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居可琳掩饰得极好,郑思莞当然不会多想,她长叹一口气,肩膀都跟着松垮下去:“抛开别的不说,为了那点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钱,毁了多少对儿有情人。”
“那就看怎么选了。”居可琳不带有任何自己的感情色彩,就事论事:“非要爱情,放弃现在拥有的不就行了。”
鱼和熊掌总得有所取舍。
全都收入囊中,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说得轻巧,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几个人能做到?”郑思莞侧过身,正面对着居可琳,五指插进发间撑着脑袋:“咱就不说远的,就说个离你最近的,蒋慕寒你认识吧,蒋慕风他哥。”
她对圈子里大部分人的感情状况都了如指掌:“比咱大五岁,大学时候谈了个女朋友,要死要活的和家里断绝关系,结果呢,家里放话出去,他就到处吃闭门羹,屁事没成,没两年就乖乖和当初爱得不行的女朋友分手,回家接受命运安排了。”
这件事居可琳听说过只言片语,因为当时闹得比较大,蒋慕寒算是他们这一辈第一个和家里抗衡的人,有不少人都打心底里敬佩他不要钱只要情的纯爱精神,结果他却被现实啪啪打脸。
“如果是你,你选啥?”郑思莞将问题抛给她,抬起两只手比作天平:“爱情还是面包?”
居可琳托腮瞅着,装模作样嗯声沉思。
没有人质疑将慕寒对他女朋友的爱,不然也不会为此和家里一刀两断,但是因为柴米油盐导致这份感情最终被消耗干净也是真的。
人活一生,就似树苗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原生家庭是供给养分的土壤,断绝关系就像连根拔起,谈何容易。
他们都太年轻,二十出头的年纪,意气风发,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能成功,能和全世界抗衡,总要叫现实上一课才能意识到自己力量的薄弱。
好在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供居可琳参考,免得她犯傻。
伸手拍在郑思莞代表面包的那只手。
郑思莞笑起来,顺势掂了掂:“我也选面包。”
她抬抬下巴示意:“爱不爱的,都不如这几排鞋来的实在。”
“买回来了大小姐们。”这边话题结束,郑朝亦要死不活的声音由远及近,买来的甜品在茶几放好,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没个正形的瘫着,有气进没气出。
段思恒跟在他后面,手里提着两杯奶茶,给俩女生一人一杯。
每次居可琳和郑思莞出来逛街,郑朝亦这个拎包小弟必不会缺席,前段时间订婚宴上郑朝亦和段思恒熟悉起来,看出他对居可琳那点小心思,今天出门时特上道的给他报了个信。
逛着逛着,郑思莞看见有家新开业的甜品店,估计是前期宣传到位,今天开业店里人满为患,店外排起长队,她并不热衷甜品,但是这个风她必须跟,这个热闹她必须凑。
懒得自己排队,就打发郑朝亦去,郑朝亦拽着段思恒一起,俩女生就来现在这家鞋店等着。
一两分钟后,sa装好鞋子给郑思莞送过来。
段思恒见状,问居可琳怎么没有买,不等居可琳回答,又问她喜欢哪双,他送她份礼物。
居可琳购物欲一向不强,今天纯属是陪郑思莞,而且她不太喜欢穿高跟鞋,店里也的确没有一双对她审美,便摇头说不用。
段思恒便没再坚持。
居可琳倏然想起李京屹。
他一贯强势霸道,从来不问她喜不喜欢,每次都是直接给她。
段思恒与他完全相反,无论什么事情都会先询问她的意见、想法,她说东他就绝不往西。
其实这样真挺好,但居可琳就是有些提不起劲。
东西买完准备去吃饭,段思恒见居可琳还在发呆,碰碰她:“想什么呢姐姐。”
“嗯?”居可琳眼睫轻眨,舒口气:“没什么,走吧。”
女人逛街天生有用不完的精力,段思恒没表露出来什么,郑朝亦是一步都不愿意多走,于是四人就近在商场四楼一家烤肉店,吃完郑思莞说要去舅舅家坐坐,要先离开。
郑朝亦一脸懵逼,状况外的样子:“啥时候的事儿?我咋不知道。”
郑思莞扔个他个白痴的眼神,毫不留情去揪他耳朵:“让你走就走,那么多废话。”
四人就在停车场分道扬镳,居可琳没开车,段思恒负责送她回家。
吃饭的时候段思恒一直在给居可琳烤肉夹菜,一不小心就吃的有些多,居可琳现在犯起懒,窝在座椅里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匆匆掠过的夜景。
秋天是最适合恋爱的季节,不如夏季炎热到汗流浃背也不似冬季冷到凛冽刺骨,恰到好处的凉意让情人相互依靠着取暖。
路过一辆糖炒板栗的摊车,居可琳又来了胃口,让段思恒停车。
“板栗?”段思恒动作比居可琳快,已经解开安全带,手握上车门把。
居可琳没跟他争抢,点点头。
段思恒下车,绕到摊车跟前,和老板交涉一番,不一会儿就拿着包用纸袋装好的板栗回来。
递给居可琳,细心叮嘱:“小心烫,刚出锅的。”
糯香扑鼻,居可琳嘴馋现在就想吃,不信邪地摁开一颗,热乎滚烫的栗子肉沾到指腹,她一个瑟缩,瘪瘪嘴,死心放弃。
段思恒余光注意到她的小动作,笑了声。居可琳转头看他,问他笑什么。
段思恒如实回答:“原来姐姐你也有这么可爱的一面,我以前一直都觉得你很成熟。”
“我成熟?”居可琳像是听到天方夜谭:“你确定你在说我?”
段思恒肯定嗯嗯:“不然还有谁。”
她表现太过惊讶,他好奇问:“你怎么这个反应。”
因为李京屹一直都觉得她是幼稚鬼。
总是不合时宜地想起李京屹,即便他不在,生活里也处处都有他的痕迹,阴魂不散,居可琳有点烦躁,眉心浅拧:“没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