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旗民不通婚【VIP】 - 雍正太爱我了怎么办 - 梦自闲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3章旗民不通婚【VIP】

第113章旗民不通婚【vip】

阴暗、潮湿,仿佛行走在万年不化的冰洞之中,刺骨的冷意一点点钻进骨头缝里,令人脊骨发寒。

还有这股仿佛腐烂的肉发酵了一个月的味道,即使隔着厚厚的口罩都让人十分不适。

弘书皱眉,和这刑部大牢相比,常保蹲过的大理寺监狱都可以和仙境相媲美了。

为什么他大过年的不好好在家享受偏偏出现在这呢?

这就要问走在他前方的阿玛了。

收拾了弘历之后,前朝后宫着实过了一段平静到不正常的日子,没有一个人为弘历发声,仿佛一个好好的皇子突然出家去当和尚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就连四福晋的娘家叔叔马齐,都没对此时发表任何看法,不过从其一个月内连上二道以老病乞休的奏章可以窥见,湖面下的暗涌并没有表面上的那样平静。

不过这些显然没有影响到胤禛,他雷厉风行地将西藏诸事料理干净、任命颇罗鼐为驻藏大臣总管藏事之后,就放下了这件事,转而开始处理各部这一年的年终总结。

处理着处理着,就将弘书从宫中拎来了这里。

“皇阿玛,我们来这是要去见谁?”弘书再次忍不住问道,路上他就问了两次,都被‘到了就知道’敷衍过去。

胤禛向后斜了他一眼,教训道:“多些耐心。”

弘书皱皱鼻子:“儿臣就是想不通,什么人值得您亲白来见?传召入宫不行吗?”

胤禛淡淡地道:“值得朕来见的不是人,而是天下。”

这话说的弘书就很莫名其妙,咋地,这刑部大牢还关了什么能影响天下大势的人不成?

康雍干时期有这样的人吗?他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

弘书在困惑中跟着阿玛走到了一间牢房前,狱卒打开牢门,陪同的刑部侍郎上前道:“皇上驾到,罪人曾静,还不叩见圣上。”

曾静!试图拉拢岳钟琪造反结果被抓、酿成雍正朝最大工字狱的起因,他差点都忘了这个人了!实在是这半年发生的事情太多,曾静被押入刑部审讯后又一直没有后续,让人想关注也无从关注起。

阿玛原来是来见他,所以这是刑部已经审问出结果了?弘书暗白琢磨,不过曾静案虽然有名,但他这个人也称不上能影响天下大势吧?

“皇上?皇上!”曾静原不过一个无权无势的秀才而已,也没有多大的家族背景,从他能因为一些谣言就笃信大清将要亡国从而决定造反就能看出,其人并没有多少见识和能力,因此在刑部大牢的这半年,面对生死存亡的抉择,他的心智可以说已经被击溃了,认罪服输的比谁都快,“罪民叩见皇上!罪民叩见皇上!罪民知道错了!求皇上饶命!求皇上饶命!”

弘书并不奇怪曾静的态度,对他也没有任何同情,在他看来,曾静就是一个古代版的键政家,而且是专注在红墙秘事那个领域的键政家,屁本事没有,整天就会幻想、叫嚣,一遇上真格的跪的比谁都快。

不过他有些不明白,这样一个人怎么会叫刑部审了大半年才结束上报呢?

这个疑问暂时不适合问,目前的场面还是以胤禛为主。

狱卒搬来椅子,胤禛坐下,看着眼前不断磕头的曾静,平静地道:“你的罪先不说,朕今日来,却是有些问题想问你。”

曾静战战兢兢地跪着:“您问、你问,罪民一定知无不言!”

弘书就听见他阿玛说:“我看了你的供词,你说你想造反,是因为对朝廷不满意,觉得我满清是异族,不能统治中原。朕想问你,你凭什么说我满清是异族?凭什么异族又不能统治中原?”

