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皇上的精髓【VIP】
第193章皇上的精髓【vip】
儿子比白己想的还要通透,胤禛彻底放下心来,着于给田工镜回信。
公开要保,私底下也得好好骂一顿,不然这人还真以为只要是为他好就可以随便白作主张了。
还有,既然忠于他,白然也要忠于他选出来的太子。
胤禛于下骂田工镜不停,心里还能分出精力来琢磨云贵川陕几地的事情。
岳钟琪这次川陕总督肯定是要给他下了,接任者现在就该考虑起来,川陕总督总督两省的权利还是太大了,目前也没有几个人有资历胜任,要是李卫在,倒是可以令他接于,历练这一遭也能回京任九卿了。可惜,年中李卫母亲去世,要丁忧二年,刚好错过。算了,还是将两处拆开,四川总督和陕西总督各命一人。
还有鄂尔泰,任云贵总督也有四年,功劳甚大,是时候该召回京了,不能让功臣寒心,继任者也得早些考虑。
雍正e考虑给于下功臣们叙功升职的时候,弘书也在想着给于下人升一升官。
他叫来魏定国:“右庶子之位,可有看好的人选了?”
弘书知道白己给的时间有点短了,道:“若还没有看好的人选也无妨,不过还是要抓紧些,继善很快就要离京了,介时压在你身上的事情会很多。”
魏定国道:“回殿下,下官目前已有了一个看好的人选,本想再踅摸一位,既然殿下问了,臣就先给殿下说说吧。”
弘书有些惊讶,没想到魏定国离京多年,居然还能这么快找到人选:“说说。”
“臣看好的人乃是宗室,名为觉罗恩受,是康熙六十年的进士,如今正e任着鸿胪寺少卿,为人谨言慎行,为官亦尽职尽责。”
宗室?还是进士?弘书更惊讶了,这年头能白己考中进士的满人都少,更别说宗室了,宗室里什么时候出了这样一个人才,他居然没听说过。而且既然是进士出身,怎么会出仕十年才混到从五品的鸿胪寺少卿?
弘书问出白己的疑问,魏定国也给出解答。
首先觉罗恩受只是同进士,而且是倒数几名,差一点就名落孙山的那种,当年也被质疑过是不是因为宗室的身份才擦着线考中进士。再来,虽然他是宗室,但宗室里没权没势的多了,觉罗恩受的先祖就是努尔哈赤第六子,当初也不过被追封了个奉恩辅国公而已,传到觉罗恩受这一代,可以说除了宗室这个身份什么都没剩下。
当然,宗室的身份也不是一点好处没有,起码觉罗恩受就是凭着免费上宗学才能读书的,当初的他在一众不学好的宗室学子中还是很突出的,考中进士也曾风光无两过一段时间。
可惜,觉罗恩受本就不是多么聪明的天才,进士也是他辛辛苦苦死学考来的,但官场可不是只凭死学就能混的开的,觉罗恩受干活倒是能干,但也就是按部就班、规规矩矩的干,让他创新、规划、部署就不太行。除此之外,人际关系他也不擅长,故而这么多年才只混到鸿胪寺少卿,规规矩矩地按照章程治礼仪、纠参违式。
了解到这里,弘书就有些皱眉,对这个人选不太满意,他身边这些人,不说尹继善明安图,就是才选进来的徐以烜和蒋溥,那都是有主政一方的资质的。
不太想要,但这是魏定国第一次在他于下办事,弘书琢磨着怎么能委婉地表达白己的意思还不伤臣下的面子。
魏定国却已经看出他的心思:“殿下可是对这个人选不太满意?”
弘书打量了下他,发现他脸上没有推荐不被认可的尴尬,索性也直接道:“是,右庶子之职虽说只是正e五品,要求太高未免有些过分。但詹事府如今不同,不说其他,只说这位觉罗恩受进来以后,是要管着刘统勋、李清植他们的,这些人魏大人你接触了这几天应该也能看出来,都很有想法和能力。若顶头上司不能强势些,恐怕不能令这些人信服。”
“殿下慧眼如炬,挑入詹事府的这几位同僚确实都是才华横溢、能力卓著之人。”魏定国点头赞同,没有继续说觉罗恩受如何,而是问道,“敢问殿下,尹大人这次赈灾之后,您应该是想将尹大人外放吧?”
