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即兴主持——训练目标:临场发挥活泼灵动(3)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 应天常 王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6章即兴主持——训练目标:临场发挥活泼灵动(3)

第46章即兴主持——训练目标:临场发挥活泼灵动(3)

第四节即兴主持问询语提问和询问是主持人最常用的言语行为方式,我们将它们统称为“问询”。主持人的问询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设问。是明知故问,是自问自答方式的“问”,它的用处是加强表述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比如:“用金钱刺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好不好呢?肯定地说,是不好的,是后患无穷的做法。该用什么办法呢?我以为,最好的办法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是提问。即主持人提出问题,问而不答,等待对方回答。提问一般用于采访和访谈,在谈话节目中可以引起现场参与者的思考和讨论。

三是反问。反问是“寓答于问”的“问”,它不需要直接作答,答案已在问语之中。比如“难道人人都穿价格非常昂贵的时装就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时尚’吗?果真如此岂不是富人才有‘时尚’的权利了吗?”可见反问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与话语表面相反的意义,它的用处是加强语气,强调结论的确定性。

四是反问作答。前面说到,反问是寓答于问式的“问”,不需作答,但有的反问不是这样,比如“难道我们能够容忍不法厂商用假冒伪劣产品坑害消费者吗?当然不能,因为这样下去,我们民族工业就会信誉扫地,我们的市场经济就乱套了。”这个反问句的答案虽已包含在问句之中,但表达者偏要详尽作答,其用意显然是为了进一步的强调,并引发进一步的阐述。

五是反问答反问。即用反问句回答反问。比如“靠背熟别人写好的讲稿怎么能主持好节目?这样下去,主持人不成‘活话筒’了吗?”第二个反问句是对第一个反问句所显示内容的强调,使反问句的语势推进一步。

问询是主持人最常用的语言方式之一,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曾说:“我以提问为生。”她认为,善于提问“是节目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例话

杨澜:我以提问为生

杨澜在她写的《凭海临风》一书中记录了这方面的体会。

“现在,我已经非常习惯于提问了,实际上,我已经以提问为生了。说得通俗一点,我是靠提问吃饭。我是记者。我甚至认为,人生本身就是一场问答。比如,有一个问题人人必须面对:‘你为什么活着?又将怎样活着?’每个人的生活本身,就在回答这个问题,不管你是不是意识到。上帝是宽容的老师,五花八门的答案他都照收不误。至于给各人打多少分,就不得而知了。

“如今,我用年轻的生命,一天又一天地写我自己的答卷,这份答卷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其中有不少时候我感到困惑难解或绝望无助,或干脆就答得跑了题。好在上帝给我们安排的这场考试是开卷的,你可以问别人是怎么回答的。‘杨澜工作室’就是一个可以公开讨论答案的地方。有不明白的,我问,以求明白,有时明白了,还要明知故问,因为我估计电视机前的有些人也想明白。

“有感而发,有感而问,是节目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第五节即兴主持点评语

所谓点评就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评论对象的某一方面作要言不烦的评价或评论。点评语是主持人节目中重要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常常是即兴式的表达。

一、点评语的语用功能

第一,意义揭示功能。

点评语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议论,或点明要害,或启发思考,有助于揭示或提升节目所要表达的主题。

例话

肖晓琳点评拜年问题

在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节目中,主持人肖晓琳说到春节来临将要出现的“拜年问题”。她先通过拉家常,评述这几年出现的“全方位”拜年现象,使本应过得很轻松的春节过得很不轻松。接着,她对此点评道:

“就这样,你拜我,我拜你,大家都走在路上,彼此拜年却又见不到面,这就让人又好气又好笑了。再有,拜年总不能空着手吧,可眼下几十块钱的礼物又拿不出手,见着孩子又少不了要拿出一笔压岁钱,所以,拜年不仅是人的交流,也是物的交流……”

主持人肖晓琳的这段话“外圆内方”,虽然是对这样社会现象的批评,却说得亲切而实在。“是人的交流,也是物的交流”,这样的点评道出了真切的体验,必然引起人们对这类经年旧习的反思和怀疑。

