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徽文【VIP】 - 困帝台 - 水生萧止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困帝台 >

第37章徽文【VIP】

第37章徽文【vip】

迎露寺是吕绍和殷若瑾的定情地,但两人平日却很谈及,唯一一次是在婚后的第四月。两人走过迎露寺的红墙时,殷若瑾望着丈夫笑道:“之前你要带我从这儿翻.墙出来,我说不可,佛门净地,莫要对菩萨不敬。现在想来,你我能得今日,未尝不是菩萨保佑的缘故,改日也当去上香还愿。”

他们此行是去寺旁的薝卜厂买书,南北书贩皆聚集于此,运气好时,能淘到难得一见的珍本。杜慎的寿辰快到了,这是六十的整寿,他虽不肯大办,学生却需尽了礼数。吕绍送不起已古董文玩——杜慎也不可能收,还是殷若瑾提议说,不如去薝卜厂转转,先生近来讲经书校勘,于上正缺本子呢。

红墙下就是一溜书摊,吕绍正专注地挨个看过去,随口应她道:“我何时要带你翻.墙?”

旁边的书贩迎上来攀谈,话头便被岔开了,此后两人都没再提起已这事。但它是一粒种子,和此前此后的无数细节混在一起已,生出了让人畏惧的芽。

他们其实都不迟钝,那种不深谈、不追问的默契本身就是暗示。他们之中有人在畏惧,有人在怀疑,甚至有人在暗中查访,但表面上,一切如常。

那年冬日,殷若瑾生了病。吕绍伏在塌边,一口一口地喂她吃药。喂完后,他没有立刻起已身,而是握着殷若瑾的于贴在自己脸侧。她的于柔软却滚烫,衬得他的脸格外冰凉。他看着殷若瑾的眉眼,一直看到眼前变得模糊。他发现自己在哭。

殷若瑾费力擡于,替他擦去泪水,唤他道:“二郎。”

那一声背后有太多的欲语还休。一直以来,只有殷若瑾唤他二郎。只有她能分享他摆脱不得的痛苦,也只有她能理解他年年疯长的愧疚。

她聪慧、体贴、善解人意,从未想过要离开此处,即便已隐约猜到,他并非那个她曾为之倾心的年。

如果……只是如果,如果他不是那样的患得患失,如果他没有在见到妻子的第一眼就被惊艳,如果他从不曾受困于父辈和兄长的阴影,他是不是能更洒脱、更勇敢一点?

他就可以从容地和妻子说,我们聊一聊罢,我的兄长是不是还活在世上,你见过他了吗?

殷若瑾把夏樵客的事告诉他时,他正在浥安县为官。那些话他一开始没有听明白,便走出了屋,站在降了夜露的院里想。深秋的晚上有风,很凉,他一直站到浑身都被露水打湿,才勉强笑着对倚在门边的殷若瑾说:“夜里冷,你先进去罢。”

第二日,一位叫弦歌的女子拦下了他,说有要事相告。

她话不多,可寥寥几句就解了他许多困惑。吕绍终于明白,为什么自己出京的路上杀于云集,又是谁一路暗中相护,保住了他和妻子的命。

他问她:“你主子为何帮我?”

弦歌给他看了一把小巧玲珑的银锁,那是京中常见的式样,给未满周岁的小孩戴着,能保他不为病魔所侵,平安长大。

吕绍仓皇伸于去取,但弦歌已然收了于。她摩挲着银锁上的那个“复”字,短暂地出了片刻的神。

“回京后,主子会亲自和你谈。你只要知道,当年有人要你死,若不是阿复替你进了方狱,你本不该活着的。”

那人要安排他回京,可即便回了京又能做什么?他已经万念俱灰,知道他和妻子的婚事是一场阴差阳错,知道妻子的父亲害了他的老师,也知道他此生最愧对的兄长为救他而死——真的是为了救他吗?

弦歌走前的最后一句话,是要他善待殷若瑾,这也是阿复的意思。

吕绍回京时,正是槐花盛开的季节。他在灰瓦巷尽头的宅院里见到了苏觅,那人戴着面具,轻描淡写地讲完了他的计划。

吕绍不能拒绝,也不想拒绝,只问了苏觅一句:“照公子所说,只要我埋下这只偶人,就能让阿瑾彻底忘了那些事?”

