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见闻(二) - 回到明朝当太后 - 雁于飞87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418章 见闻(二)

过了赤道,路过广袤的平原,靠岸修整时,经历了大风,那风来得极快,宛如一条长龙,瞬间将几个同伴连同马匹锅灶等物卷上天便呼啸而去。

他们尝试着去找回同伴,但是跟着跑了几十里地,却无功而返――再远,怕迷路,不敢走了;只能记下了他们的名字,祭奠了一场,然后上路。

要命的是,这样的大风,他们还曾经碰到过几次,损失惨重;有一天傍晚靠岸的时候,偏巧遇到,还在水里的三艘船被掀翻,已经停靠的其他船只也东倒西歪;甚至岸边的大树被连根拔起。

看地图,那里是墨西哥湾。

汪舜华叹气,龙卷风最常发生的不就是北美地区吗?谁能想到如今这片荒芜的土地,几百年后会成为世界的中心、文明的灯塔?

承业等自然不知道这些,不过要寻访伙伴的踪迹、要修补船只,他们还是停留了一段时间。

这边也居住着土人。面对官军,他们除了惊讶,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

对于双方来说,彼此都是完全陌生和新奇的。

尽管语言不通,但依然可以在篝火堆前载歌载舞、举酒开怀畅饮。这边的土人敲着鼓,官军也有能敲鼓的,能吹唢呐的、吹笛子的,虽然未必悦耳,倒也勉强成了曲调,一片祥和。

歌声中,承业向他们赠送了颇为丰厚的礼物,包括金银锦缎等物,酋长很高兴,向他们回赠了猎物。

在此停留期间,官军也着意观察这里的情况。除了种植玉米,还种植了豆类、薯类植物。玉米高大,豆类低矮,于是土人将玉米和豆类间作套种,大大提升了产量。

中原地区早在西汉时期就有瓜豆间作的记载,如今麦豆间作、棉薯间作已经非常普遍,却没有想到万里之外的荒蛮之地,居然土人也会。

这是否意味着当地不全是游牧,反而农耕业比较发达,更进一步说,有大量适合耕作的土地?

群臣窃窃议论。

正因为如此,官军在这里在此停留了两年。他们见到了很多以前从未见到过的东西,比如瓜。很多土人房前屋后种着一种瓜,茎蔓庞大,果子像两掌合十,味道清脆,既能做菜,也能生吃。

汪舜华笑道:“我看这瓜颇像佛手,不如就叫‘佛手瓜’吧。”

这里有一类植物满身是刺,不知道是否有亲缘关系。它们有球形的、柱状的,还有扁平的,大小不同,小的碗口大,大的高数丈。

汪舜华饶有兴致的看着仙人掌、仙人球,不知道是否还夹杂着火龙果、令箭荷花;不过君臣对这些刺头明显没什么兴趣,丑拒,只有蟹爪兰正在盛开,颜色娇艳,开花繁盛,船工显然也极爱它,做了支撑的架子,层层叠叠垂下头伸出美丽的爪子,引人注目。

君臣还在议论这花儿该叫什么名字,承业又指着另外一株枝干高大的植物:“此物颇为神异:三年以上才开花,且只在夜间开放。花萼粉红,花开洁白,香气馥郁。只是花期极短,不过一两个时辰。”

他还记得那夜官军已经入睡,他思念父母妻儿,独自起身望月,却闻得一阵清香。循着香味,看到路边一棵树,白日里平平无奇,此刻却通身开花,宛若莲花般的圣洁。

承业以为祖宗和神佛显灵,纳头就拜,祝祷此行顺利,一边唤起官军,一起焚香祷告,哪知道天还没亮,那花居然枯萎了!

众人自然面面相觑,只怕此行凶多吉少,哪知问了土人,才知道这花只在夜间开放而且花期极短,他们也只有夏秋之时能看到。

承业提心吊胆,当晚又守了一夜,果然有别的树开花,亦是如此,这才放下心来。

汪舜华脱口而出:“昙花?”

承业道:“太后英明,臣也想起《妙法莲华经》:‘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马上就有人说:“昙花一现,莫非这花真是当年佛主遗留在人间的仙品?”