第二,节目结构功能。

主持人的点评语出现在节目与节目的衔接处,成为节目的结构支撑,在节目中发挥过渡、呼应和深化的作用。

例话

白岩松即兴点评一则

1997年6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在深圳皇岗口岸直播报道驻港部队冒雨入港过程时,突然出现未能预料的断档,他灵机一动,对眼前的一幢邓小平生前曾经来过的房子发表点评:

“各位观众,在我们这里往前面看,可以看到一幢白色的楼房,这是皇岗口岸办公楼。当年,邓小平同志曾在这里登楼眺望香港,现在那幢楼里还挂着他视察口岸的大幅照片……我想,今天晚上,当驻港部队跨过这条边界线的时候,在所有为部队送行的人群中,肯定有一位老人深情注视的目光……”

这个点评虽然是随机应变的临场发挥,但绝不是信口开河的评说,它的高妙之处在于,既是即景抒怀,又勾连了节目内容,也是报道主题的升华。

第三,个性展示功能。

点评语常常是主持人的有感而发,虽然主持人是整个节目“出面的主笔”,要“忠实”于节目“台本”,但是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话语身份是“真实的自我”,这就为主持人运用点评语彰显个性创造了条件,当然这也能体现主持人的思想水平和价值取向。

例话

白岩松点评中国雇工下跪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在点评“韩国女老板罚中国雇工下跪”的新闻时说:“关于老板罚中国雇工跪下的事,在这里我不想再议论这个女人了,因为她连被议论的资格都没有。这不禁让我想起了47年前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然而,这些人面对的不是战场,更不是刺刀、枪口,而是面对一个口袋里满是金钱的女人。我不禁要对同胞们说,曾经的贫穷,不该是我们觉得比别人低一等的理由,金钱更不是使我们双膝发软的原因。我要说,咱们在奔向富裕的道路上,站直喽,别趴下,更不要跪下!”

这位主持人的点评,渗透了正义凛然的个性。主持人从近代史的角度提示人们民族屈辱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刺刀、枪口面前从不屈服的民族,有理由藐视“口袋里满是金钱的女人”,最后的呼告情真意切,颇有深度和力度。

二、点评语的语用策略

1.点有选择,评有针对。点评不能兴之所至,妄加评说。在什么地方安排点评,针对什么点评,要达到什么目的,应心中有数。

2.把握分寸,点到为止。点评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偏激,更不能信马由缰,要有语意的“过滤意识”,说话要准确、精炼。

3.有感而发,随机切入。点评一般是即情即景的有感而发,主持人需要适时把握时机,当然,这就需要灵活的思维和领悟能力了。

4.借助语势,顺题立意。点评不完全是主持人一个人说,有时需要与嘉宾或现场的观众共同来完成,这时,可以顺应对方的观点或只言词组,来个语脉接引,适度引申补充,完成点评。

5.形式多样,力求贴近。点评可以是议论,也可以是抒情;可有哲理的深刻,也可以是百姓话语式的褒贬或调侃。点评不是高高在上的“评判”,主持人有时可以把自己“摆进去”,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完成点评。

第六节即兴主持应变语

当今世界,社会交往日益繁密,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现实话题催迫着我们立时做出回答,这就需要应变性表达。节目主持在动态语境中所作的适应性表达,其特征是语境催迫下表现出的敏锐与快捷。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即兴主持的应变是“捷才”,不论语境出现什么变化,均能相时而动、巧语解困、妙语服人、出口成趣。但是,即兴应变并非是与生俱来之才,需要日常积累,需要训练,而形成这种应变能力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思维素质。具体地说:

第一,要有自信力。没有自信力的人,即兴主持常常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可能是过于“谦虚谨慎”,内心深处自叹弗如,甘居平庸。如敢于对自己说“我能行”,你会惊讶自己蕴藏的应变能力——

例话

从“七步成诗”到“三步成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