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推开世界的门 - 苏红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推开世界的门 >

☆、第一章

凌小亿是个新科小记者,大学一毕业能被炙手可热的《京报》录取,引起同学们一片艳羡。凌小亿知道自己不是什么才华横溢的人,只不过她比着其他人多了勤奋刻苦,时下流行的话说对了,你的努力远远没到拼天赋的程度。

《京报》总编老林是业界的老司机,这么多年经手流水样的新人,当然知道这种朴素踏实的小姑娘最肯扎扎实实干活。形象不是问题,派出去不是摸黑窑就是去灾祸现场,纸媒也不用出镜,更不以容貌求生,整整洁洁的就够了。

通过了一轮笔试,两轮面试,凌小亿排在第7名,最后被分配到社会新闻版,先从接听市民热线开始练手,非常繁琐乏味,考验耐性。负责社会版的主任是同一个学校好几届之前的学长,叫做宋大军,戴着跟老林一脉相承的黑框眼镜,为人厚道却又不失精明能干。

凭着凌小亿的吃苦耐劳,试用期一结束就迅速转正。老林大手笔,一下子招了10个新人,朋友圈里做报纸的那些,倒闭的倒闭,裁员的裁员,老林却是不惧,继续执着的摊大饼。他看得清楚,纸媒虽然是不景气,但不代表整个媒体下坡路,载体变化而已,内容生产为王。虽是担着沉重包袱,但是过去的旧账,不累积新账单,只会越过越好。叫嚣的新媒体看似火,渠道新颖罢了,论起写东西做生产,还是自己培养的编辑部更能打,老林抓住重点做转型,微博微信分答知乎,腾讯网易百度新浪,哪里有网民,哪里就有京报,竟是比着创业起始的那些新媒体公司更有厚积薄发的优势。

的确,《京报》现在最吃香的就是新媒体部,流量跟流钱一样,哗哗而至,也是暂时能养的了闲人的地方。整个报业集团虽然是大锅饭的配置,但各部门贫富不均,新媒体部面上跟大家伙同薪同酬,私下里机会多呀,小小的吃吃拿拿也够了。跟凌小亿同期的有3个人直接进了新媒体部,不用想,背景必须深厚。还有2个去做人力资源与行政的,纯事务性工作,不用熬心费力,虽然钱少一点,但有户口编制啊,在这个城市这也是要命的东西,所以以上5人决不是泛泛之辈。

应该说,除了大关系户,老林真正使唤上手干活的其实只有进了编辑部的这5个人,当然并不代表都是清清白白,但至少大家简历上都不错,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笔试里做的文章也都过得去。按照工作要求分配下去,跟专业无关——1个跑时政口,跟政府高官什么的打交道,1个进入娱乐,《京报》娱乐版江湖地位向来很高,以后定是纸醉金迷,再有1个蹲时尚,进了门就跟主任华丽丽的跑了一趟米兰,还有1个去经济,常常直接跟金融大鳄面对面。唯有凌小亿,到了灰头土脸的社会新闻部,只好自我安慰,最接地气。

凌小亿虽然老实,但却不傻。知道面上的事都是冰山一角,凭着她的家境,能毕了业踏踏实实在《京报》吃上一口饭已经很不易了。

虽是费劲巴拉的,但工作的事情正式落定了,下一步就该着找房子了。

当然凌小亿并不是一根筋要做北漂。蚁族什么的其实都是身边人,说苦是真苦,但苦成这样还是不走就有说道了。果然,门外贴小广告的卖鸡蛋灌饼都发起来了,静静看着你们挤地铁。凌小亿也曾考虑回家,但论起做媒体,还是得在帝都啊,这是什么地方,寸土寸金,资讯爆炸时时更新,说不定喝杯咖啡都能碰到投资人。所以说,凡事若没有试过就放弃,对自己交代不过去。凌小亿干劲还是很足的。

宋大军冷眼观察了这个师妹三个月,知道是个不耍花腔肯干活的,再想想进来的这几个人,就凌小亿单枪匹马的可怜,于是私下就多照顾几分。

毕竟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外,怎么想都是有点怪可怜的。

“找房子呢?”午饭时间,宋大军看见凌小亿又是一面皱着眉头一面刷中介,便问了一句。

凌小亿轻声嗯了一句。这几天忙得团团转,都是鸡零狗碎的事,但偏偏也都耽误不得,自己没有时间出去看房,眼见学校提供的过渡期快要结束了,下个月就得搬出宿舍了。

“还是住在单位附近好一点,女孩子,总是要安全第一。”宋大军扫了一眼屏幕,瞧着都是五环开外,忍不住提醒了一句。再说,干媒体的都是没点,有个什么事,说到就到,更不必说还老加班,住的远了,来来去去总不方便。

