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山水风光篇(1) - 中学生作文资料大全 - 李树平主编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1章山水风光篇(1)

第31章山水风光篇(1)

山【相关题目】

登泰山

游黄山纪实

山魂

我爱家乡的山

山思

山的启示

【构思指要】

山的精髓在于它的形貌、态势和色彩。

山有形貌,因此有大山、高山,山峰、山腰、山脊、山脚、山岭、山崖、山谷等称呼。每种形貌有每种形貌的魅力,或壮丽慑人,或清秀撩人,或峥嵘吓人……抓住山体的特征进行描写,能增加山的立体感,使山体跃然纸上。

山有态势,因此有雄伟、奇绝、威武、磅礴、峻峭、险峻、秀逸等赞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文人的抒怀;“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是伟人的赞叹。但各山山势差异很大,即使是一山之中,也是一步一景,气象万千,更何况不同的作者还有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审美情趣。正如苏东坡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此要着重描写山势,用山上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景来衬托山势的特点,把山的特点烙进读者的心灵世界。

山有颜色。因山的土质、石头和山上的植物有无、疏密、颜色的关系,形容山的颜色,有青山、雪山、苍山、黛绿、蓝幽、浓郁、淡雅等说。

除以上三方面外,还应考虑山与日、月、云、雾、水、石、花、鸟、草、木等其他自然景物所构成的共性时的景观。

写文章总是寄托着作者的喜怒哀乐。面对高山峻岭,不应作枯燥的客观的解说,而应“登山则情满于山”,将自己的情思贯穿于山川风物的描绘之中,使自然景观与人物的思想感情自然地交融在一起。

【成语谚语】

高山崔巍壁立千仞崇山峻岭层峦叠嶂

屹然特立悬崖峭壁千岩万壑山川秀丽

山有高低,水有深浅。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山是一步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来的。

山再高没有心灵高,路再长没有双脚长。

近山用木,近水食鱼。

【名诗佳句】

山高水深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宋·翁卷《野望》

山因水而活,水得山而媚。——宋·郭熙《林泉高致·画训》

今来古往,物是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宋·林外《洞仙歌》

山清水秀

山光秀可餐,溪水清可啜。——宋·陆游《山行》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唐·李白《题山水风景》

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唐·岑参《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崇山峻岭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宋·寇准《华山》

顶浮天地阔,傍掩日星残。——明·马汝骥《北岳二十韵》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唐·孟郊《游终南山》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唐·贾岛《宿山寺》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唐·李白《蜀道难》

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李大钊《山中即景》

这里万山矗立,神态各异。既有泰山的雄伟,又有庐山的清奇;既有峨眉山的秀丽,又有黄山的峻峭。——刘卫祖《神农架探奇》

这座山像插天的利剑,那一座山像玉柱撑天,另一座山又像一位庄严的老人,伫立天表,俯视大地,再一座山又像一位娇羞的少女,用白云作纱巾,遮住美丽的面颜。——李鉴尧《芝市风情》

层峦叠嶂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