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37章冯放看着马玉书手里的金……
第37章第37章冯放看着马玉书手里的金……
自打尤利民赚了钱,如今齐芳每晚临睡前,都要坐在床上,仔细地数一数钱。
数完钱,她又打开装金条的箱子,将金条一根根拿出来,满心欢喜地欣赏把玩。
这真金白银真是让人越看越高兴,齐芳心情大好,猛地一把搂住丈夫的脖子,在他脸颊上亲了一口,说道:“我和你结婚那会儿,娘家那些爱嚼舌根的亲戚可没少编排我,说我挑来选去,最后只选中你这么个没爹没娘的孤儿。他们哪能想到你的本事,随便动动手指,赚的钱就是他们一辈子都挣不来的。”
尤利民的身世着实坎坷,他还没满月,就被亲生父母狠心遗弃,后来被乐阳镇的一位老鳏夫抱回家抚养。在他十岁那年,老鳏夫不幸去世,此后的几年,他全靠吃百家饭艰难长大。
等到十六岁,在街道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尤利民应征入伍。
说起来也多亏了尤利民在部队结识了齐芳的大哥,对方觉得他为人沉稳可靠,出面牵线搭桥促成了他们的姻缘,不然他退伍后也不可能这么快就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稳日子。
趁着妻子心情愉悦,尤利民趁机提议:“媳妇,咱们现在不缺钱了,要不你就别在厂里干了。你那份工作多累人啊,每次上完夜班,你累得嘴唇都发白了,我看着真心疼。”
乐阳镇的纺织厂规模不大,机器数量有限。为了尽可能提高产量,厂里的机器昼夜不停运转,纺织车间的工人们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度。
以往,上的黑市生意不稳定,尤利民每月的收入也没个准数,齐芳的工资成了家里稳定的经济来源。
那时没办法,尤利民只能眼睁睁看着妻子受累,可如今家里经济宽裕了,他就想让妻子轻松些。
齐芳却觉得丈夫想法太天真,说道:“你说什么呢!我这可是正式工作,别人花钱都买不来这么好的差事,你却让我不干了?再说了,我要是辞职,厂里肯定会收回咱们住的房子,难道咱们要抱着钱,带着孩子去睡大街吗?”
尤利民也是一时激动才这么说,经齐芳这么一数落,他立刻回过神来。
齐芳见丈夫低头不语,心里明白他是心疼自己,便放柔了语气说:“厂办的小苏要随军走了,回头我们去活动活动,看看能不能调到厂办去。”
尤利民一听,顿时喜上眉梢:“厂办好啊,在厂办都是坐办公室,到点就能下班,不用上夜班。媳妇儿你可是高中毕业,不是我吹牛,在厂里让你当个小干事,都屈才了。”夸完媳妇,尤利民又拍着胸脯保证道:“我回头去买点好烟好酒,找找关系,说什么都得帮你把这事儿办成。”
齐芳对丈夫的话深信不疑,毕竟丈夫的本事她再清楚不过。
与此同时,叶宁和父母吃完晚饭,也在商量着明天的安排。
马玉书轻轻拍了拍身旁女儿的胳膊,说道:“我已经跟那家人约好了,明天先送三十万赔偿款过去。这一来一回,得花不少时间,要是赶不及,我晚上可能就不回来了。”
叶卫明如今行动不便,马玉书只能指望叶宁:“我早上出门前先把鸡汤炖上,中午你再随便炒个素菜。”
叶宁不会做饭,大学之前,她一门心思埋头读书,一日三餐全靠马玉书操持。上了大学后,她不是在食堂吃,就是点外卖,根本没机会学厨艺。
不过平常叶宁没少给母亲打下手,当下想都没想便点头应道:“这点小事我会处理好的,您就放心去忙吧。这段时间您太辛苦了,难得去趟市里,忙完就去逛逛街,想买啥就买。”
叶卫明出事后,最辛苦的当属马玉书,照顾一个行动不便的病人,无疑是一件劳心劳力的苦差事。
叶宁担心母亲舍不得花钱,贴心地安排道:“妈,明天您带根金条去,我把回收黄金那人的名片给您。要是有机会,您就把金条卖了,反正就一根金条,现金或者转账都行。”
