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樗里子与甘茂(上) - 乱世争鸣 - 凌空梦蚀 - 玄幻魔法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玄幻魔法 > 乱世争鸣 >

第八十八章:樗里子与甘茂(上)

万兽林一处老林子里,附近的灵兽全部被清剿,但以防万一,各军营帐还是没有点火照明。唯一一座有微弱火光的,便是孙隶的营帐了。

随着他们在这里搭建营寨,后续部队陆陆续续地赶了过来。

从开始的数千人,到了现在已经有万人之多了。

营帐中,一张地图铺在桌上,孙隶身边站着几个幕府的策士。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游士宾客文化盛行,“游士”与“客卿”游走于各诸侯国之中出谋划策,并最终走向仕途、俸禄。这种崭新的行政任职体制一直以来被视为我国古代幕府制度的发轫阶段。幕府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这里的“莫”通“幕”,由此可见那时候出征的将帅,没有固定处理政务的场所,所以以幕帘为府衙,亦称“幕府”。早期幕僚的重要原型就是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游士宾客。游士是西周时期“士”阶层的一部分,他们多为在野的知识分子,战乱之中他们有的隐居深林有的积极从政。

春秋时期游士现象开始出现,并在战国时期到达顶峰,游士之风的盛行西周时期,以宗法血缘为纽带形成了一种天子、诸侯、大夫、士和庶人严格的等级制度,在这种等级森严,世卿世禄的制度中,“士”是贵族的最低等级,大多数的士都是有公职的,在行政机构的中下层任职,总数也基本固定。

至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打破,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阶层流动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作为贵族的最低阶层,士阶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依凭自身文化传统上的优势,企图通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乱世中谋生。

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给诸侯国君出谋划策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或者仅仅是为了实现温饱,久而久之就形成独具特色的游士阶层和游士品格。关于此时“士”的分类,大体可以分为在朝与在野两大类,在朝的包含文士与武士,在野的可以分为消极隐居的隐士和积极参与仕途的游士,游士积极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人物,例如《战国策》中记述的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游士的产生,在战国时期蔚然成风。春秋战国时期,秦用客卿最为成功。当时一些有才智的士人,多入秦以求得施展抱负的机会。如由余、百里奚、商鞅、张仪、范雎、李斯等,皆其显例。秦统治者对客卿的重用,对于秦的社会改革,对于秦否定世卿世禄制、建立新的官僚政体和集权制度都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特别在当时诸侯争雄割据的形势下,游士的归向,对于一国军事和外交上的胜负,常常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时的士已经不再是贵族阶层,不再固定享有爵位和职位,相反变成了有学之士的统称,可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除了学问之外一无所有,此时他们要想进入仕途只能通过推荐或者自荐的形式,周游各国施展抱负。秦统一六国后,原来的游士宾客主要有两个去向,一是投奔秦国,为新王朝的建设出谋划策,二是加入已经灭亡的六国没落贵族中,帮助他们恢复政权。由于秦始皇担心自己所灭的六国在能人志士的帮助下威胁自己的政权,秦始皇最终征召董仲舒入朝实行“焚书坑儒”的策略。策士,本指战国时代游说诸侯的纵横之士,后泛指出计策、献谋略的人。樗里子甘茂便是策士。

樗里子,名叫疾,是秦惠文王的弟弟,与惠文王同父异母。他的母亲是韩国女子。樗里子待人接物能说会道,足智多谋,所以秦人都称他是个“智囊”人物。

秦惠王八年,樗里子封为右更爵位,秦王派他带兵攻打魏国的曲沃,他把那里的人全部赶走,占领了城邑,曲沃周围的土地便并入了秦国。

秦惠王二十五年,秦王任命樗里子为将军攻打赵国,俘虏了赵国将军庄豹,拿下了蔺邑。第二年,又协助魏章攻打楚国,战败楚将屈丐,夺取了汉中地区。秦王赐封樗里子,封号是严君。

秦惠文王死后,太子武王即位,驱逐了张仪和魏章,任命樗里子和甘茂为左右丞相。秦王派甘茂进攻韩国,一举拿下宜阳,同时派樗里子率领百辆战车进抵周朝都城。周王派士兵列队迎接他,看那意思很是恭敬。楚王得知后怒不可遏,就责骂周王,因为周王不应当这么敬重秦国的不速之客。

对此,游腾替周王劝说楚王道:“先前知伯攻打仇犹时,用赠送大车的办法,趁机让军队跟在后面,结果仇犹灭亡了。为什么?就是没有防备的缘故啊。齐桓公攻打蔡国时,声称是诛罚楚国,其实是偷袭蔡国。现在秦国,是个如虎似狼的国家,派樗里子带着百辆战车进入周都,居心叵测,周王是以仇犹、蔡国的教训来看待这件事的,所以派手持长戟的兵卒位于前面,让佩带强弓的军士列在后面,表面说是护卫樗里子,实际上是把他看管起来,以防不测。再说,周王怎能不担忧周朝的天下呢?恐怕一旦亡国会给大王您带来麻烦。”楚王听后才高兴起来。

