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橄榄枝 - 电量告急后,我把日子拆了重装 - 永不鲨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意外的橄榄枝

意外的橄榄枝

温禾的生活似乎出现了一丝转机。她之前海投的一份简历,终于收到了一个像样的回复——一家位于杭州的互联网公司的“用户研究”岗位面试邀请。公司规模中等,但口碑不错,职位内容也勉强与她的社会学背景沾边。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了杭州。面试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面试官对她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扎实的研究能力很感兴趣,甚至认为她社会学背景带来的“局外人”视角,正是团队所需要的。

一周后,她收到了录用通知(offer)。薪资待遇对于应届生来说相当不错,公司还提供员工公寓。

看着邮件里那封正式的offerletter,温禾的心情复杂得像打翻了的调味瓶。有欣喜,有解脱,但更多的是茫然和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感。

杭州。不是上海。

这意味着什么,她心里很清楚。

她不知道该如何告诉陈序。这段时间,他们之间的关系维持着一种脆弱的平衡。绝口不提那晚的泪水,也回避着任何关于未来的深入讨论,像在薄冰上跳舞,小心翼翼。

陈序似乎更加忙碌了。他参与的那个与北美分部合作的项目进展迅速,他被委以重任,经常需要配合北美时间进行越洋会议,眼下的青黑越来越重,但精神却处于一种亢奋的疲惫状态。

终于,在一个两人都难得清闲的晚上,在温禾那间小小的出租屋里,她深吸一口气,把笔记本电脑屏幕转向他。

“我……收到一个工作offer。”她尽量让语气听起来平静。

陈序的目光从手机屏幕上(他刚才还在回复工作消息)移过来,落在邮件内容上。他看得很仔细,眉头习惯性地微微蹙起,像是在分析一份技术文档。

房间里安静得只剩下窗外马路的噪声。

“杭州。”他最终开口,声音平稳地指出了一个最关键的地理坐标,听不出情绪。

“嗯。一家做社交软件的公司,用户研究岗。”温禾补充道,声音有些干涩。

“薪资和福利条件……在应届生里属于中上水平。”他继续进行着数据分析,“公司规模和发展前景,根据公开数据评估,尚可。”

然后,他沉默了。没有问“你打算去吗?”,也没有说“恭喜”。只是看着她,眼神很深,像在评估这个新变量将如何影响他们整个系统的运行。

温禾在他的沉默里感到一阵心慌。她宁愿他像以前一样,直接进行理性分析,给出利弊权衡。

“我……还没想好。”她低下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我……”

“这是一个合理的选择。”陈序打断她,语气依旧听不出波澜,甚至带着一种过于冷静的客观,“基于你当前的求职困境和该offer提供的条件,接受它是符合逻辑的决策。”

他的话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了现实,也瞬间冻结了温禾心中所有翻腾的情绪。

他甚至……没有试图挽留。

“符合逻辑……”温禾重复着这四个字,嘴角扯出一个苦涩的弧度,“所以,对你来说,这只是又一个可以纳入计算模型的‘变量’,是吗?它的‘权重’足以让你得出‘接受是合理的’这个结论,是吗?”

她的声音微微发抖,带着压抑的怒火和失望。

陈序似乎被她的反应刺痛了,他愣了一下,眉头蹙得更紧:“我在陈述客观事实。杭州与上海的地理距离、异地恋的成功率数据、你个人职业发展的需求……这些都需要纳入考量。情绪化不能改变……”

“是!我情绪化!”温禾猛地站起来,声音提高了八度,“因为我没办法像你一样,把所有事情都变成冷冰冰的数据!这是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们……我们之间……”

她哽住了,“我们之间”后面的话,她说不出口。

陈序也站了起来,他看着她通红的眼眶,眼神里第一次出现了类似“无措”的情绪。他似乎想说什么,嘴唇动了动,最终却只是生硬地说:“那你的非逻辑决策是什么?拒绝一个很好的机会,继续留在上海,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和……和我?”

他最后的“和我”两个字,说得极其艰难,甚至带着一丝自嘲的意味。

温禾愣住了。他看得很透彻。透彻得让人心痛。

他看到了她的困境,也看到了他们关系中的困境。他的“理性分析”,或许正是因为他早已看到了那个她不愿直视的结局——留下,需要克服的困难太多;离开,几乎是注定的分离。

巨大的无力感像潮水般将她淹没。争吵失去了意义。

两人相对无言地站着,中间隔着的,仿佛不再是狭小的房间空间,而是一道骤然裂开的、深不见底的鸿沟。一边是充满机遇但遥远的杭州,一边是拥有彼此却压力重重的上海。一边是她触手可及的新起点,一边是他们风雨飘摇的感情。

那晚的泪水与亲密,在此刻残酷的现实选择面前,像一场被阳光蒸发殆尽的露水,了无痕迹。

最终,温禾还是在截止日期前,点击了邮件里的“接受offer”。

鼠标键按下的那一刻,心里仿佛有什么东西也跟着尘埃落定了。没有喜悦,只有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

她告诉了陈序。他只是点了点头,说:“知道了。”

然后,他递给她一个excel表格。

温禾疑惑地打开。

里面是一个极其详尽的“异地过渡期规划”。包含了物品整理打包清单、杭州租房注意事项(虽然她有公寓,但他还是列出了备用方案)、出行路线规划,甚至还有……“每周同步频率建议”和“突发情况联络通道”。

他把“分离”这件事,也当成一个项目来规划和优化了。

温禾看着屏幕上那些冰冷的条条框框,眼圈瞬间红了。

这是他表达在乎的方式。用他唯一擅长的方式,试图在那道巨大的断层上,搭建起一座极其脆弱、极其理性的桥梁。

但这座桥,真的能跨越一千多公里的距离,和两人即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吗?

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离开上海,进入倒计时。

而他们的故事,似乎也走到了一个必然的转折点。

所有的温情、磨合、争执、眼泪,最终都指向了这一个——符合逻辑的——终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