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诱饵 - 和亲公主和侍卫私奔了 - 音书杳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63章 诱饵

“方小将军还真是不怕死,已经被圣上夺了官位,发配到家里软禁着,还敢逃出来行此等刺杀之事。”屋内,卫思瑜在盆中净了手,这才在椅子上坐下。

床上坐着的是方靖扬,此刻胳膊包着厚厚的白布,脸色也不是很好。

“卫大人,这方小将军的伤应当就无事了吧?”李霁臻坐在另一边,见卫思瑜坐下了,连忙问。

卫思瑜摇头:“如今时间特殊,无法找可信的医官来诊治,会不会有事,还需再瞧瞧。微臣虽略懂岐黄之术,但终归不是郎中。”

方靖扬却道:“没事了,我这皮糙肉厚,根本不会有什么事。”

卫思瑜看向他:“小将军岂不知,这一刀若是再偏一点,你这胳膊可就废了。”

方靖扬愣了一下,却轻哼一声:“废了就废了,那赫连同盛想娶福乐公主,我呸,凭他也配娶我们大宁的公主!”

李霁臻想笑,却又觉得这样笑不是很合适,于是少年老成地道:“方大人,好像我长姐奉旨和亲时没有这般愤怒啊?”

“那能一样吗?那……”他说到这,忽然意识到这位少年皇子竟是在揶揄他,于是一下梗住,偏生对方又是皇子,以后说不定还要是太子,他又不能真没规矩,于是将头转向另外一边,不说话了。

李霁臻倒也不是那么爱开玩笑的性子,他之所以带方靖扬到卫府,除了因卫思瑜略通医术,可以救急外,他自己也想问问卫大人的主意。

“和亲一事倒不会那么快,如今已听闻南边有代王叔父起兵的消息,说的是奔西岐王而来,可实际上你我都清楚。怎么也得等此事了了,才会关系到皇姐到底会不会出嫁。只是卫大人,这西岐王当真可信?”

卫思瑜看向李霁臻:“殿下觉得呢?”

李霁臻摇头:“我只跟着先生读过几本史书,未必看得全面,可这西岐王瞧着是有野心之人,他果真会那么容易就帮助父皇?”

“西岐地势偏僻,又多有高山,他们自然觊觎大宁的平原良田。只是如今代王在内野心勃勃,天阙关外又有西岐陈兵,这西岐王亲自来到永安,就是逼圣上走出这一步啊。”

“什么意思?”方靖扬又扭回头来,政治的事他不是很懂,可他也曾入过军营,打仗的事多少能明白些。

他听着卫思瑜这意思,好像是如今情况并不很好。

卫思瑜脸上逐渐严肃起来:“圣上这也是无奈之举。倘若此时不与西岐王联合,难保代王殿下不会在西岐王身上动心思。那代王殿下居锦州多年,为何偏偏此时北上,殿下可想过?”

“不是因为他有帝令吗?”李霁臻心情复杂,毕竟帝令是他敬重的长姐带给代王的,“帝令宝藏里,有恒顺帝传世《帝策》,里头都是治国道理,如今消息说,南边的百姓都传,代王才是承天命的君主。”

“这只是一个原因。”卫思瑜坐在那里,眼中隐有忧虑,“更重要的是,西岐王如今到了永安,倘若圣上与西岐王联合,那代王就是师出有名,是为了赶走西岐而来。倘若圣上不和西岐王联合,他以襄助君王之名北上,再与西岐王谈判,永安驻军恐怕危矣。”

“那这不就是个两头难的局面?”方靖扬惊呼,一下扯到伤口,“嘶”了一声又躺了回去。

李霁臻挠挠头,实在想不通皇姐怎么偏生喜欢这么个楞头小子,卫大人这样沉稳的人多好。

只是他自己都没有多大,根本不知道那“喜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只以为如物件一般,好的就喜欢,坏的就扔了。

卫思瑜也不知这小皇子还走神有这些心思,只瞧着方靖扬点头:“小将军说对了,这就是个两难局面,所以圣上才只能这么赌。只是谁能想到,方小将军胆大包天,为了公主殿下连杀头都不怕。”

“我三岁习武,六岁跟着我爹在殿前司的演武场上训练,我若怕死,还称什么武威将军?”

