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番外一 父与子 - 大理寺后街的小食肆 - 西瓜珍宝珠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14章 番外一 父与子

临安没有这么大的雪。

密而急,漱漱落下,不多时就积了一层白。

宣抚司军帐前,那位荆先生又在看雪。

巡夜的兵士走过,已见怪不怪了。

荆先生来军中足有十余年了,从上一任虞大人直到这一任秦大人,他一直都是其麾下的幕僚。

虽说虞秦两位大人有师徒情谊,但老话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荆先生瞧着斯文模样,却实打实有些能耐手腕。

军中自然不比府衙中讲究,生活起居一切都简便了,伺候荆先生的小杂役早就习惯他总是不睡觉,道:“先生,眼下还算早,我去营地东角的粥铺给您买碗粥去?”

陕州乃是宋国与金国之间的壁垒,川陕的军队常年驻守在此,荆方所居的后路军每隔半年也要与边境驻守的军队轮换,不过无战事时,日子还算平静。

营地附近有好些被流放至此的罪奴,这些奴都隶属军中,平日各种农事杂活都由他们来做,军中依工时发放钱粮,倒也能混个温饱。

虽说上头并没苛待这些罪奴,监管他们的小吏反倒动辄打骂,男奴也就罢了,女奴本就难靠力气活挣钱,在这种境地,被欺辱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小杂役知道荆先生同粥铺那两口子是同乡,从前大抵也认识。

荆先生是怎么来的陕州他不清楚,只晓得立足也很艰难,帮着虞大人从陕州一个大商贾手里榨了好大一笔军费出来,这军中的众将士才渐渐对他有了些敬重。

虞大人问他要什么赏,荆先生就要了那粥铺的两口子,并不是要他们伺候自己,只是叫他们不必再做差役苦活,虽脱不开军户,但起码能过一点人的日子。

小杂役也是虞大人看荆先生要的赏赐太少,特意拨来伺候他的。

荆方看向这个跟了自己十来年的小杂役,刚到他身边时一个毛头小子,因长得同胡沁有些像,年岁也差不多,荆方待他总很和煦。

后来小杂役求他做媒,娶了军中一个小伍长的女儿。

荆方替人提亲原本很是没底,没想到一句话那小伍长忙不迭就答应了,且喜不自胜,连声道高攀了。

荆方后知后觉,原来自己这么些年,倒也不是白活了。

只是不由得想起,不知胡沁娶亲否?

这念头一起就刹不住了,又想着那个他都没见过的孩子,荆方辗转从虞大人一句闲谈中得知,是个男孩,叫胡楼安。

虞大人怎么会知道这种细枝末节,荆方想,应该是江大人心软了。

“那就买碗咸粥来,不拘什么。”

“诶!”

粥铺倒还开着门,沈平正要上门呢,见到小杂役来了忙移开门请他进来。

里头的方桌上坐着个两个少年,女孩看起来大些,是姐姐,正看书呢。

见到有外人来,女孩先是一缩身子,觑了沈平一眼,见他笑得虽有些讨好,但神色也算轻松。

她又看了看小杂役,认得他是荆方身边的人呢,便坐定不动了。

男孩手里捏着把小刀,正在认真的削着一根木棍。

“可是荆先生要吃什么?我杀条鱼!?这小子刚从冰洞里勾上来的。”

沈平笑着摸了摸少年的脑袋。

“腥不腥?”小杂役吃鱼少,总有些不习惯那腥。

“不会,我用姜汁抹一遍就是。小大人略等等,阿成,把鱼片了去。鱼肉烫一烫就好,耽误不了多少功夫。”

一个妇人也从后头出来,对小杂役笑一笑。

也许是因为陕州苦寒,不比临安柔情,这一张脸上全是风霜悲苦,半点不见从前的娇媚。

胡娘子一般在后厨,这是辨出了人声才露面的。

男孩叫沈成,闻声就钻去后边了,不多时就端了盘子出来,果然是清清爽爽的鱼片肉,不见骨刺,凝白中横亘一道红。

见对方满意颔首,他才端回去叫胡娘子入粥水中煮。

一钵子鱼粥很快就煮好了,小杂役有些狐疑,道:“这样快?熟了没?”

“其实没熟,不过您一路端去,就焖熟了,这样鱼肉吃起来极嫩。”沈平解释道。

小杂役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这家的粥他也是常吃的,粥这种吃食说起来简薄,家常都好做的,可到底是手艺人呢,就是熬一碗白粥,滋味都能更好上一层。

“到底是临安享福地来的,就是有讲究。”小杂役说着就见胡娘子的笑略收了收,有些落寞。

他晓得自己戳中别人伤心事了,忙告辞。

沈平却急急的追了出来,低着头同小杂役说了几句话。

胡娘子的手艺没变,粥底依旧绵密温润,细腻可口,因为煲够了火候,所以粥水和米粒都融为一体了。

不似军中伙夫胡乱扒拉的大锅粥,水是水,米是米,却又浆浆糊糊,还不如汤泡饭来得爽利。

鱼肉虽说烫得时间短,但在保留嫩滑的同时又将鲜美渗到了粥里,又没有刺,吃起来格外痛快。

寒冬落雪,在此地是不可能静谧无声的,风吹军旗军帐的响动,巡逻兵士们的脚步声,都带着一股肃杀和沉闷。

这一碗粥吃得荆方鼻尖都冒出了细汗,小杂役算了算他这一日吃过的东西,晨起的半个饼子,午膳汤面只吃了几口,还得是这一口粥水落胃才熨帖。

“先生,要不我每天早上给您买粥去?军里伙夫手艺糙,饼子您又吃不惯。”

荆方摇了摇头,道:“不要太点眼。饼子这些年我难道吃得少?只是这几日牙疼,有些嚼不动,明日掰成小块在茶水里泡软些也就能吃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