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剑指苏州
秋风渐起,南京城内的枫叶如火如荼,映照着李明辉坚毅的脸庞。经过数月的休整与筹备,他深知,是时候将战火引向下一个目标——苏州了。在议事厅内,李明辉召集了所有将领与谋士,一场关于进攻苏州的军事会议悄然展开。
“诸位,自我们成功抵御清军以来,南京城得以喘息,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李明辉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苏州,作为江南的门户,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若能拿下苏州,不仅能切断清军南下的补给线,更能鼓舞我军的士气,为日后的抗清大业奠定坚实基础。”
张大人站起身,拱手道:“大人所言极是,但苏州城防坚固,且有重兵把守,若强行进攻,恐难以速胜。”
李明辉微微一笑,示意张大人坐下,随后说道:“正因如此,我们才需精心策划,以智取胜。我计划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先派出一支小部队佯攻苏州以北的常熟,吸引清军主力北上,而我军主力则趁机绕过清军防线,直取苏州。”
柳如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她轻启朱唇:“此计甚妙,但还需注意细节。比如,佯攻常熟的部队需有足够的战斗力,以逼真效果;同时,主力部队的行军路线需隐秘,避免被清军侦知。”
“如烟所言极是。”李明辉点头赞同,接着转向负责情报的赵将军,“赵将军,你需派出细作,提前潜入苏州,摸清城内布防及清军将领的动向,为我军提供准确情报。”
赵将军肃然领命:“末将定不负所托,定将苏州城内的一切动态悉数掌握。”
会议继续深入,李明辉与将领们讨论了具体的兵力分配、行军路线、后勤补给等细节问题。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严肃与决心,他们知道,这一战不仅关乎南京城的安危,更关乎整个抗清大局的走向。
“最后,”李明辉环视一圈,声音坚定,“此次进攻苏州,我们不求速战速决,但求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每一位将士都要铭记,我们的背后是南京城百万百姓的期望,是国家的未来。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随着李明辉的话音落下,议事厅内响起了一片激昂的回应声。众将领纷纷表示,愿为抗清大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就这样,一场针对苏州的进攻计划悄然成型,李明辉和他的军队,正一步步向着胜利的曙光迈进。
秋风萧瑟,战鼓之声在苏州城外回荡,李明辉和他的军队已经在这里驻扎多日,准备对这座江南名城发起最后的攻势。然而,苏州的守军却异常坚韧,他们依托坚固的城墙和充足的粮草,一次次击退了李明辉军的进攻。
在李明辉军的大营中,李明辉眉头紧锁,他站在沙盘前,手指在苏州城的位置来回摩挲。“为何攻城数日,仍未能破城而入?”他沉声问道,语气中透露出几分不满和焦虑。
一旁的柳如烟轻叹一声,解释道:“苏州城防坚固,且清军将领指挥有方,士兵们士气高昂。我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在攻城器械和战术运用上,似乎并未占据太大优势。”
“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如何是好?”李明辉看向柳如烟,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柳如烟沉思片刻,缓缓说道:“将军,攻城之战,往往比拼的是双方的耐心和智慧。我们或许可以调整战术,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消耗清军的粮草和士气。同时,派出细作潜入城内,寻找内应,里应外合,方能破城。”
李明辉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点头赞同道:“此计甚妙。但细作的人选需谨慎挑选,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于是,李明辉立即下令,挑选了一批精明强干的细作,让他们化装成普通百姓,潜入苏州城内。这些细作在城内四处搜集情报,寻找可以合作的内应。
然而,就在细作们紧锣密鼓地展开行动时,苏州城内的清军将领却似乎有所察觉。他们加强了城内的戒备,对进出城门的百姓进行了严格的盘查。这使得细作们的行动变得异常艰难,他们不得不更加小心谨慎。
与此同时,李明辉军在城外的攻势也没有停止。他们不断地向城墙发起冲锋,试图用人数和勇气来压倒清军。然而,苏州的守军却如同铜墙铁壁一般,牢牢地守住了城门和城墙。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李明辉军的一位将领不幸阵亡,这使得李明辉军的士气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李明辉站在阵前,望着那些浴血奋战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
“为何?为何我们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却仍然无法攻破这座城池?”李明辉在心中默默地问自己。他深知,这场战斗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攻占苏州那么简单了,它更关乎着整个抗清大业的成败和无数士兵的生死。
夜幕降临,李明辉军的大营中灯火通明。李明辉坐在帐篷内,手捧着一杯热茶,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出决策了。是继续强攻苏州,还是暂时撤退,寻找新的战机?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李明辉最终决定暂时撤退。他明白,攻城之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耐心和智慧。而现在的李明辉军,无论是在兵力还是士气上,都已经达到了极限。如果再继续强行攻城,只会让更多的士兵白白牺牲。
于是,李明辉下令全军撤退。在撤退的路上,他望着那些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愧疚和感激。他知道,这些士兵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为了抗清大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而自己作为他们的将领,必须为他们负责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