卫思瑜无奈,他果真还是不爱和这些脑袋直的武将说话。

“如今方小将军刺杀西岐王,虽然身份没被发现,但已惹得西岐王怀疑。圣上要让西岐王在前头去消耗代王兵力,恐怕要行不通了。一旦西岐王连这点信任都没有了,那代王之军打入永安,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他又看向李霁臻:“殿下明日只要瞧圣上是否会大肆搜捕刺客便能知晓。倘若会大肆搜捕,便是圣上有意借西岐王之力,让西岐王与代王象征,皇城自可稳坐钓鱼台。但出了这档事,那西岐王也并非是个傻子,只怕要怀疑是圣上想要吞并两股势力,有意为之。”

方靖扬听得似懂非懂,他动手时只想着万不能让这赫连同盛娶到福乐,根本没想到后面还能引出这么多破事来。

但年纪更小的李霁臻却听懂了,他一下从椅子上跳下来:“卫大人的意思是,永安免不了一场战事了?”

卫思瑜长叹一口气:“据探子的消息,南边已经盛传关于《帝策》定主的消息,而北边因为去岁饥馑,又早有民怨暗生,如今内外交困,代王又举着打西岐的大旗,殿下觉得呢?”

李霁臻也皱起眉头。

前几年西岐与大宁在天阙关冲突不断,整个西岐内都是主战的声音占了上风,否则长姐和亲,也不会有百姓自发阻拦。

当初是父皇为了激扬军心,令百姓踊跃投军参战,故意令人渲染两国之间的仇恨,却未想如今这般状况,竟是怎么想都好像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于百姓而言,不过是‘兴亡皆苦’罢了。”

卫思瑜的长叹声传来,李霁臻心情复杂。

第二日,果如卫思瑜所预料的那般,宁帝下令彻查驿馆刺客一事,派了禁军在整个永安城巡逻调查,百姓人心惶惶。

而随着关于《帝策》的传言传播越来越广,连永安城内,也渐有代王受命先祖,驱敌护国之声。

从成定府开拨之后的代王军队,不仅没有如李忘舒所担忧的那般遭遇艰难,反而所到之处常见拥护支持代王者。

甚至她还在初到豫州时,意外遇到了当时开船载她与展萧南下的万青山。

只不过万青山是与许多船夫一道欢迎代王的,李忘舒只是在队伍之中瞧见他的身影,他却没认出那在潜浪城意外消失的夫妻二人,如今竟站在代王身边。

而永安那边,虽连查了几日都没有查到关于刺客的线索,但赫连同盛还是遵照约定领军南下,与李炎派出的永安驻军一道迎战代王李烁。

只是连李忘舒也没有想到,这两派联军竟会如此不堪一击。

她原以为虽有帝令在手,但不动用明镜阁,代王叔父北上之路到底会艰难些,却不想从豫州至兖州,就这么一路往北,竟是一座城池一座城池,未见半分曲折。

那所谓西岐精锐,也并不见任何过人之处,且战且退,倒如同纸糊的一般。

李烁当初从永安离开,一路到锦州,这些年什么风浪没见过?甚至怀疑这是不是李炎的请君入瓮之策。

可他屡番试探下来,竟越发觉得,会有这般结局,除了对方打不过,找不到任何理由。

从四月末到六月初,天气越来越热,声援代王的声浪也一浪高过一浪。

一听说要打西岐人了,百姓们群情激愤,恨不能现在投军。

倒是这些年李烁在锦州养了不少人,如今这大军之中反而难给新人挑出位置来。

不过这也够了,历来战争,从未见能有短短一月有余,就连进这么多处州府,战火倒是“纷飞”了,却又根本没有完全“纷飞”。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