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第128章姑奶奶那是个善妒的。……
第128章第128章姑奶奶那是个善妒的。……
过了五月,宫里就下了圣旨给弘昀赐婚。
指的是富察家的孙女儿,马齐有个女儿是指给了十二阿哥胤裪做嫡福晋的。
本来呢,满人其实是不太在意这辈分的事儿。别说是姐妹两个嫁给叔侄两个了,就说孝庄太后,那不也是姑侄两个嫁给一个男人吗?
但现在呢,又不是刚入关的时候了,康熙若是还不在意这些,那迟早得被言官给骂道头上来。
康熙的后宫,姐妹居多,但姑侄就没有了。
所以马齐的女儿指给了十二阿哥,轮到弘昀,也就是马齐的孙女儿了。
当然,这不是说满人就完全顺从了汉人的规矩利益,伦理道德。乾隆还迎娶了马齐的兄弟,李荣保的女儿呢,也就是说,富察皇后和十二福晋,是堂姐妹,各自嫁的男人,却是叔侄。
康熙更看重的还是这个姓氏所代表的家族,以及这个家族在朝堂上的位置。
反正不管他是如何考虑的,总归弘昀的婚事是定下来了。
院子也收拾好了,聘礼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事儿那拉金婵就不再插手了,而是全权交给李氏。反正李氏闲着也是闲着,让她操心一下亲儿子的婚事,她怕是巴不得呢。
那拉金婵更关心自己的新学校建立的事儿,然而九阿哥能干得很,她问几次都是没一点儿问题,索性也就从一天一问,变成了十来天一问了。
三阿哥胤祉,修成了四库全书,在朝堂上又得了康熙的夸赞。
然后,胤禛就再次得了圣旨,代替康熙去泰山祭祀天地。
那拉金婵有些想不明白三阿哥被夸赞和胤禛被派出去公干之间的联系,胤禛就笑道:“三哥……最近有些闲不住。”
那拉金婵顿时明白,闲不住的意思就是看康熙至今没有册封太子,于是以为自己又有了希望。
但老爷子是真挺看重老三儿子的,为避免他多想,所以要将胤禛给拉出来溜一下。
三阿哥才干是有的,但是为人有些糊涂,就比如之前被降爵,他但凡多留心一下,不要胡乱剃头,这到手的爵位还能再给还回去吗?
可他偏不上心,一次两次的,别人都能记着,他偏要赶紧剃头。
再者,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老爷子既然是爱信三阿哥才华,那自然是要给三阿哥盘算一下后路的,他之前上蹿下跳的,算是将大阿哥和太子都得罪了。幸好的是,大阿哥和太子也都被圈禁了,对老三造不成什么打击报复了。
可他现在要还是上蹦下跳,老四那性子,不一定能容忍得了他。
所以,这边夸赞了三阿哥,那边就得给胤禛一些甜头。
那拉金婵就笑道:“那要是按照你这么说,汗阿玛其实已经有了决定?”
胤禛摇头:“不到最后一步,谁也不敢说自己就是汗阿玛选中的人。再者,连太子都能被废,现在选中了,又有什么意思?说不定明天……”
老爷子就看他哪儿不顺眼,觉得他不堪重任了。
从太子被废,到如今,皇上始终是在试探,是在观察,是在一点点儿的否认。
若是一个人被全部否认了,那他就和大位无缘了。
所以现在的看重,也并非是看重,而是一种试探。
那拉金婵听着都觉得心累,忙摆手:“算了,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反正,历史上的胤禛也是靠着自己得到了皇位的。这辈子……嗯,她算是个变数吗?
这样一想,那拉金婵又将心给提起来了:“我这样大张旗鼓的开办学校,汗阿玛……”
“若是汗阿玛不喜,我早就告诉你了。”胤禛摆手,不让她想太多:“汗阿玛那边并未说什么,你只管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就成了。再者,你这个学校……日后别的地方也可以推广。”
没钱读书不要紧,先学本事,学好了本事还怕找不到差事吗?找到了事儿,赚了钱,这不就能还上学校的助学贷款了吗?
学校的助学贷款,可不要利息,这样的账若是还算不过来,那干脆就别读书了,反正读也是白读了。
那拉金婵犹豫了一下问道:“那就相当于开启民智?”
还是那句话,清朝和别的朝代不一样。
尤其是有一个宋朝在前面做例子——宋朝是一个很典型的朝代,重文轻武,读书为上,所以民间但凡家里有条件的,多会让孩子读书,哪怕考不上科举,但凡能文章做得好,诗词做得好,也照样是有前程的。
但宋朝的结局是不太好的。
清朝呢,又是一个和别的朝代很不同的年代。满汉之间的沟壑一直在,若是开启民智,在汉人占据了人口八成的时候,汉人若是要谋反……满人不一定能应付的过来。
所以开启民智这个事儿,在大清的统治者看来,是很不该的。
八股文在清朝是走到了一个巅峰位置的,为什么在清朝,是很限制文章诗词之类的东西呢?就是因着统治者需要将读书人,给限制住,让他们满脑子只有一个忠君爱国的思想,不能再去想别的。
那拉金婵这学校虽然也是正常教导四书五经,而不是宣读什么叛逆思想,但人读书多了就难免要思考,思考多了……就会想去看别的书,接触别的思想。
胤禛沉吟片刻才说道:“暂且不算,学技能,怎么算是开启民智呢?”
他冲那拉金婵摆摆手:“这事儿……回头再说。不过,你也不用担心弘晖学校,只这么一个学校,也闯不出多大的祸事来。”
现如今,弘晖学校出来的学生,有九成,也还都是为朝廷,为勋贵人家做事儿。
真开启民智,也至少是全国有三成的人读书了。
这三成别看少,但换算一下,那人口可就多了。
现如今全国上下读书的人才占人口总数的一成而已。
所以,弘晖学校,至少五十年内,对朝廷是造不成什么影响的。
既然造不成,胤禛就想留着看看这弘晖学校,能不能对他想要做的事儿,有些帮助——比如说,改变政治体系。不说彻底的将大清现如今有的给颠覆了,而是慢慢的埋下一些改变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