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南晋旧人(四) - 书院出了个娇皇后 - 镜鸾沉彩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05章、南晋旧人(四)

李玄祯赶回到林旭殿时,杨元修又在殿中。他和崇文帝一君一臣,看起来跟亲密无间的朋友一般,相对坐着饮茶,也不知说了什么,崇文帝开怀大笑,杨元修倒收敛些,但眉宇间也有笑意。

李玄祯忽然发现,这位杨大人眉宇俊朗,想必年轻时也是翩翩风度。也不知他同那姜贵妃是何等的刻骨铭心,竟让他花了一辈子时间就为了编织一场复仇。

崇文帝见太子去而复返,很是诧异,但也没有多问,倒是夸起杨元修下棋不错,让李玄祯和他下一次。

是挺不错的,李玄祯早就发现了,杨元修哄崇文帝很有一套,下棋么,故意输给崇文帝的同时,还输得不漏声色,每每叫崇文帝开怀畅意。

杨元修看了眼李玄祯冰冷的目光,心中隐有所觉。

他拱手道:“早听说殿下棋艺精湛,臣今日便讨教讨教。”

李玄祯敛袍坐下,“正有此意。”

崇文帝身体不行,看了一会儿后便被内侍扶着去内殿歇息去了,只留了两个下棋的人。

“杨大人同父皇日日下棋,却是第一回同孤对弈。”李玄祯淡淡说着,“同朝中其他人相比,杨大人的确大有不同。”

的确大有不同。因为大家都知道崇文帝即将退位,即便还没退位,现在朝中主掌大权的也是监国太子。为前程计,大家自然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太子身上,而非皇上身上。但杨元修却不。他虽位列辅臣,却是朝中少数同李玄祯不大熟的官员之一。

杨元修落下一子,应道:“微臣只是尽臣子本分而已,微臣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不同。”

李玄祯顿了顿,又问:“听闻你过去曾在南华书院念书?”

杨元修点头,“不过我当时学得不好,也不是什么有名的学生。”

李玄祯看了他一眼,指间一枚黑子,咯噔一声不轻不重地敲在棋盘上,“可是,孤前几日刚好去过南华书院,在那儿查了之前所有学生的名单,并没有杨元修这个名字。”

杨元修微微一怔,道:“南华书院的学生那样多,我这种名不见经传的,没有记下名字也是正常的。”

李玄祯沉默片刻,道:“孤已经知道了你的身份。”

他锐利的视线落在对面人的身上,语气却淡淡的,“你不必在孤面前演戏。”

杨元修动作一滞,仿佛被冰冻住一般。

棋盘上,双方输赢已经渐渐分晓。李玄祯眼前着自己要赢,也懒得再下。杨元修,一个每次都以一子之差输给崇文帝的人,对他这个太子却十分敷衍,下个棋也心不在焉。

李玄祯放下棋子,道:“杨大人,孤想知道,这段时日景王被你藏到哪儿去了?让孤都找不到。”

杨元修抬头,低笑道:“太子殿下说什么,微臣听不懂。”

李玄祯已经站起身,冷冷道:“听不懂没关系,待入了刑部大牢,你肯定就懂了。”

他朝殿外唤了卫殷进来,吩咐道:“把杨大人送去显春园待着,没有孤的命令,不许让他离开显春园半步。”

杨元修道:“太子殿下这是为何?”

李玄祯看他道:“没什么。把你关起来孤才放心。”

杨元修:“但是,皇上还命臣……”

“行了。皇上那里,我自有解释。”李玄祯沉声打断他,“你大概不知道,孤最厌烦有人拿皇上来压孤。”

说着,他大步离开殿内。

暂时把杨元修囚在枫景苑,待他找到人证物证了,再送入刑部大牢。崇文帝若是知晓他仅凭一块帕子,就把他的宠臣给囚了,定会不渝。所以李玄祯想着,要立刻顺藤摸瓜,将他彻底拆穿才行。

江彦自告奋勇,主动请缨继续办完这件事。既然已经知道了真相,找其他证据该是不难的。可以想象,杨元修潜伏了这么多年,想必正是准备动作的时候。上回的岳峰之乱就有他的插手。要不是李玄祯及早识破,崇文帝的确很危险。

李玄祯在行宫中的住所名叫漪华殿,是一处建立在清澈碧透的湖水之上的殿宇。湖上有几丛荷花。如今开了不少花骨朵,又小又嫩,娇俏可爱的模样。

他立在窗前,望着外头的万顷碧波,原本该放松的心情却怎么都无法舒展。

总觉得还有哪里不对劲儿。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被他忽略了。

从泰山遇刺,到江淮行宫之乱,再到杨元修的身份败露。他感觉得到,立在他对面的,除了杨元修,除了雁鸣山中那一群不顶用的反贼,还有一股很重要的势力在。但他不知道到底是谁。

卫殷也已经知道了杨元修的事情,心中一阵后怕。同时又庆幸,及时发现了他的真面目。此刻,他望见主子久久伫立窗前的身影,不禁开口道:“殿下可是担心太子妃的安危?”

李玄祯摇头,“她不在行宫,反而安全些。”他此刻觉得自己看人也并不很准,像杨元修这种,他竟然到现在才查出其真实身份。幸好陆宁不在这儿,不然很容易被杨元修加以利用。

“的确。太子妃如今待在书院,书院是求学的地方,不会有这些阴谋和肮脏。”卫殷道。

书院……书院?!

李玄祯脑海中骤然一闪,忽然想起来很久之前的一封信。

那是一封匿名举报信。当年崇文帝在外微服时,有一个孩童将信送到他面前,说是有个人让转交过来的,孩童也不知写信人是谁。那信举报的是大燕某一家书院,表面上行教书育人之事,但实质上,却暗中教唆学生加入他们反叛大燕的队伍。

十几岁的年轻人,正是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若是教育不当,的确会把思想都教歪了。若是信中所言属实,那这的确是极为恶劣的事件。当然也有可能是诬告。当时崇文帝便叫李玄祯去查一查,重点是查那几家有名气的。李玄祯便当先选了最有名的桃蹊书院,亲身入学来查。

结果一去长乐山,就再没离开过了,自然也没再亲自查别的书院,只是让詹事府的人去查了一番,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结果,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会儿,他骤然想到,行宫里不安全,书院当真就安全了吗?绝不是!

而且他隐隐有预感——南华书院就是那封信中举报的书院。

无独有偶,正当他忽然醒悟,准备立刻出发去杭州时,杭州那边也来了消息。

飞鸽传书,苏棠送来的。

陆宁在书院里不见了。

杭州,南华山。

陆宁在南华先生的书房中被囚后,没过多久就转移到了另外一处。她是被蒙着眼睛送进去的,所以也不知是什么地方,只能确定,这里还在书院内。

黑色的眼罩被解开,眼前是一处宽敞的房间。现在是白天,这里却点着灯,而且没有窗户。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