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需要的是涅槃重生
“如果程副总师愿意将运十的初始设计进行修改,围绕民用载客和货运进行优化,竭尽所能降低飞机的运行维护以及制造成本,半年内给我一份改进时间表和可行性方案,我就能答应接手运十的后续研发资金投入。”张煜的话语声音不大,传入程不时等人耳中却无异于平地惊雷。
他们为了能让运十项目得到保留不知道跑了多少部门,拜访了多少家企业。可要么是闭门不见,要么就是顾左右而言他就是不出钱。
意外得到闫局长推荐,奔着死马当作活马医来找张煜,没想到他竟然是唯一一位有条件答应接手运十大飞机研发的人,还是一位民营企业家!
因为看到希望而欣喜的同时,程不时也非常为难。
将运十的设计改为民用载客和货运为主要用途,以降低运营、维护、制造成本为优先。听起来好像没有多大难度,实际上这恐怕不亚于将飞机设计全部推翻后重头搞。
程不时还没说话,男青年助手小心翼翼说道:“更改设计牵扯太大了,很多已经付出的劳动都要付诸东流,而且更改设计的话时间上可能会延长很多人能不能……”
“必须更改设计,不然这事没得谈!”
在这件事情上张煜的态度非常强硬,一点余地都不打算留。
历史上对于运十下马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很多业者所公认的一条就是作为一款对标波音707型民用飞机,运十其实一开始路就走歪了。
在设计之初考虑的是作为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款大型飞机,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自然要作为国家领导人的专机取代国外进口的飞机。
从一开始就是以专机用途作为主要设计用途而不是从载客量、安全性、载重系数与航程的综合经济性作为考量。虽然在结构材料上采用了刚刚突破但成本极高的军用级别航空铝材,可性能上比十几年前米国的7075航空铝材也没有多少优势。在整体长度比波音707短了至少两米的情况下,结构总重还要超出许多。加之发动机采用的是仿制米国普惠公司的老款涡扇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上跟已经开始采用新一代核心机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完全没有可比性。单机采购价格更是完全没有自主产品的优势可言,甚至完成一架运十的巨大耗费足够买下一架半的波音或者麦道同类大飞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八年来国家的经济虽然在逐渐好转,可需要资金解决的问题更加庞大。两千万的研发经费在四十年后的人们也许觉得国家随随便便就能拿出来。可在这个时代,就连军队要吃上肉都必须自己打猪草喂猪放羊去忍耐的时代里,钱真的是能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张煜而言,一年两千万元的研发经费也就相当于张煜全部产业半个月的净利润。当然,这些净利润也是要重新投入研发、再生产环节,并不是说挣的钱就全都进入张煜的口袋里睡大觉。只不过其中国内的产业能拿出来的钱其实比较有限,反而是大步迈向中东的游戏产业、东南亚和米国风生水起的保健品产业挣的大量外汇已经让张煜有点头疼该怎么尽快花掉。这些钱用好了能帮助张煜来一次颠覆性的产业提升,用不好甚至可能会被国外的政府机构以洗钱等罪名把所有的利润都给吞的渣都不剩。怎么把这些钱拿回来为己所用也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改变历史、改变运十的命运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对张煜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毕竟钱什么的早就不是张煜的最高追求。重生者还要为如何挣钱犯愁那就太废柴了。
运十的设计存在的问题又是对竞争非常激烈的商用航空非常致命的东西。如果现在国内军队能够大规模采购个几百架包括运输机、加油机、海上巡逻机、反潜机、预警机等机型倒也可以捏着鼻子造了。
然而长达二十多年的忍耐期才刚刚开始,别说几百架大飞机了,能装备十架都烧高香。采购数量少,无法分摊巨额研发经费和制造成本,也没有商业化产业降低维护保障成本,军队根本就用不起这东西。
商用就是运十的唯一活路,而要走上这条活路又必须更改设计。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冒险。只是承担风险的是张煜自己。
刚才一直在低头沉思的程不时抬起头,眼中燃烧着充满希冀的火焰。
“张煜同志,你应该明白一旦更改初始设计重新研发,时间可能要推后十年,研发资金投入更是可能高达数亿乃至十数亿元!这对你而言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我不希望因此让你的事业陷入困局中。”
“只是拖延十年么?”张煜不以为意的笑了笑,“总比下马什么都没有留下来强多了吧。”
他甚至对程不时加重语气的“十几个亿研发经费”都毫不在乎。
“新的设计方案必须立足于民用,可以采用国际上能买带的设备,但也要考虑到一个可能会对运十研发制造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可能。”
“怎么可能?”程不时有点紧张的追问。他不在乎是否重头研发,只要项目有了资金可以维持下去,那就总归会有希望。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北方大国可能要发生巨变了!一旦北方局势动荡,西方世界失去了一个敌人,以他们的惯用手法肯定要重新树立一个敌人,而我们有着独特文化、独立自主外交、有相对完整的重工业并拥有足以自保的核武器、制度又完全不同的人口与领土大国简直再合适不过作为西方世界的靶子。到那时候西方的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使用都会受到极大限制。这方面应该做好足够的预案以防不测。”
运十之后数十年间都没有启动大飞机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外的持续打压和国内商业航空领域的资金投入量非常有限。直到二十多年后国力已经得到全面提升后才终于有了钱加快新大飞机的研制。
运十在基础设计和包括发动机、高压液压机构等方面同样存在大量使用国外产品的情况。虽然也都有国内企业进行仿制,但质量和可靠性都没有得到验证,如果想要进行商用必须进行大量高强度的实验才能满足使用需求。张煜知道西方是一定会在北方巨变后对国内进行技术封锁,虽然技术合作的窗户在市场不断开放过程中始终没有关闭,能得到的也多是落后一代的技术产品。张煜提前给他们打预防针,也是让他们提前做好应对最艰难局面的思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