道理是这个道理,凌小亿虽然也是有这个打算,但是无奈单位地处一环,地价不菲,周围一批金融机构与律所,哄抬租金,小公寓loft贵的离谱,若去寻普通民房,找到投脾气的人合租也是难上加难,凌小亿反复考虑,最后决定还是要往远点的地方找找,一是负担得起,二是尽可能的舒服,远一点还能在地铁看一部整片子呢。

无论如何,日子已经够苦了,住的舒服一点也是重要的。

宋大军是个讲究人,沿袭梦的做派,饭后喝普洱。早在吃饭前就用小勺敲了一块茶砖,浇上略微放凉的滚水,捂了一会儿,待茶汤香气变得浓郁了,他才端起来慢慢喝。眼睛随着凌小亿瞧租金报价,也跟着不停皱眉。报社开出的薪水不算高,大学毕业生算是贱价劳动力,仅供糊口罢了。

忽然,他想起了什么,忙放下茶杯,掏出手机来,拨通了电话。

“一洲,你还在国内吗?上次跟我说那事解决了吗?”宋大军瞧了一眼凌小亿,小姑娘正在喝果粒酸奶,手里拿着计算器呼哩哗啦的算着什么。

“哦~我这里跟你推荐一个女孩,放心,细心人,照顾花花草草绝对没问题,对对……就是在豆腐胡同那个院子,我知道我知道,哦,那正好,捡时不如撞日,今天我下班带她过去,一起吃个饭,你先见见呗?”

凌小亿缩着脑袋还在苦恼自己应该去五环外,还是六环外。因为价格都是一样,五环外那个房子面积小了点,六环外的好,南北通透,还有一个书房,偶尔也能招待朋友……正仔细盘算着呢,只见宋大军眉飞色舞的问道:“小亿,想住四合院吗?”

人生就是这样神奇。帝都的四合院基本都是二环内,想想就有点激动人心。

事情是这样的,宋大军有个朋友,叫许一洲,是个不可说二代,全家早就移民了,但国内房产一直没有处理——自然等着升值。其他的屋子倒也罢了,回国之前叫个保洁打扫打扫就行。关键他们祖上在豆腐胡同留了一套四合院,前些年照着老风味装修了。许一洲的姐姐许藻宁自小爱厨艺,国外过日子闲了,回国就在这块儿做了几日私厨会所,生意当然很好,她是家学渊源,众人更喜欢那个古劲儿,兼而又游览了纯正四合院,真老北京风韵,院子里载着的两棵西府海棠,比着纪晓岚故居的都要大几分,再有石榴树,金鱼缸,古井,坐莲,晚上门口点了几盏幽幽的红灯笼,简直有滋味极了。

许家的私厨小院,简直一炮而红,回头客海了。人这么多,许藻宁原是玩票性质的,为的是闲情逸致,交几个朋友随意坐坐,现在弄得跟大车店一样,人声鼎沸,简直俗不可耐。许一洲给姐姐支招,说你可以弄个高级会员制,这般那样,许藻宁眼里哪有这个,她讨厌费心的事,有钱人就是任性,随即关门闭馆,回加拿大了。嗯,那里人少。

馆子歇业,又没人驻点,别的不怕,就是小院里养着的花花草草得有人定期打理,原先雇过阿姨,后来都知道雇主不在国内,拿了钥匙,要么偷懒要么糟蹋,颇为人心难测。后来,许一洲就打算着找个靠谱的人来,把南边的屋子租出去,然后以打理院子作为租金回报。按说这要求也是天上掉馅饼,可是他的圈子里愣是找不出这样的人。偶尔跟宋大军提过一句,也是知道报社里年轻人多,指不定就有了。

许一洲就在自家院子招呼的宋大军和凌小亿。

许家祖上很阔过,雇过的名厨子也有几个,所以留了些秘传不宣的菜谱。那日,天色将晚,正是夏末,夜里的风已有丝丝凉意,许一洲亲自收拾了两个冷盘,皮蛋豆腐,四季烤麸,再是烧豇豆茄子,火腿瓜片,最后一人一碗炸酱面,喝的桂花酸梅汤还是自制的,比着信远斋的好。

凌小亿很腼腆的坐下,问了一声许先生好。许一洲淡淡说了一句:“先吃饭吧。”凌小亿正好也饿了,不客气的坐下来,夹起一块茄子,咬了一口,不由眨了眨眼,觉得好吃得快哭了。

宋大军不是第一回吃许家的饭,颇有定力,他一面吃,一面介绍凌小亿,说这是自己的师妹,刚进报社,正找房子,可巧这般那般的。

不说是下属,只说是师妹,凌小亿心里分得清界限,很感激的望着宋大军。

许一洲慢慢喝着酸梅汤,不动声色的瞥了一眼凌小亿,是个小憨姑娘,还有点黑,没什么修饰打扮,头发乌压压的倒是不错,但扎得土里土气的。身上穿着一条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没有型的牛仔裤,和一件灰白色的t恤衫,让许藻宁见了,决然是要直接扔掉的垃圾货。但能够看得出她性格不错,又是个知恩图报的,嗯,看看屋子足够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