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沙场鏖兵 - 大明机关术 - 苏启文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大明机关术 >

90.沙场鏖兵

上回说道,这袁崇焕原本不想带公输鸢和墨鸾出战,可是挡不住公输鸢和墨鸾的决心如此之大,于是袁崇焕改了主意,他想着:“既然这些人如此想要为国尽忠,那就让他们一起去吧,万一他们真的是想要洗心革面、为国尽忠了呢?”此时袁崇焕心里已经有所动摇了,公输鸢又站起身来,来到袁崇焕面前跪下说道:“我们是真的要去,还望袁将军给我们神机门一个为国战斗的机会。”

这袁崇焕没有言语,不过他心里想着:“好吧,那就给他们一个机会,现在也正是用人之际,不过如果让我发现他们有什么卖国的行为,我定斩不饶。”

他这样想着,公输鸢和墨鸾已经在他面前恳求了好几声了,望着公输鸢和墨鸾坚定的眼神,袁崇焕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好吧,那么你们便随我军出征。”

听到这话,二人喜出望外,相视一笑,一起说道:“多谢袁督师。”

正在几人交谈的功夫,金人的军队已经攻破了多座城池,遵化守军无一投降,尽皆战死。而后,金人的铁骑便长驱直入,铁蹄所踏之处,尽生灵涂炭。袁崇焕的部队经过多日训练,加上一直以来严肃的军纪管理,这支队伍已经能够有对抗金人骑兵的一战之力了,他即刻下令大军开拔,亲自率领着自己营中的大军,以及神机门门人,前往通州、蓟州两地布防。

古人云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让人不禁想起横槊赋诗的曹孟德,想起易水萧萧的刺秦猛士荆轲,此时又是恰逢深秋,举头仰望繁密的晨星,低头俯瞰满地的霜叶,这悲凉之情在此时更是被凸显地淋漓尽致。袁崇焕与神机门的部队来到蓟州之后,开始紧锣密鼓地布防,袁崇焕连夜设计布防措施,确保万无一失。众所周知,金人最得意的便是马上战术,凭借着战马的机动性奇袭敌军,冲散敌军阵型,从而取胜。因此,袁崇焕便下令让手下士兵在紧要处布置拒马,严防死守,以阻挡金人骑兵的冲击。

而公输鸢和墨鸾这边并没有布置什么拒马,因为他们有令他们骄傲的机关术,足以对抗金人的进攻。这公输鸢和墨鸾派族人们利用机关术,在大营之外几里处布置了许多机关,如果金人的战马敢踏近一步,便会被炸药炸得灰飞烟灭。此外,在大营之外的木质塔楼之上,神机门人并没有安排一兵一卒,他们只需要在大营之中,按动机关,那塔楼便会自动发出数支弩箭,杀金人一个措手不及。

此时,金人的部队已经越来越近了,刺探敌情的斥候已经早早发来了遵化的情况了,但是金人进军到何处尚未可知,公输鸢和墨鸾在营帐之中整装待发。公输鸢对墨鸾说道:“金人是不是就快来了?”

墨鸾开玩笑说道:“怎么,怕了?”

公输鸢哈哈一笑,叉着腰说道:“怎么会,这金人在我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当然是欲除之而后快!”

“不知道袁崇焕将军那边准备得怎么样了。”墨鸾望向军营外,说道。

公输鸢见状,有点发牢骚地说:“这以前都听说袁将军忠勇善战,可是这次面对金人,却只让我们留守在蓟州,这么多天了,一点发兵的意思都没有,你说,他是不是怕了?”

墨鸾想了想,摇了摇头,说道:“别这么说,袁将军毕竟身经百战,想必这么做也有他的考虑。”

公输鸢又说道:“唉,好吧,但愿如此。”说着,站起身来攥紧了拳头继续说道:“就算他们攻进来,我们布置的机关也能让他们有来无回!”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胜利的自信。

而墨鸾此时托着下巴,想了想说道:“我觉得,我们不妨前去问问袁将军有什么计划。”

公输鸢本是不愿意去的,自从上次袁崇焕在军营中怠慢了他,他就一直觉得袁崇焕也只是徒有虚名,不想再与袁崇焕有什么见面的机会,可是耐不住墨鸾的软磨硬泡,说道:“好吧好吧,我们这就去问问他。”

因为袁崇焕的营帐和神机门的营帐间隔并不远,不一会的功夫,二人便来到了袁崇焕面前,二人见到袁崇焕,公输鸢便说道:“袁督师,这金人的军队到哪里了,为何还不出兵?”