马玉书听了,犹豫片刻,倒也没有拒绝:“我倒没什么想买的,不过难得去趟市里,顺便卖点黄金也不错。这黄金价格也一天一个样,也不知道现在是不是最高价,咱们现在不缺黄金,卖掉一部分也保险。”
商量妥当后,叶宁立刻回房间取了一根金条交给马玉书。
为了赶上最早一班客车,天还没亮,马玉书就起床了。她把鸡汤炖上后,心里有些不放心,轻轻敲了敲女儿的房门:“我走了,鸡汤我开的小火,你定个闹钟,一个小时后起来关火。”
此时叶卫明正从房间出来,听到妻子的话,他压低声音说道:“你别喊她了,她昨晚不知道几点才睡。只是关个火,我顺手就关了。”
最近,叶卫明每天都会戴着假肢进行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如今他即便不坐轮椅,也能拄着拐杖走上一小段路了。
虽说还不能行动自如,但一些只需动手的小事,他还是能够应付的。
马玉书听丈夫这么说,便没再去打扰还在补觉的叶宁,只是不放心地叮嘱道:“行,那你可别忘了。早上雾气大,你别出去乱走。要是真想出去透透气,就坐轮椅,把毯子盖上,别受了寒气,让伤口又疼起来……”
丈夫如今的状况,让马玉书始终放心不下,絮絮叨叨地叮嘱了许多注意事项。
直到眼看再不出发就赶不上车了,她才背着装有三十万现金的双肩包,匆匆出了门。
马玉书中午才赶到市里。在律所,她把三十万赔偿款交给伤者的儿女时,对方并不满意这个数额,吵吵嚷嚷地让她赶紧把剩下的钱凑齐。
马玉书换位思考,要是自己碰上这种事,心里肯定也窝火。所以,即便对方态度不好,她也没有生气,只是耐着性子解释:“我们已经跟亲戚说好了,等他的定期存款到期,就把钱借给我们。等拿到钱,我马上联系你们。”
马玉书态度越好,对方心中的火气便渐渐消了些。听完她的解释,对方声音低了不少,嘟囔道:“那你得给我们个准信儿啊,总不能让我们一直干等着吧。我们家里还有病人,到处都要花钱呢。”
马玉书赔着笑说:“用不了多久,最多两三个月,肯定把剩下的钱给你们。”
看在马玉书给钱还算痛快的份上,对方倒也没过多刁难。清点完钱数无误后,便客客气气地离开了。
等两人走后,负责马玉书这单案子的律师拉着她,小声嘀咕道:“哪是什么病人要花钱啊。刚才你和伤者女儿没来的时候,伤者儿子正在楼下跟房产销售打电话,准备买房子呢。”
市里的房价不算特别高,八十万足够全款买一套小三室了。
不过按市价,买完房子后,这八十万的赔偿款估计也就所剩无几了。
律师觉得马玉书一家遭遇这般无妄之灾,实在可怜,忍不住多提醒了一句:“要是可以,你还是赶紧把剩下的钱给对方吧。这种事,越早了结越省心。我看这姐弟俩为了赔偿款,往后少不了要闹一场。这种麻烦事,咱们能不掺和就别掺和。”
马玉书有些意外,毕竟事发后,这姐弟俩一直同仇敌忾、有商有量的,不像是会为赔偿款闹矛盾的样子。不过,律师的提醒她也听进了心里,便提前铺垫道:“行,回头我问问亲戚,看能不能提前把定期取出来。实在不行,我只能多付点利息了。”
马玉书也想赶紧把事情解决了,毕竟之前对方情绪激动时,没少嚷嚷要把伤者送到叶家让他们照顾。
别说自家有扇绝对不能让别人发现的木门,就算没有,她也不想接个“活祖宗”回家伺候。
从律所出来后,马玉书犹豫再三,还是给冯放发了消息。
最近金价一路上涨,出手变现的人不少。马玉书是新客户,冯放便没太当回事。来的路上,他收到老客户的消息,便绕路先去老客户家里收了一只金镯子。
等冯放开着车赶到马玉书说的地方,时间已经不早了。他连忙道歉:“不好意思,有个客人催得急,耽搁了一会儿。”
马玉书本就做好了在市里过夜的准备,并不在意这多等的一会儿,她摆了摆手说:“没事,咱们在哪儿看货?”
冯放看了看车来车往的大马路,试探着提议:“要不就去我车那儿?”
对此马玉书也没有异议,便擡手示意冯放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