秦武王死后,昭王即位,樗里子更加受到尊重了。

昭王元年,樗里子率兵攻打蒲城。蒲城的长官十分恐惧,便请求胡衍出主意。胡衍便出面替蒲城长官对樗里子说:“您攻打蒲城,是为了秦国呢,还是为了魏国?如果是为了魏国,那当然好了;如果是为了秦国,那就不算有利了。因为卫国之所以成为一个国家,就是由于有蒲城存在。现在您攻打它迫使它投入魏国怀抱,整个卫国就会屈服并依附魏国。魏国丧失了西河之外的城邑却没有办法夺回来,原因就是兵力薄弱啊。现在攻打蒲城使卫国并入魏国,魏国必定强大起来。

魏国强大之日,也就是贵国所占城邑的危险之时。况且,秦王要察看您的此次行动,若有害于秦国而让魏国得利,秦王定要加罪于您。”听了这番话,樗里子若有所思地说:“怎么办才好呢?”胡衍顺势便说:“您放弃蒲城不要进攻,我试着替您到蒲城说说这个意思,让卫国国君不忘您给予他的恩德。”樗里子说:“好吧。”胡衍进入蒲城后,就对那个长官说:“樗里子已经掌握蒲城困厄的处境了,他声言一定拿下蒲城。不过,我胡衍能让他放弃蒲城,不再进攻。”蒲城长官十分恐惧,听了胡衍的话,象是见到了救星,拜了又拜连声说:“求您施恩救助。”于是献上黄金三百斤,又表示说:“秦国军队真的撤退了,请让我一定把您的功劳报告给卫国国君,让您享受国君一样的待遇。”因此,胡衍从蒲城得到重金而使自己在卫国成了显贵。这时,樗里子已解围撤离了蒲城,回兵去攻打魏国城邑皮氏,皮氏没投降,便又撤离了。

昭王七年,樗里子死去,葬在渭水南边章台之东。他临终前曾预言说:“一百年之后,这里会有天子的宫殿夹着我的坟墓。”樗里子嬴疾的家在昭王庙西边渭水之南的阴乡樗里,因此人们俗称他为樗里子。到了汉朝兴起,所建长乐宫就在他坟墓的东边,而未央宫则在他坟墓的西边,武库正对着他的坟墓,果如所言。秦国人有句谚语说:“力气大要算任鄙,智谋多要算樗里。”

甘茂,是下蔡人。曾侍奉下蔡的史举先生,跟他学习诸子百家的学说。后来通过张仪、樗里子的引荐得到拜见秦惠王的机会。惠王接见后,很喜欢他,就派他带兵,去帮助魏章夺取汉中地区。

惠王死后,武王即位。当时张仪、魏章已离开秦国,跑到东边的魏国。不久,秦公子蜀侯辉和他的辅相陈壮谋反,武王就指派甘茂去平定蜀地。返回秦国后,武王任命甘茂为左丞相,任命樗里子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武王对甘茂说:“本人有个心愿想乘着垂帷挂幔的车子,通过三川之地,去看一看周朝都城,即使死去也算心满意足了。”甘茂心领神会,便说:“请允许我到魏国,与魏国相约去攻打韩国,并请让向寿辅助我一同前往。”武王应许了甘茂的请求。甘茂到魏国后,就对向寿说:“您回去,把出使的情况报告给武王说‘魏国听从我的主张了,但我希望大王先不要攻打韩国’。

事情成功了,全算作您的功劳。向寿回到秦国,把甘茂的话报告给武王,武王到息壤迎接甘茂。甘茂抵达息壤,武王问他先不攻打韩国是什么缘故。甘茂回答说:“宜阳,是个大县,上党、南阳财赋的积贮经时很久了。名称叫县,其实是个郡。现在大王离开自己所凭据的几处险要关隘,远行千里去攻打它们,取胜有很大困难。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从前,曾参住在费邑,鲁国有个与曾参同姓同名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正在织布神情泰然自若。过了一会儿,一个人又来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仍然织布神情不变。不一会,又有一个人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扔下梭子,走下织布机,翻墙逃跑了。凭着曾参的贤德与他母亲对他的深信不疑,有三个人怀疑他,还使他母亲真的害怕他杀了人。现在我的贤能比不上曾参,大王对我的信任也不如曾参的母亲信任曾参,可是怀疑我的决非只是三个人,我唯恐大王也象曾母投杼一样,怀疑我啊。

当初,张仪在西边兼并巴蜀的土地,在北面扩大了西河之外的疆域,在南边夺取了上庸,天下人并不因此赞扬张仪,而是认为先王贤能。魏文侯让乐羊带兵去攻打中山国,打了三年才攻下中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