袁崇焕坐在那里气定神闲,说道:“看样子两位小将军是责怪本将军怯战了?”

墨鸾见袁崇焕说此话,便急忙回应道:“将军莫怪,我这兄弟心直口快,事实并非如此,只不过我等在此已经等候了许多天,依然不知道金人的行踪,如今我们在明处,敌人在暗处,我们只是担心战局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啊,还请将军告知我们金人到了哪里,以便我们早做准备。”

袁崇焕此时依然放心不下神机门的人,于是便打马虎眼道:“二位将军,并不是本将不愿意告诉你们,只不过,这金人以骑兵见长,今日在此地,明日就到了另外一处,实在让人捉摸不透,因此,本将军才固守于此啊,金人已经攻下了遵化,要继续进攻下去,必然会经过这里,两位将军就等一等吧。”

公输鸢和墨鸾听到这话,顿时心凉了半截,他们知道,袁崇焕很可能是不愿意透露金人的行踪,碰了一鼻子灰的二人,悻悻而归。在路上,公输鸢叉着胳膊又抱怨道:“这袁崇焕真有意思,明明是一起来打仗,却什么都藏着掖着。”

这次墨鸾也对袁崇焕的行为和语言感到有些不快,因此也并没有打断公输鸢的抱怨,只是任由他抱怨着。

就在公输鸢和墨鸾刚刚离开袁崇焕的大营之时,一名密探来到袁崇焕账下报:“将军,有金人的消息了。”

袁崇焕刚刚送走公输鸢和墨鸾二人,回到帐中坐下,却又听到了密探的来报,立马站了起来,疾声说道:“什么?快说。”

探子跪在袁崇焕身前,说道:“金人已经逼近蓟州了,大概明天午时之前就会赶到。”

袁崇焕心中一惊:“这金人行军竟然如此之快,想必一路上的拦截都没有对他们起到什么作用。”心中不禁忧虑起来。

他想了想,召来手下的将军们,众将听说袁崇焕有了金人的消息,纷纷赶来商量对策,只见袁崇焕眉头紧锁,一副愁容不展的样子。手下将士早已跃跃欲试,等不及对战金人,与他们一决雌雄,纷纷上前请战。

不过袁崇焕却并没有说话,只见他用拳头狠狠地捶着桌子,想了又想,从牙缝里勉强挤出几个字道:“坚守,坚守。”

众将听闻袁崇焕的将令,眼中顿时透露出难以言语的失望,之前眼睛中急欲杀敌的火焰顿时被袁将军的言语浇灭。不过这些将士也都随袁崇焕征战沙场多年,早已经十分信任袁崇焕,他们相信袁崇焕这么做一定有他的理由。于是便调整好自己的目光,一齐表示接受他的将令。

而在另一边,后金的军队在蒙古人的带领之下已经临近了蓟州,由于遵化的胜利,皇太极的手下士气正盛,短短几日已经有十几名将军请求作为先锋,进攻蓟州,和那位名扬天下的名将袁崇焕一战。不过这些人的请求都被皇太极拒绝了,这皇太极并不像那些女真人一般只是自恃武勇,他也算是一个深谙兵法的人,近日来探子传来的折子他也看了,袁崇焕列兵于蓟州、通州,大有与自己决一死战的架势,而自己的军队虽说体力占优势,但是长途跋涉,还是需要休息的,遵化一战虽然大获全胜,士兵们士气高涨,但体力消耗也很大,万万不可贸然进攻,这骄兵必败的道理他还是懂得的。何况对方是闻名于天下的将军袁崇焕,此次战役将会是一场十分艰难的战役。

一转眼太阳又从东方升了起来,秋末初冬的早晨异常寒冷,树木大多光秃秃的,枯叶成行,上面都落着厚厚的霜,仿佛下过一场小型的雪,皇太极披上了大衣大帐之前,金人的军队距离袁崇焕的大帐已经很近了,士兵们都摩拳擦掌,准备着这一场大战。在他们看来,蓟州一直是一个富庶的地方,若是能拿下蓟州,一方面能重挫明军的锐气,一方面又能抢夺蓟州城内的金银财宝,何乐而不为呢?

皇太极看着军队中焦急的众人,便召集了手下将领,对他们说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么?”

将领回答道:“当然是我们攻克蓟州的时候。”

另一人又说道:“对,是我们扬名立万的时候!”

听到这话,众人哄堂大笑,振臂高呼。而唯独只有一个人依旧是板着脸,那就是皇太极,只听他大声喝道:“够了!”

