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九局下半01
不久后就是寒假前夕。李渝仗着班上学生寥寥可数,本以为随便考核一下,在黑板上出两道题写写了事,结果敷衍态度被柳小春痛批一顿,只好连夜出了完整卷子,让宋元他们手抄到白纸,交上来亲自批改。
李渝很纳闷:“支教只有一年,你这架势像要在宋庄扎根似的。”
“我本来就打算留在这。”
“你不回去读研了?”
“到时候再说吧,要么读完研究生再回来。”
柳小春说得风轻云淡,好像早就有所打算,李渝心底有些替他不值,柳小春的文凭加能力,考去部委都绰绰有余,虽然和学生相处太久他也会生出感情,但值得一个人放弃所有前程吗?看柳小春的坚决倒也不像普通的留恋和不舍。
“但是你也很清楚,这些人大部分都没有放心思在读书上,要都是宋唐类型的还好,你这样何必?”
“我之前说过,有一个救一个,拉上来算我功德,而且他们也不是完全无药可救,只是成长经历从小塑造了这样的思维而已,思维的转变需要时间,难道你敢打赌,出生在这里的李渝还可以轻松地念北大吗?”
李渝无言以对。
他此刻竟然开始认同柳小春的话。
李渝自以为天资聪颖,从小到大的成绩和荣誉,都是靠自个的聪明才智和努力获得的――同龄人从早念到晚还比不上他自学半个小时。黄思敏给他报再多的补习班,没有他这个核心变量,难道就能培养出光华第一?那海淀家长岂不是人人都是状元的妈?
但现在李渝不这么想了。
如果他失去这些呢?失去家庭教育,失去公立学校,失去补习班和特长班,失去优渥且无需费心的生活环境,他还有信心做到目前的成就吗?
答案是否定的。
“竟然开始操我的闲心?”柳小春摊开手,“这学期教学总结写了吗?明天给我。”
李渝:“……”
他不知道柳小春从哪照搬抄来的教学模式,天天写教案旁听写总结,美其名曰“形成文档给下届支教的留作参考”,嘀咕了句“真是形式主义”就溜回屋写总结去了。
“等下,”柳小春叫住他,“你什么时候回家?”
因为二三四年级放得早,尹尧和谈情批完卷子就放寒假,搭火车回家了。李渝磨磨唧唧赖着不肯走,被柳小春催了好几次。
“我没买到票。”
“胡扯,年前都是离京的票难买,你反向春运,一人能睡一节车厢。”
非要揭人老底干嘛?李渝恨不得把柳小春那张嘴拿胶带粘上。
自从跟黄思敏吵完那一架后,李渝和家里的关系陷入了某种尴尬而微妙的平衡。他没主动打电话回家,他爸他妈也没有联系过他。不知道黄思敏听完他那晚失控的大吼是什么感受。李渝有时候怀疑黄思敏是不是真打算跟他断绝母子关系?但转念一想,断就断吧。
他不想再做别人手里的牵线木偶。
眼看要到年关,李渝心想回家要么大眼瞪小眼,要么重开批斗会,他不想再装低眉顺眼的小鹌鹑,索性发了条短信,说自己过年不回去了。
黄思敏没理他,他爸倒是给他打了个电话,说他妈最近心情不好,学校事情多,告诉李渝不想回家也行,之后就是长篇大论,教育他要成长,成熟,不能和父母斤斤计较等等。
把李渝念得头昏脑涨,他第一次和家长爆发剧烈的正面冲突,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他冷静下来,当时那股冲到胸膛的怒气消失,李渝更多的感到失望,还有点不知所措,有点疲倦。
李亚民没有像小时候似的严肃批评他,他和李渝的对话像两个平等的成年人。
他好像一夜间长大了,所有人都默认的长大,可以不受阻拦地做出选择并承担对应的责任和后果。
“那你呢?你怎么不走?”李渝试图转移话题。
柳小春瞥他一眼,眼神里的嫌弃都能溢出来:“北京又没人陪我过年。”
“啊?”
“我爸妈死得早,我是姥姥姥爷带大的,他们俩在我上大学之前也都去世了,”柳小春伸手把李渝眼睛捂上,“别用同情的眼神看我,}得慌。”
李渝抓到借口:“我不走了,留下来陪你过年。”
柳小春:“?”
他狐疑地把李渝上上下下瞧了一圈,把板凳拉远了几公分:“……”
李渝怒了:“你什么意思?怕我对你图谋不轨呗,柳小春咱们做人不能这么自信啊。”
“滚蛋。”
留在宋庄过年的事就这么定了,通知宋唐的时候他也没什么反应,表情淡淡的。
“知道了。”
他最近对李渝一直不冷不热,偶尔和李渝对视,马上就转过头,跟躲着他似的,不过还是很听话,教师宿舍的杂活都被他主动承包了。
李渝心想这就不欢迎我了,不知道哪句话说错立刻翻脸,小孩的心思真难猜。
转眼就到了年关。立春都过去一周,天还是特别冷。
这里既没有暖气也没有空调,阴冷阴冷的,只在客厅生了个小火盆,李渝就带了一件羽绒服,成天哆哆嗦嗦地埋在衣领里讲话,讲话闷声闷气,双手揣兜,恨不得吃饭都不伸出来。
宋唐后来给他找了条棕色条纹围巾,李渝更夸张了,包裹的整个人只露出额头和眼睛。
柳小春看不惯李渝这幅做派:“让李小少爷受苦了。”
李渝舒舒服服地坐在火盆边取暖:“我这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属于科学规律。”
柳小春切了一声:“你照照镜子,看自己像不像小媳妇。”
李渝早就把柳小春拿捏透了,揣兜笑眯眯问:“当你的小媳妇啊?那我挺愿意的。”
吓得柳小春当场就跑,宋元去外面和小伙伴放鞭炮了,宋唐在厨房准备明天除夕夜的食材,脚边的火炉暖烘烘,安逸得让李渝想打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