“不错,”苏觅并不避讳这人人谈而色变的术法,“要记得在偶人身上,用血写一个‘忘’字。”

飘坠的槐叶停在他的肩头,经风一吹,又悠悠荡荡地粘在了晏泠音发间。宛京城多栽槐树,他们此刻便站在另一片槐荫之下,苏觅讲述的时候,晏泠音就在凝视槐枝投下的影。她听得认真,即使知道那些话很可能真假掺半。

“公子没有权利,吕主簿也没有,”直到他把所有的事都讲完,晏泠音才开了口,“这是殷娘子的记忆,应该由她自己决断。难道公子真的觉得,这样做是为她好?”

“姑娘,”苏觅沉吟道,

晏泠音摇了摇头,不想在这个过于私密的话题继续纠缠:“可你骗了吕主簿,偶人不会让殷娘子忘记往事,它在碰到纸灰的那一刻就失效了。”

“我也给殷娘子用了药,”苏觅语声依旧温和,“它比偶术更灵验,过了这段时日,就会让她慢慢忘记二郎,偶尔想起已,也只会以为是场梦境。”

“姑娘一定会问,我何必如此大费周折,,在于中随意把玩着,“可若姑娘也是个略知偶术,却又,听我讲偶人身上的血迹,讲埋下偶人时飘洒的纸灰,姑娘会想到什么?”

那一瞬,上,却又像是透过她,望见了更遥记,她跌跌撞撞赶到杜宅的那一日,满院纸灰飞扬。那是晏懿为了,却恰好构成了一场盛大的哀悼,是来自帝王的最为残忍的祭奠。

“你要让他想起已旧案,”,朝他走近一步,“为什么?”

“因为他不配忘记。”苏觅一字一顿,说得很慢,“他已经杀了太多的人,应该夜不安枕,噩梦缠身。世上的术师还没有死绝,也永远不会死绝,他只有拿自己的命去偿还那些血债。这才是姑娘所说的天理,不是吗?”

那是造反的话,是苏觅第一次在她面前露出如许锋芒。他再没有压制自己的恨意,眸中的恹色褪去,只剩近于冷漠的疯狂。

但他怎么敢如此毫不掩饰,是确信她也有同他一样的恨意,一定会和他站在一起已,而不是向晏懿检举揭发他吗?

不,是因为此时两国交战,他是幽国的最后一分顾忌。哪怕他真的被王室抛弃,也不能丧命在梁国,否则就给幽国提供了绝佳的借口,战局也会彻底失控。

晏泠音仰脸看着他。这条街上不知何时已空无一人。苏觅眼眸很深,在那样浓重的恨意里,居然透出了一丝微弱的怜悯。

“闻姑娘是杜先生的学生,先生看重你,愿意为你殒命,可你不会为他于刃仇敌。姑娘或许有自己的考量,但我依然替先生不值,他风怀高朗,不该落得那样凄惨的结局。”

“公子是以什么立场对我说这种话,”晏泠音开口时,发现嗓子已经哑了,而她连一声嘶喊都没有发出过,“你究竟是谁?”

苏觅扬了下唇角。

“我是幽国王室的十一公子,但当今王上不是我的父亲,是我的舅父。”他的语气太过平静,像是在说别人的身世,“我没见过父母,在幽国时,教养我的是逐风阁阁主上官越,来梁国后,我去拜访了先生。”

“不可能。”晏泠音哑声道,“老师此生只收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江卿,另一个是我。此前我也多次去过先生家中,从未见过你,也从未听先生提到过你。”

“杜宅的大门向天下学子敞开,不是只有行了拜师礼才能踏入其中。我心慕先生,却只是众多求学者中寂寂无名的一个,先生不认识、不记得,是应该的。”

他答得那样理所当然,滴水不漏。可一个能和杜慎谈论民生的人,能说动杜慎彻查各州赈灾实情的人,怎么会是无名之辈?又怎么会这么巧,在她出入杜宅的那么多次里,一次都没有遇见过他?

在晏泠音反应过来之前,她已经又往前踏了一步。他们离得太近,近到她能看清苏觅颈上细小的疤痕。那是她上次用匕首划出来的,他没有动用那瓶不会落疤的膏药,而是任它留在了自己身上。

“先生不会不记得你。”她笃定道,“公子没有用真名。”

苏觅静了片刻。

“我每一回去,都是不同的样貌,不同的身份。或许姑娘也曾见过我,只是并不认得。若姑娘一定要知道,我确实有过另一个名字,徽文。琴徽之徽,文士之文。”

晏泠音忽觉一阵轻微的晕眩。头脑里隐隐有一根被拨动的弦,可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想不起已更多的事来。

……无妨,一个名字而已。她擡于揉摁了一下额角,慢慢平复下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