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祸起萧墙(五)(附小剧场23)
见清的家眷启程前往凤阳,参与叛乱的各国遗老遗少也被严肃处理,这些人就不流放了,全部砍头,包括他们的家属。
朝廷不会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北京城上空一时弥漫着血腥的味道。
没有参与叛乱的也不适合大量留在北京。这些年发生了多次治安事件,朝廷已经意识到了,各国遗民和各地土司子女、番僧大量留在北京,是个隐患。
汪舜华下令,在天津、广州、昆明、西安设立学校,专门招收外国人和土民求学,学成后再到北京拿证;地方志的编撰也挪到天津。
另外一个被打发出北京的是齐亲王,汪舜华的亲儿子。
公开的说法,太后皇帝不放心南边的局势,让他去巡抚。
甚至皇帝自己也这样认为。
汪舜华单独召见了儿子,屏退左右,质问他:“你知罪吗?”
齐亲王呆了,跪在地上:“母后,臣有什么罪,母后只管责罚。”
汪舜华道:“你不要装无辜,德亲王造反,你敢说没有你的功劳?”
齐亲王道:“母后怎能这样冤枉臣?臣和见清,素无往来。”
汪舜华冷笑:“是吗?皇帝在东宫,可不就是你和德王常伴左右?”
齐亲王道:“皇兄要召他伴驾,臣也劝说不得。”
汪舜华道:“你是劝你哥暂且忍耐,还是劝德王矫诏要清君侧?”
齐亲王道:“臣不敢。”
汪舜华道:“你有什么不敢的?”
齐亲王还想争辩,汪舜华交给他一样东西。
庶人见清的绝笔,详细叙述了在东宫期间,皇帝如何心怀怨恨,齐亲王如何起哄架秧子:“齐王岂不知道我以卵击石,不能取胜;不过想借我引出皇帝对太后不满而已。太后对皇帝不满,必是他上位。可笑你一世英明,却与两个儿子离心离德,岂不可笑?”
齐亲王目瞪口呆:“这都是见清胡说八道,血口喷人,母后你不要信他!”
汪舜华道:“我只问你,上头说的是不是真的?”
齐亲王道:“不是。”
汪舜华道:“是吗?我真不希望是真的。那你告诉我,为何鼓动皇帝亲近西方洋和尚?又为何怂恿他宠爱董贵妃?明着劝他忍耐,实际上怂恿他处处与我作对?”
齐亲王道:“母后!”
汪舜华背过身去,不看他。
齐亲王到底年少,藏不住话:“不错,母后,我就是想让你对皇兄失望。难道这么些年,你对他不失望吗?――我也是父皇的儿子,为什么皇兄能做的皇帝,我做不得?――我一定比他更听你的话,不会惹你生气。”
汪舜华回过头来:“是吗?”
齐亲王猛地点头。
汪舜华看着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儿子,看上去沉稳带明显还带着稚嫩:“你听话,那是因为你还不是皇帝。”
齐亲王喊出声来:“母后。”
汪舜华道:“一旦你做了皇帝,会和你哥一样甚至更急切的想要拿回权力。”
齐亲王喊了一声:“母后。”
汪舜华道:“知子莫若母,可是你们兄弟却太不了解你们的母亲。我是想要权力,因为我需要它来做一些事情,但说到底,我不能永远的拥有权力,就算可以拖着不还政,可不能永葆青春,到那时候,执掌这个国家的,还是你哥。”
齐亲王道:“母后,我也可以。”
汪舜华道:“不可以。你以为,有你父皇的例子在前面,你也可以来个兄终弟及?可你忘了,你哥不是隐帝,他没有犯什么错。一个皇帝想要拿回自己的权力,这算错吗?如果事态真的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去,我需要一个儿皇帝,一个傀儡,也应该是年龄更小的孩子,而不是比皇帝只小两岁的你,那不是同样要面临还政的问题吗?”
齐亲王喃喃道:“母后。”
汪舜华道:“我其实早应该觉察到你的雄心或者说野心。事实上,是我在助长你的野心。给你选了商辂的女儿为妃,他如今是首辅,女婿是王越,还有个儿子是商良臣。可以说,辅政的,文的武的都凑齐了。如果你真的上位,有他们辅佐,应该能坐稳江山了。其实这也是最初的计划,我只有你和你哥两个亲生儿子,这年头天灾人祸的,谁能说的清。所以从一开始,我是按照储君来给你配置的,这也是朝廷的共识。当时如果你有这样的念头,只是心里想一想,也不妨事;但是当你哥大婚并有了子嗣以后,再有这样的念头,就是危险的。你哥亲近你,但在关乎皇位传承的问题上,你不要指望他会选择你而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他没那么大度;更不要想通过我废黜你哥扶你上位,手心手背都是肉,何况我担不起这个骂名。”
齐亲王低了头,抽泣着。
汪舜华道:“我知道你不服气,这就是命。虽然一母同胞,但你比你哥晚生了两年,长幼有序,这是祖宗家法。不过真要说命,你比不过你哥,好歹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给的富贵尊荣,你父皇和我都给了,还有什么不满足呢?不要想得太多,否则闯下大祸,我也没有办法法外施恩。”
齐亲王低头抹泪。
汪舜华道:“这件事我权当不知道,不跟你哥提,否则只会伤了你们兄弟的情谊;你也早点打消不该有的念头。这是我作为母亲,对你的忠告。”
齐亲王抱头痛哭。
汪舜华叹了口气:“你在京城呆久了,出去走走,散散心,也开开眼界。――南方那边还未安宁,你去巡抚,昭示一下朝廷的决心。”
齐亲王惊讶的看着母亲:“母后这是准备赶我走?”
汪舜华道:“我只是让你去南方看看,好好反省一下。多少臣僚宗室甚至公主为了大明的太平盛世,背井离乡甚至长眠万里之外;你身为亲王,天生就比别人得了太多,更应该处处以国事为重,忠君报国。”
齐亲王磕头。
重阳节后,齐亲王带着王妃和两位夫人启程南下,孩子们留在了宫里。
齐亲王在建极十七年四月迎娶王妃商氏,生下两个儿子,长子v机,三岁;次子v椒,刚满周岁。去年初,又按照惯例给他配齐了两位夫人,陈氏、甄氏,都是万里挑一的绝代佳人,不但模样好、才学高,性情也好。当时皇后把人领到面前的时候,汪舜华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说:“很该让齐王谢谢你这个嫂子,这样费心。”
陈夫人五月里诞下长女,甄夫人也诞下一女。
皇帝不知缘故,很是舍不得,再三叮嘱,又赏赐了一堆东西;锦鸾也拉着齐亲王妃商妙媛反复叮咛,路上要注意饮食休息,一面问衣服药材之类的是否准备齐全――她弟弟弟媳上半年远行,她也过问过,还是有心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