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非常普通的场景 - 致命下水道 - 诗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致命下水道 >

第一百九十七章非常普通的场景

本来这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场景,打水的和尚每天都在轮换,但是姜浩然却觉得这个小和尚似乎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他普普通通的动作之中,姜浩然能感觉到他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和尚,虽然也说不出一个什么所以然来,但是总感觉他周身的气场不同于其他人,一个身材如此消瘦的小和尚,做起打水这种体力活来,脸不红心不跳气不喘,虽然脚步略微有些摇晃,但是并没有一滴水倾洒出来,并且就是小半天,不知为什么,姜浩然竟然感觉他娴熟的动作之中有一股气定神闲的味道。姜浩然正想的出神,突然感觉到有人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回头一看,竟然是住持大师。此刻,住持大师正笑眯眯的看着他,还没等他说话,住持大师就指着打水的小和尚问:“你定定的看着他看了有好一会儿了,是不是感觉他有什么特别之处。”

听到住持这么问,姜浩然也毫不隐瞒自己内心所想:“是呀,看起来他只是一个打水的小和尚,但是我总觉得他应该不只是一个小和尚这么简单。”顿了顿,又接着问道:“住持大师,他是从小就在这里做和尚吗?”

姜浩然偏着脑袋,仰着脸,疑问的看向住持大师,住持回答说:“不不不,不是的,这里的和尚大部分都是从小就生长在这里,或者是,非常年幼的时候家人送到这里来的,但是他嘛,他是在他十岁的时候独自一人上山而来,从此就定居在这里了。”

听到这里,姜浩然接着说:“十岁,也算是一个很小的年纪了,但是十岁之前的事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独自一人上山,那就是对他的出身背景也没有什么了解,那意思就是说,住持也并不知道他的来历了。”

住持苦笑了一下,“是呀,当初他刚来的时候,我也并没有觉出什么,后来慢慢的,发现他对佛法的悟性很高,常常能感悟到他这个年龄段的小和尚体会不到的境界。”

听到这里,姜浩然就十分的想不明白了:“住持人,您这不是已经心有所选吗?既然心里已经有了人选,直接任命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让我来帮忙挑选呢?”

住持听了,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要真是这么简单就好了,我虽然十分中意这小和尚,但是你看他的年纪也才刚满十六,我虽然十分看好他,但是寺里这么多人觊觎着住持这个位置,大家都在眼巴巴的看着呢,我如果贸然的就把住持之位传给他,怕是难以服众呀。”

姜浩然一下子就明白了,但还是不想放弃:“可是您是住持,我觉得如果执意要传位给一个人的话也未尝不可,等日后时间长了,他们自然能体会出您的良苦用心,知道您并不是偏袒某个人,也能体会出你的做法确实是有道理的。”

住持拍了拍他的肩头,解释道:“你以为我没有想过吗,我确实大权在握,如果真的违背众人的意愿让这个小和尚当了下一任住持,我在的时候他们应该不敢做些什么,但是如果我不在了呢,16岁的年纪,你觉得他能控制住场面吗?到时候寺庙就乱了,后果不堪设想。”

他们两人在这里说话,并没有避讳他人,打水的小和尚离的很近,应该也听到他们在谈论他,经过他们身旁的时候,把提在手里的木桶放到地上,冲着姜浩然和住持双手合十,微微低头,轻声念了一句阿弥陀佛,然后又提起自己刚才放在地上的木桶,转身离去。

留下姜浩然和住持两人面面相觑,姜浩然心想,既然住持这么信任自己,那么一定不能辜负他,一定会让想办法住持得偿所愿的,再加上自己也觉得这个小和尚远非常人,觉得住持应该不会看错人。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姜浩然就开始苦思冥想,但其实他也并不知道怎样才能让大家接受一个小毛孩子,做一个寺庙的住持。毕竟按照常理来说,住持这种人物就是要饱经沧桑,别的方面且不说,经历和阅历最起码应该要比一般人多,这样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才能不慌不忙临危不乱,控制住场面,果断的决策。

姜浩然心里烦闷,手中的竹筷子胡乱扒拉着桌子上的菜,寺中的饮食极为清淡,刚开始来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还挺好,但是连续吃了几天之后就觉得有点寡淡,这让姜浩然有些不太适应。

