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第50章一记清脆的耳光
第50章第50章一记清脆的耳光
燕渠打起衣摆,端端正正地跪了下去。
他身形笔挺,即使跪着也像一杆青松。
赵明臻没有下马,直接在马背上就宣读起了旨意。
“……兹有逆狄犯境,悖逆天常,朕心实为痛切,今特命辅国大将军燕渠,统复征讨,总制诸军……”
她的声音沉稳而坚决,带着一股不容分说的威严,与平时小打小闹时放狠话的语气截然不同。
这封旨意中表明了两个意思,一,收复祖宗失土不易,此战不退;二,由燕渠为主帅,征领统御。
读完旨意后,赵明臻这才翻身下马,她的脸颊被冷风吹得微红,眼里眉梢却挂着自满的颜色。
燕渠向皇城的方向稽首一拜,旋即起身,高举双手,接下了赵明臻手中的圣旨。
“臣遵旨,谨遵圣谕——”
她微微扬起嘴角:“燕将军,你不用火急火燎地出城了。”
她从怀中拿出一块犀角制得的虎符,同样递给燕渠后道:“大军筹措需要时间,皇帝已急召六部官员进宫,商讨各路调度事宜。你先去城北大营,领三千精兵,即日出动。其他各路,会紧随其后。”
京城附近布防,能打仗的兵马不过五千,三千已经是能立即调动的极限。
见燕渠缓缓擡头,赵明臻在他问之前便继续道:“名义上的副手,会是聂家那位二公子,但实际上,依旧是由昌平侯督战。”
燕渠眉梢微动,擡眼看向赵明臻。
她鬓角的头发依旧一丝不乱,仍是那副长公主高高在上的姿态,细看却能发觉她眼底微红,笑容里也带着一丝几不可察的疲倦。
不过几个时辰,皇帝的态度就发生了如此之巨的变化,不知是发生了什么。
而赵明臻也正在打量他。
只一晚上,他的下巴上,居然就冒出了细细的青色的胡茬。
察觉到他的目光,赵明臻有点儿不自在地催促道:“军情紧急,燕将军还在等什么?后续再有变故,本宫会处理。城北大营那也已去了人通传,你持符前往即可。”
燕渠后退两步,将圣旨交予了身后的亲兵。
赵明臻以为他要走,正要侧身给他让路,却见面前高大如山的男人顿住脚步,朝她一拜。
燕渠突然的郑重,几乎让赵明臻措手不及。她的眼睫颤了颤,在他举手躬下之前,擡手扶住了他。
她偏开头,不自在地道:“你拜本宫做什么?”
燕渠缓缓握住了她的手,擡起黑沉沉的眸子,直勾勾地看着她:“长公主……便如此信任臣吗?”
他的手心宽厚,有茧也有疤,尽管他的动作放得很轻,她柔嫩的手背上,还是被粗粝的触感磨得一缩。
赵明臻下意识想把手抽回来,可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
她合拢双手,反握住了他的,随即认真道:“本宫信任的不是燕渠,而是战功卓著的燕将军。燕渠,你明不明白?”
在公主府的这段时日,不过是她与他人生中一个微不足道的片段,还不足以让赵明臻多么了解他,更不足以让她,冒着这样大的风险,去做今晚的选择。
只是,她虽不懂那些沙场上的纵横捭阖,但她知道,是眼前这人收复失土,也是他保卫大梁的百姓,他的拳拳之心,不该成为被反复拿捏的那一点筹码。
燕渠瞳孔闪烁,最终,还是一揖到底。
他一字一顿地道:“长公主今日信重,臣,绝不辜负。”
——
还未到上朝的时辰,各部及军机要务有关重臣,就已经被从府上薅了出来。
一路上,大臣们在传召的内侍口中,得知了今日情形——
乌尔霄汗国出兵增援北狄,大军十万已经直指大梁北境。北境守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先前收复的十三座城池,已经丢了四座。
乌尔霄这个名字,对于大梁人来说,虽不陌生,但也算不上熟悉。两国之间隔着北狄、和一整座堪称天险的浮断山脉,并没有直接交手过。
他们是强是弱,意在何为,没有人知道。
一时间,群臣心念各异。然而皇帝没有表态,这样大的事情,没有人敢贸然开口。
赵景昂立于上首,目光扫向噤若寒蝉的众人,淡淡道:“乌尔霄汗国气焰如此嚣张,我大梁怎能继续轻纵。”
“朕已下旨,令辅国大将军率兵驰援增北,今日便率城防军开拔。军情如火,朕急召诸位爱卿入宫,正是要商议此战该如何筹措,诸位有何见解建议,尽皆可提。”
此话一出,原就安静的大殿中,更是落针可闻。
赵景昂虽未疾言厉色,但话里的意思却是强硬而分明的。这位年轻的帝王已经做好了决断,那就是打。接下来要商议的,无非就是要怎么打。
在场的都是人精,很快就听懂了皇帝的意思。
不过,赵景昂很少表现出这样的坚决,有人误以为他这是故意说反话,等着臣子劝阻,于是试探着开口道:“万万不可啊陛下!这……这乌尔霄不过北地蛮夷,成不了气候……”
“先帝在时,素来也是随这些边镇自生自灭,说句实话,那十三城地处荒凉,长臂难辖,能打回来是喜事,但若留不住,其实也……”
说话的人,都开始觉得自己越说越有道理了,而上首的皇帝,却没有给出半点回应。
偌大的殿中,随着话音的渐渐熄灭,陷入了一片诡异的死寂。
妄自开口的这名大臣发觉自己揣度错了皇帝的心意,扑通一声跪下了。
从上到下,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