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第166章秦王子楚太子政 - 始皇弟 - 皮卡丘梦蝶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始皇弟 >

166.第166章秦王子楚太子政

第166章秦王子楚太子政申时。

咸阳,秦王宫,中央王宫,观政勤学殿。

大殿之内,只有二人。

一是秦王子楚,二是秦太子政。

秦太子政的陪读王绾从不参与下午的课,因为下午几乎都是给帝王讲的课。

秦王子楚坐在上首师者的位置,腰背挺直,屁股垫在小腿上。

他拿起一卷奏章递给太子,微微扬了一下脑袋,示意太子自行打开阅览。

嬴政接过,有些意外地看了父王一眼。

父王很少给他奏章看。

嬴政右手拿着竹简放在小几上,左手慢慢摊开。

一片片竹片与小几亲密接触,发出一连串悦耳的“哒哒哒”声响。

嬴政视线落在最右侧竹简第一个字,滑落阅读。

先秦奏章书写格式,通常是自上至下,自右向左。

阅读也是如此。

这种迥异于现代的书写、阅读,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古代书籍、奏章都是卷起来的,其材料是绳索串联的竹简,而竹简是狭长的。

不管是书写还是阅读,都是横着摊开比较方便,所以串联时的竹简都是竖着的一片片,垂直竖着摊开看的是壁画。

古人书写都是先写满一片竹简,所以要竖着写,自上至下。

这样一旦一卷书籍散佚,绳索断掉,竹简四散,每一片竹简都还能成一句话,还有可能复原。

要是横着写,每片竹简雨露均沾,那散佚基本等于作废。

二是因为人惯用的手是右手,拿书籍的时候通常由右手,左手负责展开。

而古人看书有的是一整卷全部摊开看,更多的是拿着竹简一点点展开,一个竹片一个竹片地看。

所以用左手展开就只能向左摊开,向右翻不了,这便是自右向左。

自上至下,自右向左,都是为了书写、阅读方便。

嬴政在赵国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一点,是母亲姬窈窕教他的。

他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就觉得古人很有智慧。

而直到前些日子,他觉得他弟嬴成蟜更有智慧,因为书写、阅读还能更方便。

父王以他弟嬴成蟜的发明,变更了秦国奏章格式。

就以他正在看的奏章为例,右数第一片竹简只有五个字:

【谏郑国治水】

这是标题。

言简意赅,让人第一眼就知道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片竹简开始,则加入了标点符号,用“,”,“。”等标点断句。

区分每一句的句意,极好理解书写者的想法。

而在一大段话意思相近的语句之后,则要留白,不写尽这一片竹简,就是分段。

分段不仅更便于理解句意,还起到了减轻阅读压力、疲惫感的作用。

嬴政学习时,有时会想起数月前看的书籍。

一卷书籍大约二十余片竹简,从头到尾,密密麻麻全是字。

看的难不说,扫一眼都觉得累,胸前如同压了一块小石头。

对比现在,学的是真疲惫啊。

只是变更奏章格式,学习就可以是一件很轻松的事。

秦王子楚并没有要求更改书籍格式。

但凡是重视子女教育的,哪怕是武将家族,也自发更改了书籍格式。

当武将也是要看兵书的。

《谏郑国治水》是奏章不是书籍,语句通俗易懂,而非字字珠玑。

在分段、标点的作用下,嬴政看的极快,不一会就看完了。

他蹙眉思索了片刻,眸中有凶光闪烁。

觉得上这个奏章的华阳不飞真是活腻了,仗着是太后兄长,真是什么都敢谏!

郑国治水的问题,司空在给他上课的时候讲过,嬴政记得是在治水两脉和如何治水的那几堂课里。

还有太史令给他上课,讲历史,在禹王那一课也提到过郑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