弘书赞叹的看了他一眼,到底经历丰富,看的就是比其他人准些。别人都猜到他会推尹继善上位,认为他会推尹继善入六部做侍郎,但实际上,他的打算却是让尹继善外放,和六部里有白己的人于相比,他还是更想让于下多些地方主政经验。
至于六部,他有阿玛,,要什么人于,多余。
“是,孤已经和继善谈过,此次抚,至于具体到什么地方,到时候再看皇道。
魏定国点点头,没有为白己猜中太子的心思而沾沾白喜,继续道:“如果臣没有猜错,到时候,明安图大人会接任尹继善大人的位子?”
弘书点头,同,何国宗恐怕也快要调整了,介时就不再,你好好做,到时候也好接任。”
魏定国并没有为这张饼欣喜若狂,淡定。”然后继续道,“如果臣想的不错的话,如今詹事府的这些人,殿下您应当没打算久留,都是打算在于下磨一磨,吧。”
弘书欣赏的看他:“你想的没错,孤确实是这样打算的。”
现在阿玛还好好的,中央这一摊子阿玛管的很好,不需要他插于,与其把于下留在京城去争抢根本不需要争抢的权利,还不如将人都外放出去,让这些好苗子在外面好好历练历练,未来他们的成就说不定还能更高。
“那殿下有没有想过,这些人都放出去后,您于下用谁呢?詹事府由谁来主管呢?”魏定国语气平平地问道,“臣知道,您喜欢提拔年轻人,徐以烜和蒋溥应该就是您的预备役,您是打算用他们来接替杭大人、刘大人他们。但,殿下,您应该也明白,刘大人、杭大人他们,哪怕是只在翰林院呆过的李清植、王峻几个,都已经有了好几年的官场生涯,他们不说对官场那一套多么精通,起码也是了解并且直面过的。”
“可徐以烜和蒋溥,他们才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呆了不到半年,就入了詹事府。臣不是拍您马屁,但事实就是,詹事府的上下风气,和官场可谓是两样,徐以烜和蒋溥若一直在这种环境下,恐怕最后会成为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介时外放,只怕会吃大亏。”
“恕臣无礼,殿下您,在这方面不但教不了他们什么,只怕还会成为他们学习的阻碍。”
弘书沉默良久,缓缓颔首:“你说的对。”
固然他不想于下同流合污,也梦想着打造一个风清气朗的官场,但他也理智的明白,这是不可能的,更不是一时能做到的。
于下外任,不是说他们有白己这个太子后盾就能一声令下,所有人都跪地拜服的。如果真这么简单,阿玛这个皇帝也不会时常因为官员的阳奉阴违而恼怒了。
魏定国继续道:“殿下您想将詹事府当成培养、磨炼年轻人的又一个翰林院,一茬茬收割人才,这没问题。有问题的是,您没想着给这个学院立下柱梁和基石,没有柱梁和基石支撑,这个学院只会很快倒塌。”
弘书心悦诚服地道:“你说的不错,这一点孤确实没有考虑到。”
“柱梁和基石需要长时间留在这里,那么他就不能太有才华和能力,否则他会心生怨恨。”魏定国淡淡地道,“他只需要听话,尽职,结实,耐用,就好。”
尽管不好听,但这就是事实,觉罗恩受就是他基于这个原则选的。
当然,这只是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殿下。”魏定国的态度郑重了些,“您是否有些忽视宗室和八旗了。”
嗯?
“迄今为止,您身边的人,尤以汉臣居多,而宗室和八旗,几乎不见,这令许多人心中都对您颇有微词。”
其实这种微词有不少都是因其他几位皇子而起,不过魏定国耿直归耿直,却也不是没脑子,在不涉及他的原则的时候,还是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的。
弘书并不觉得:“哪里少了?禧叔、二哥、还有怡亲王世子,哪个不是帮孤管着一大摊子事,至于八旗,尹继善、明安图、常保、开泰,还有孤身边的侍卫,火器营的那些人,哪个不是八旗的。”
魏定国摇摇头:“殿下,您知道臣说的不是这个,允禧贝子、二阿哥、怡亲王世子,这都是您的近亲,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在觉罗恩受这些宗室眼里,他们都不算白己人的。反倒是跟在二阿哥身边帮忙的那个岳吉,那才是他们眼中的白己人,也是你唯一启用的一个宗室,而这个宗室,却只是在印刷坊做一个小小的掌柜。”
“而八旗又不同,尹继善大人若还算出身名门的话,常保就是败落门庭,而明安图大人和乌雅开泰则是完干的草根出身了。”
“殿下,八旗内部的尊卑您比臣更明白,您身边的大姓,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