送菜的小和尚把饭菜摆在桌子上之后,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就要退出去。住在寺里的这几天,姜浩然听这四个字,简直听到耳朵要生出茧子来了!无论什么事都要说一句,阿弥陀佛,要么就是说我佛慈悲。虽然自己知道这是佛家人的习惯用语,但是在这里住的久了,听的多了,也难免陷入一些思索,佛祖真的能帮你解决所有的事情吗?如果佛祖真的如此神通广大,那就不会让世人陷入苦海之中。

信佛的人千千万,可是芸芸众生,真正开心的并没有几个啊!世上众人总有烦闷困扰,要么困于自己的心结,要么是为外物所扰,总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佛祖博爱天下为什么不能解决所有人的痛苦呢?每个人的事情都还是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烦恼,不能事事都得偿所愿。就像住持,虽然有自己钟爱的徒弟,但是却并不能将住持之位传给他,这不就是烦恼吗?

姜浩然心情烦闷,也没有太大的胃口,潦草的吃了几口,便放下了筷子。寺里的小和尚,把残羹剩饭收拾走之后,姜浩然宽衣解带,便开始就寝。

次日,姜浩然起了个大早,可是寺里的和尚们起得更早。打扫打扫,收拾的收拾,打坐的打坐,念经的念经,各司其职,有秩序的忙碌着。

姜浩然慢悠悠的在寺里走了几圈,发现今天的香客好像比以往多一些,随手拉过一个正在扫地的小和尚,才知道原来今天是个十五的日子。来寺庙上香的人,虽然每日都有,到节日时更多,但是也并不是没有规律的,平日里的香客是比较少的,甚至富贵人家的夫人小姐,下至平常百姓家的妇人,未出嫁的姑娘,都是趁着初一十五的日子来上香还愿。

难道初一十五的日子就会比平常更灵验些吗?姜浩然心里嬉笑了一下这个想法。看着寺里来来往往的人,还是感慨寺院的香火鼎盛。

大殿里佛像前的香炉里,烟火缭绕。门前的香火堆也是被来来往往的香客们放进去的各式各样的纸钱,点燃起来的时候,一股巨大的香火的味道,充斥着周围人的鼻息,窜起的火苗随着风的方向不断摇摆,张牙舞爪的,有些许的零落的被风吹出来的纸钱不乖乖的呆在火堆里等着被焚烧,顺着风的痕迹吹落到寺院的各处,飘在香客的脚旁,飘到大殿的门槛处。

大凡古寺,院中都会有几棵年代久远的老树,卧佛寺自然也不例外。宽阔的院子里有一棵上了年头的古树,看起来已经十分有年纪了,即便是住持大师也说不明白,这树到底是什么年头的,十分粗壮的树干要两人合抱才能勉强将它围住,虽然已经活了上百年,却仍然枝繁叶茂,绿意盎然,无论是粗壮的树干,还是细小的枝桠上,都挂着香客们为了祈求福报而挂上去的红色的小香囊,来祈求的香客络绎不绝,这棵古树也就承载了无数人的愿望,繁茂的树上挂满了红色的香囊和丝带,这棵大树红绿相间,自有一番趣味。

卧佛寺的正门,两棵高大的柱子托起一副鎏金小篆的牌匾。与寺院墙体的红褐色,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寺院内亭台水榭,池塘楼阁,数不胜数美不胜收,不管是哪一个角落,都能自成一幅画,自成一副景,进来寺庙上香的人没有一个不惊叹于这美景。

寺庙里一座一座的小殿,交相错落,供奉着四面八方的各路神仙,菩萨,佛陀,十八罗汉,都被安安稳稳的供奉在这卧佛寺之中。来上香的人,无论是想要求子,求财,求姻缘,还是求前程似锦,都能找到自己想拜的神。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姜浩然看着往来不绝的香客们,来来往往穿梭于卧佛寺,神色虔诚,一个一个的,进入大殿,虔诚的跪在蒲团上,面对着佛祖,低下头,双手合十轻轻的念,阿弥陀佛,在心里轻轻的许下自己的心愿,向佛祖祈祷,祈求佛祖的保佑。借着蜡烛的火光点燃三支香,冲着面前的方向虔诚的拜了三下,起身,拂土,将三支香插入香炉之中,好像这细弱的三支香寄托着他们在心底的愿望,袅袅而升空的香烟,仿佛真能像佛祖传达信息似的,打着圈,翻转回环的升上天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