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上上签
孟清念乖巧的点了点头:“母亲不必忧心,我有分寸,只是我担心你。”
“我更担心你的父亲,如今你父亲已经上了年岁,陛下却迟迟不让他回来……”
她自然明白母亲的担忧,她何尝不担心自己的父亲呢?
“如今父亲被调任去了北疆,身陷囹圄,母亲,我去北疆帮助父亲可好?”孟清念认真的看着柳氏。
柳氏闻言,脸色骤变,连忙拉住她的手:“万万不可!北疆苦寒,且战事频发,你一个女儿家,去那里做什么?你父亲自有朝廷调遣,我们安心等他回来便是。”
孟清念却不肯放弃:“母亲,父亲在北疆孤立无援,我若不去,如何能安心?”
柳氏眼圈泛红,紧紧握着她的手:“傻孩子,你父亲最大的心愿便是你能平安顺遂,你若有个三长两短,他该如何自处?听母亲的话,留在京城,等母亲想办法。”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冲动,轻轻拍了拍母亲的手背:“母亲,我听您的。只是……您可有什么法子能帮到父亲?”
柳氏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沉默片刻后才缓缓道:“陛下既将玉佩赐给了顾淮书,或许……这便是转机。”
“那你今日来慈云寺可是和这件事有什么关联?”孟清念开始步入正题。
“寺中住持曾与先皇有旧,能卜问天机,我来此,一是为你父亲祈福,二是想求一支签,看看这僵局是否还有转圜的余地。”
孟清念点了点头,并没有说一些灰心丧气的话去打击自己的母亲。
两人正说着,殿外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柳氏神色一凛,迅速将孟清念拉到一旁的佛像后藏身。
这时一个僧人缓步走了进来,将一个古朴的木盒轻轻放在桌子上。
住持在偏房处缓缓走来,看见柳氏面上挂着浅浅的笑。
“柳施主,别来无恙,小施主也出来吧。”住持双手合十:“贫僧已在此等候多时。”
柳氏对着住持微微颔首:“有劳住持挂心。”
住持示意那灰袍僧人退下,殿内顿时只剩下他们三人。
他拿起供桌上的木盒,递到柳氏面前:“这是施主所求之物,签文已在其中,只是此签关乎重大,还望施主慎之。”
柳氏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盒盖,里面静静躺着一支竹签,上面刻着几行晦涩的小字。
她凝视着签文,一声不吭。
孟清念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那签文究竟是什么意思?主持还没有解说就让母亲如此失态。
柳氏盯着签文看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多谢住持。”
她将竹签小心翼翼地放回木盒,合上盖子紧紧抱在怀中,住持看着她复杂的神色,双手合十轻声道:“世间事皆有定数,施主既已求得上上签,便应顺应天意,只是这其中的变数,还需施主自行斟酌。”
“多谢住持点化,柳氏明白了。”说罢,她拉着孟清念的手,转身快步走出了偏殿。
走出慈云寺,孟清念忍不住追问:“母亲,那签文究竟写了什么?为何您神色如此凝重?”
柳氏脚步未停,只是将木盒攥得更紧,声音压得极低:“看似是吉兆,实则凶也。”
“怎么说?”孟清念继续问。
上了马车,柳氏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用你父亲一人的命换我们整个将军府上下的命。”
听完柳氏说的,孟清念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签文竟然是这种意思。”
这哪里是什么顺应天意,分明是逼着人在至亲性命与家族存亡间做抉择。
马车一路颠簸,母女二人各怀心事,车厢内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这让孟清念更加心烦意乱了,将军府她要保住,父亲她也要保住,看来北疆的局面十分混乱了。
等二人回到将军府,顾淮书正可怜兮兮的坐在门口。
他见孟清念与柳氏下了马车,挣扎着起身想上前,却被柳氏一个冷厉的眼神逼退了脚步。
“顾世子在此等候,所为何事?”
顾淮书嘴唇抿着,目光紧紧锁在孟清念身上:“我……我想见清念,有话想对她说。”
柳氏冷哼一声,侧身挡在孟清念身前:“我女儿如今只想清静,顾世子还是请回吧,将军府不欢迎你。”
说罢,便拉着孟清念径直往里走,不给顾淮书丝毫开口的机会。
此时的柳氏并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为了顾淮书放了心头血的事。
顾淮书却一把抓住了孟清念的手:“清念别走,求你了,别走,我错了,虽然我忘了以前,但我都知道了,我以前是一个混蛋。”
柳氏愣住了,看着昔日风光无限的世子爷竟然如此卑微乞求,眉头蹙了蹙,看看孟清念,好似在询问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母亲,你先进去,我自行解决,放心吧。”孟清念看着柳氏疑惑的眼眸安抚着她。
而柳氏虽然对女儿甚是关心,但毕竟也不是小孩子了,她向来尊重她,便也就点了点头进去了。
顾淮书见柳氏松了口,紧紧攥着孟清念的手不肯松开,孟清念轻轻挣了挣,他却握得更紧:“清念,我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但我是真的想弥补……秋寻把一切都告诉我了,我对不住你……”
“进来说吧。”
孟清念侧过身,示意顾淮书进来,在将军府门前影响多为不好。
她引着顾淮书往府中僻静的偏厅走去,声音平静得听不出情绪:“你想弥补什么?又打算如何赎罪?”
顾淮书脚步一顿,似乎没料到她会如此直接,喉结滚动了几下,艰难地开口:“我……我不知道具体该做什么,但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只要能让你心里好受些,以前的我混账至极,伤透了你的心,如今想来,恨不得杀了那个自己,你救了我的命,我却连一句像样的感谢都没有,反而……反而还让你受了那么多委屈。”
“说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