众人听到皇太极的声音,纷纷收了声,静静地看着他。皇太极接着说道:“看看你们浮躁的样子,入关之前,本汗是这样教你们的么,你们的列祖列宗是这样教你们的么?你们看看,袁崇焕坚守不出,这场仗会十分难打,而你们,不想一想如何对敌,却在这里已经想好怎么庆功了!”

大臣们听到这话,都连忙跪了下来,只见他们说道:“大汗,是金银珠宝蒙蔽了我们的心神,遮住了我们的眼睛,请大汗治罪。”

皇太极也并没有真的惩罚他们,只是将他们训斥了几句,并要求他们严加看管自己手下的士兵,断然不可再有士兵骄纵之事,如果有的话,便要军法伺候了。

向手下将士们交代过后,皇太极便叫来一名将军,令其引五百骑兵,前去袁崇焕大营附近骚扰。到了下午,太阳西斜,这支骑兵便在袁崇焕大营不远处来回奔袭穿梭。而袁崇焕也接到了探子的来报,知道了这皇太极就在附近,不过他也看出这皇太极是在逼他出兵,袁崇焕早就看穿了这等把戏,依然不打算出兵,只是派兵将金人的消息通过快马传到了皇城之中,崇祯帝也因此得到了金人的消息。

而墨鸾和公输鸢二人,自从听了袁崇焕的话,还以为他真的不知道金人的下落,便每日在营帐之中和族人们一起研究机关术,增加布防或者调整机关,以便更好地防备金人的军队。

在京城之中的崇祯帝此时正在批阅奏折,只听得一人来报:“陛下,袁崇焕将军来报。”

崇祯帝一听袁崇焕三个字,几乎是从龙椅之上跳了起来,连忙说道:“怎么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这来报之人便将边关之事告诉了崇祯帝,并上报了金人的位置,已经逼近了蓟州,而且正在袁崇焕的蓟州大营附近实施骚扰。崇祯帝听说金人竟然如此挑衅大明的皇权,便气得怒不可遏,一把将那人递过来的折子重重地摔到了地上,握紧了拳头,咬着牙说道:“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说着,崇祯帝便回到龙椅之上,叫来太监取来纸笔墨砚,亲自拟定圣旨,命令袁崇焕出击,与金人决一死战。这崇祯帝对金人早已是恨之入骨,更何况此次金人不仅攻下了遵化,而且杀掉了朝中的大将,如今竟然敢公然挑衅明军,这简直是大明从未有过的耻辱。

很快,崇祯帝下令让袁崇焕出击的圣旨已经在大臣之中传开,有的大臣并不同意皇帝这一做法,连忙趁着圣旨还没有出京,亲自来道皇上面前上奏,说明利害关系。如今这金人的骑兵在蓟州附近肆无忌惮地挑衅,说明他们正是希望我明军能出城与他们一战,这皇太极也知道,若是硬攻蓟州城,想必是很难攻下来的,因为蓟州城城高池深,如果硬攻,很难发挥骑兵的优势,反而会让明军占了便宜,自己很难攻下。但是如果能够引诱袁崇焕主动出击,那么情况便大不一样了,金人的骑兵可以反复冲锋,一边消耗明军的体力,一边消磨明军的意志,这对于明军来说,是非常不好的。

出于这个原因,朝中有不少大臣都支持这个观点,希望皇帝能够收回成命,允许袁崇焕继续坚守。

不过这朝堂之上定然不会有一个声音,当有人反对皇帝的旨意,于是便有另一队人站了出来,其中一人上奏道:“陛下,大敌当前,相信大明将士无一不愿意杀敌立功的,而这些人贪生怕死,竟然想出什么所谓的坚守一说,这就算陛下答应,我大明的将士能够答应么,在遵化死去的将士们能答应么?陛下,还望请求袁崇焕将军率军与敌军一决死战,以彰显我朝天威。如果袁将军不敢出战,那一定是怕了金人,如果我们的将军都怕了敌人,可想而之,我们的军队又有什么斗志呢?”

听到这话,另一派连忙上前阻止,而支持他们的人则纷纷附和。此时的崇祯帝早已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年纪轻轻的他,只想着杀敌立功,宣扬皇威,建立先祖朱元璋、朱棣的丰功伟绩,也许这一战,真的能够让他流传千古也说不定呢?

面对着朝堂上文武百官的争吵,崇祯帝静静地看着,突然,他发出一声怒吼,说道:“好了,别说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