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赞助残奥会 - 重生1986当首富 - 意思意思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重生1986当首富 >

第三百八十五章:赞助残奥会

张煜刚坐上车就被柳涵筱揪着丈夫不停诉说在车内的种种新奇体验。而他则笑吟吟的在一旁为妻子解惑。“这座椅真软,是真皮的么?”

“咱家自用的当然用真皮的。”

“空间可真够大的,比普桑坐着舒服多了,后排靠着椅背像靠着沙发一样舒服,一点都不累。”

“后排座椅角度是可调的,还可以让你半躺着呢。”

“前面中间这个箱子对着我们的地方还有出风口,那是风扇么?”

“那个出风口冬天吹暖风,夏天吹空调,坐在后排会很舒服。”

“咦!后排座位中间这里怎么还有一个暗格?哇!里边还是凉的!这是冰箱么?”

“这是两个容器,一个是冷藏、一个是加热,想用哪个随你心情。”

柳涵筱好歹也算是云山少数富家太太之一,但她坐豪车的次数却完全为零。

以前她觉得普桑轿车有软软的座椅有空调还有音响,这就很不错了。然而坐上这辆崭新的自产“盘古一代”时,彻底颠覆了柳涵筱对于豪华车辆的认知。原来轿车也可以这么舒适、这么豪华、这么多用途。

十几年前曾经也算是云山市里数得上号的红星农机厂,近几年迅速没落乃至彻底停产,也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哪怕张煜接手农机厂之后最初一年也没有恢复生产农用机械。反倒是引进了技术生产研发起自行车的变速器打开了销路。

别看自行车变速器个头不大,单个的价格也不算很高。但在引进了精密机床和精加工技术后,加上张煜根据他前世见过的自行车变速器结构作为样本,生产出来的自行车变速器已经大批量向港岛与东南亚地区出口。小小变速器的实际盈利能力甚至要远超红星农机厂过去生产的质量性能都严重不合格的农用机械产品创造的利润总和。

闭门造车肯定生产不出优良的产品。张煜为了造出这辆属于他的高端轿车,别看只是打造了一辆,可是耗费了相当巨大的成本。

在国际上找到十名愿意来国内工作的优秀汽车生产、维修技师,仅此一项就每年就要花费掉张煜至少两百万米刀的海外存款。按照合同每年还要涨薪10%-20%不等。

张煜说汽车的成本是六十八万,实际上只是汽车的零部件加起来的成本,根本没有计算人工、设计、测试等等前端和后端多项工作的成本。如果这些成本都计算进去,那耗费的价格就要直接超过五百万米刀!八十年代的五百万米刀可是能买许多限量版超级豪车了。

可张煜宁可花费大价钱自己搞一辆车,也不想花钱去买别人眼中的豪车去充面子。

曾经有一位汽车企业的大佬这么说:汽车就是一套沙发加上四个轮子,没多大难度,国人都能买得起车。

那位大佬现在可能还在做冰箱、做装潢,攒钱准备做摩托车。距离他搞汽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张煜犹记得那位堪称国内民营汽车企业开山之人的第一款车,完全是仿造的夏利车的车身底盘、大奔的前脸、丰田的发动机、菲亚特的变速箱,跟如今张煜的这台盘古一代其实都半斤八两,大家都是用进口组件拼装起来的。

但张煜攒下来的这第一辆车跟那位大佬也有不同之处。那位大佬的第一批车造了一百多辆,可就因为没有进行过生产前的具体规划、原型车的路试等必不可少的过程,直接导致那一批车辆全部都没有卖掉被退了回来。不仅灯组、发动机、传动都有问题,就连至关重要的刹车也会出现刹车反馈过慢等致命情况。更别提车辆的密封做的极糟,风阻大、风噪大、还会顺着巨大的缝隙涌入很大的灰尘,当时能让亲自试车的大佬都难以忍受将这批车全部无害化处理了。

更不要说那时候那位大佬造车可是连汽车的生产资质都没有获得就开工,手头的资金也并不宽裕,可谓是冒了相当巨大的风险。

张煜这第一辆车虽然是手工打造,但并不是赶鸭子上架临时拼凑。为了这辆车的诞生他砸巨资搭建起完整的设计研发和制造技术团队,可以说除了工业化生产的生产线以外,张煜已经帮助红星农机厂建立起汽车的设计和生产能力。当然目前这个能力也只能一个月生产一两辆车,再多品控、质量可就都无法保证了。

至少这打造出来的第一辆车开上路后各方面的表现还是不错。v6的发动机动力强劲,液力自动变速箱要比手动挡方便多了,只是拿到驾照的陈佳欣还有点不太适应,总是会不自觉的想要换挡。还好被张煜多次提醒止住,不然昂贵的4速变速箱可能就在行驶中变空挡直接给干废了。

车辆缓缓驶入欧陆印象外籍专家小区,门卫看到这辆车标、造型从未见过,第一眼就觉得造型很不一般,漆面明亮很有档次的感觉。再一看车上坐着印象极深的张煜一家,连忙按下电门升起栏杆。

“张总中午好!这是刚买了辆新车么?”门卫热情的跟落下车窗朝他微笑的张煜打招呼。

张煜拍了拍车门颇为自得说道:“没有,这车是我们厂里自己造的。”

门卫眼珠立马瞪得跟牛眼似得,“是张总的厂子造出来的?这车看起来比奔驰宝马还要气派呢!了不起!真了不起!”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张煜正要客套两句,看到跟在门卫后边从门卫室里走出来一个穿着蓝色中山装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略显拘谨的朝张煜点了点头,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老郑,这位是?”张煜疑惑的询问门卫他身后那人是干嘛的。看他的模样不是这个小区的工作人员。

门卫马上把他问出来的东西一股脑告诉张煜:“哦!张总,我正想等你回来跟你说呢,这位是省教体委的刘秘书,这次来是有件事情想跟你聊一下,听说是关于奥运会的事情呢!”

“奥运会?”张煜打量那位工作人员,微蹙的眉头舒展开来。今年是1988年,正是汉城奥运会的举办年。距离入秋奥运会正式开始也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

推开车门张煜走到那位神态拘谨紧张的工作人员跟前。

“刘秘书,到我家里坐坐聊,反正也不远,我陪你走一回吧。”

让陈佳欣开车先回家。张煜领着那位刘秘书不紧不慢的往小区里边步行边走边说话:“如果我猜的不错,刘秘书找我是希望我能为运动员们进行赞助对吧?”

刘秘书连忙点头,扶了下眼镜,表情中带着一丝难以启齿似得说道:“我们希望张总能出资赞助这次的残奥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