離開,剩下的人對接下來的局勢很不看好。
“雖然說有中場休息的時間,但實力懸殊,最後的勝負應該沒懸念了。”
“李執都還沒下場,他不是很能打嗎?”
“你以為對面的許晉是吃素的,黃茵茵都沒打過,實力應該跟李執不相上下。”
“真煩,那我們聯歡晚會又要在大會堂舉行?好傢伙,那擠得都熱死人。”
“不下雨的話也許在操場,但還不如在大會堂,至少是室內,不用在太陽底下暴曬。”
“我覺得我行,要不我上吧。拼掉這一身兩百斤的肉,我也會按趴一個。”主打一個同歸於盡,極限一換一。
“都慌什麼呀,這才剛開場就唱衰,沒看李執和江若笙在商量對策嗎?能不能淡定點,你看江神有半點的慌張嗎?”有人聽不下去了,反駁道。
“她……有表情嗎?”
“面不改色不算表情?氣定神凝不算表情?胸有成竹不算表情?”
“田忌賽馬的故事沒聽說過?眼皮子不要太淺,這肯定都在計畫之內。”
“什麼計畫,能打的一個都沒有,江若笙也不下場,我們還怎麼贏?”
“誰說能打的一個都沒有?”辛染旁邊的小跟班站了起來,“有辛姐在,難道還怕會輸?”
其他人互相對視了一樣,心裡犯著嘀咕。
辛染和友誼隊之間的矛盾別人不清楚,他們可是都聽過幾耳朵八卦的,辛染一直看不上友誼隊,想解散他們也不是一天兩天。
這次跑過來圍觀大概也是看熱鬧的心態居多,難道她真的會幫助李執他們?
此時一直安靜坐在凳子上的辛染突然開口:“雖然我和友誼隊的確有些矛盾,但現在事關聖托馬斯學校的榮譽,作為學校的一份子,我當然有出手相幫的義務。”
“如果有辛染在的話,我們贏面應該挺大的,她可是頂a,雖然沒像江若笙那麼神,但打架應該也挺厲害的。”
辛染很清晰地聽到後面自以為小聲的議論,咬了咬牙,又道,“只可惜,我有心想要幫忙,有些人也不領情。”
小跟班:“李執,辛姐願意幫助你們已經算你們運氣好,你如果願意為昨天的事情道個歉,辛姐會既往不咎。”
“我說過的話不會收回,友誼隊不歡迎你,這場比賽也不需要你出手。”
辛染支著下巴,冷豔的眉眼霸氣凜然,盛氣淩人的氣勢顯得姿態傲慢,“你為什麼到現在還不認清現實,如果比賽輸了,丟臉的是整個聖托馬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