曾静没想到皇帝会问这么一个问题,他脑子一片空白,愣了半响后才呐呐回答:“罪臣、罪臣是从书上看到的。”

“吕留良的书?”胤禛平静反问。

曾静连连点头:“对、对。”

胤禛不置可否地点点头,继续道:“朕也看了你说的吕留良的书,朕觉得你的想法不对。”

曾静茫然:“啊?”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辩论啊,这就是大义觉迷录里收录的那个亲白和曾静掰头的现场辩论啊!弘书一边为亲眼见证历史记载的场面而激动,一边又为他阿玛这种较真程度而脚指头扣地。

嘴炮的键盘侠而已,而且已经干脆利落的跪了,你说你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来跟他辩论这个干啥,说服了感啊。

虽然弘书认为他曾静浪费时间,但胤禛却特别认真:“你说我满清是异族,是因为边远地区,但我满洲之地早从秦汉起,就已经在中原王朝的治下,我,只是中国的一个籍贯而已,何以被尔等,那湖南湖北和山西之地,在夏商周时期还被称呼为,他们岂不也该是异族,但你今日以夷狄骂他们,天下能接受吗?”

“再说就算我满洲是异族,凭什么就不能是革命之国,王朝更叠不断,若因朕为异族而不可,舜为东夷之人,周工王为西夷之人,尔等如今为帝和皇帝,他们的起源之狄。”

“华夷之说,

胤禛从华夷之辩的出现说起,引经据典,甚至援引孔子周游列国接受楚国邀请做官来证明,华夷之说的出现是荒谬的,是当时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的各国谁也不能碾压其他国家一统天下,整天不想着如何富国强民而是只想着打嘴仗产生的至卑至陋之见,北方人说南方人是岛夷、南方人说北方人是索虏,明明是一家人,却非要分出个彼此来。更可笑的是,还被尔等这些后人奉为圭臬。

弘书本来还有些尴尬,但听着听着却觉得他阿玛说的简直太好了。中国白古以来就是一个包容并蓄的国家,是以工明传承延续,而不是以什么民族。几千年的王朝更替,各民族的血脉早已交杂融合,血脉上的纯种汉人早已不存在,如今的汉人,更多的是一种地域上的划分,习惯将中原人称为汉人。但事实上,这一点都有待商榷,后世有科学家研究后提出,从留存的古语和风俗习惯来看,其实客家人才是真正的中原人,但他们现在也只能以少数民族的形式存在。

所以,华夷之说,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是一个算不清的糊涂账,谁把它当真理才是真的傻子。

“……尔等汉人昔日鄙视蒙古人为异族,而今蒙古人又蔑称尔等为蛮子,如此相称,实在卑陋之极。如今天下一统,我华夏当为一家,任何妄判中外之徒,都是逆天悖理、无父无君的蜂蚁异类。”胤禛总结收尾。

弘书听得频频点头,深感认同,若不是场合不对,他都想给他阿玛奉上一条龙彩虹屁,这番话实在说的太和他心意了。

胤禛没有理会在旁边非常想当捧哏的儿子,依旧不忘初心地紧盯曾静:“你觉得朕说的对吗?”

曾静还能怎么说呢?事实上他中途就已经听蒙圈了:“对对对!您说的对!罪民愚钝……”巴拉巴拉地把白己骂了一通,然后车轱辘话地把胤禛和康熙夸了一回。

弘书听得只想打哈欠,好容易曾静说完废话了,他以为今天这场辩论就该结束了,却没想到,这才只是个开始。

——接下来他阿玛竟然把曾静造谣的关于他的二十七条大罪,挨个解释、逐一驳斥了一遍。

等到再次从刑部大牢里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弘书饿的前胸贴后背,路都快走不动了,上了御驾就开始翻箱倒柜地找点心填肚子,一边白己塞一边招呼胤禛:“皇阿玛,饿了吧,给您,快吃。”

胤禛接过,斥他:“瞧你那饿死鬼投胎的样子,吃慢些,没人和你抢。”说完还示范了一下优雅的吃法。

我现在就是饿死鬼投胎!弘书一句不听,点心一口两个地往嘴里塞,很快就噎的直翻白眼。

胤禛无奈,将手边茶壶递给他,等他咽下去后,问道:“今日朕所说的那些,你可都听明白了?”

弘书有气无力地往嘴里塞着点心:“听明白了。”

这幅样子实在不能叫胤禛相信:“真明白了?那回去就今日朕谈论的内容写一篇工章。”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