汪舜华肚子里好笑,既然是佛经里记述的,怎么也应该原产印度吧?何况当年听永宁吐槽,刚到昆明,还没入城,味道一股檀香的味道,以为附近有什么佛寺,一问才知道,是当地的山玉兰,极高大,花大而白,发出了这种气味。当时觉得可能这就是佛经里的优昙花,于是在城郊建了个寺庙,取名“优昙寺”。

仙界极品之花盛开,都老实点!

皇帝也想到了这件事,笑着摇头:“此昙花非彼昙花。”

有了这朵神奇的花,它的兄弟们自然也行情看涨,何况确实都能开出漂亮的花:“白天开花的种,花色艳丽;夜间开花的,则花色洁白,而有香气。”

汪舜华也闹不清植物学原理到底是什么,只能跟着附和,顺便冠了一堆“仙人”的名头。

承业却很赞成:“这些容易繁殖,扦插就能活。果子有鸡蛋大小,味道清香甜美、鲜嫩多汁;还可治病,有清热解毒之效。尤其当地有种可供食用的,生长很快。当地天热,一般栽植后三四十天就可采收第一批菜片,以后每月采收一次。当时在船上,船工们种了一些,蔬菜都吃光了,就靠着这东西熬了下来。”

君臣在心里播算着:看不出来这丑东西居然有这用处?

能供养这么些人,估计产量不低吧?比起土豆怎么样?

承业摸摸鼻子:“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

土豆亩产四五千斤常见,这种仙人掌,每亩每年可采八千到一万,公斤。

当然,要把这东西当饭吃,也是需要勇气的;估计也就吃个乐呵。

稍早之前,大概在汪太后划定的懿文省境内,官军发现一种仙人掌的亲戚,长条形的,刺比较少,果子明显大了好几号,单果一两斤。一般是长圆形或卵圆形,表皮红色,顶端有鳞片,皮厚,果肉白色或红色,有近万粒具香味的芝麻状种子,所以称为芝麻果。

能吃到火龙果了?这玩意种植倒是容易,但是要种活,还是先放到广东海南吧。

有一种长在路边的野生浆果,颜色娇艳,还长着一脸麻子,但味道酸酸甜甜;因为好种,官军在船上种了一些,真是别有风味。

汪舜华的眼睛一亮:草莓啊!

还有一种生长在森林里的野生浆果,运气就没那么好。高四五尺,叶似艾草,花似石榴,一枝结四五个果子。果子颜色鲜红,肉质多汁。不过这种果子色彩娇艳,当地人把它当作有毒的果子,视为“狐狸的果实”,称之为“狼桃”,只用来观赏。

嗯,很好,看来明年能吃上西红柿炒鸡蛋,喝到西红柿蛋花汤了。

汪舜华正在畅想着西红柿的十八种吃法以及和鸡蛋的爱恨情仇,又被另外一种东西惊住了:“当地有一种树,能分泌一种液体,凝固之后有弹性,能防水,当地人常用来做哄孩子的弹球,还把它涂抹到斗篷上防雨。所以称为‘流泪的树’。臣觉得这树很有意思,就带了些种子回来。”!!!

这是橡胶啊!

捧着橡胶种子,汪舜华觉得手有点抖;差点想喂到嘴里尝一口,证明这不是一个梦,好歹想起来,这玩意有毒,于是小心翼翼的收好,吩咐去海南、台湾等地试种。

此外,还有一种神奇的草本植物,土人将其视为“万灵药”,不管感冒、头痛、牙痛、创伤、烧伤、脓疮溃烂,都用这东西。他们呼吸新鲜的气味,将其点燃后用鼻孔吸,将干草粉碎后单独或与盐、石灰混合涂抹患处,口嚼草摩擦口腔内侧,将草做成火把进行熏烤。土人如此重视这种植物,以至于将其挂在岛边的小船上并在祭拜时以管吹烟。他说的是烟草吗?只知道这玩意能上瘾,可以赚取巨额的烟草税,没想到还有这个功效?

君臣将信将疑,很难立刻相信世上会有这样的好东西;不过那块大陆的确是风水宝地,即便是棉花,都很特别。

之前诚泳介绍,在印加国,他们看到一种棉花,绒毛明显比中原的细而长,适合于纺高支纱;而在洪武省,他们看到另外一种棉花,产量高、绒毛长、品质好,可纺中支纱。

应该是长绒棉和细绒棉,前者已经在汉昌省遍地开花,后者则是大路货,适应性极强,天南地北都可以试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