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上京来人
两日后朝廷派来的官员和送银两的队伍一起到了,户部送银子来的还是纪原从前在户部的老熟人曹主事曹旺。
“下官见过大人。”曹主事是这一次户部派来护送银子的官员,他们一路从上京来到西北边关,当来到这里之后,他才真正的感受到了边关和上京的不同,难怪其他的官员都不愿意到边关来,若是换成他自己的话,他大概也会很犹豫,就不知道为什么当初张远和他们纪大人俩会义无反顾的选择来边关了。
这一次跟着护送银子来的还有朝廷派往边关来的官员,人员都是远在上京的皇帝陛下亲自过目的,指派给纪爱卿的人手都是年轻能干活的人手。
纪原对这一次朝廷派来给他的人,最起码从外表上看来还算是满意,至于是不是真的能干事的,就要等后面才能知道了,“不必多礼。先把银子点清楚了入库吧。”
银子交到他们的手上,他们就要当着大家的面把这个银子点清楚了,省得到时候出了问题不知道是该找谁。这事倒不是纪原不信户部的人,而是这一路上的人这么多,谁知道是谁做的手脚了。
“应该的,大人你们查看清楚了,这一路上下官吃住都和这些银子在一起,生怕这路上出了什么事了。”要说这护送银子的活儿还真是不好干,这送银子来的路上曹主事整天都是提心吊胆的,就连夜里都睡不好觉,一有点什么风吹草动他都是第一个醒来的。
其实这一次护送银子来的队伍之所以能这么顺利,还要感谢他们赵元帅前年带兵剿过一次匪,这一路往西北来的土匪基本上都被军队给剿灭了。
都护府里管账的李主事听到他们大人的话,带着人上前去点银子,确定了箱子里的银子没问题,数目上也没有差错之后,李主事过去向他们大人禀明了数目。
银子的数目和户部送来的银两刚好能对得上。
“嗯,既然没问题,就把银子封存入库吧。”纪原让人把银子抬进去放好,又让人带这些护送银子来的士兵们下去吃东西,就带着曹主事和朝廷派来的几位官员往屋里进去。
因为没想到朝廷派来送银子的人这么快就来了,底下的官员们申请银子的单子都还未到,这些银子就先放在他们都护府里头,等到底下那些官员申请的单子到了再把银子派发下去。
至于他自己掏的那些银子,等都护府账本上的银子数目多起来,他在把自己填补进去的几万两银子给拿回去吧。
张远得知今日朝廷派的人会到,一早就赶到了都护府来,见到了曾经在户部一起当差的同僚。曹主事见到张远也很是高兴,路上两个人就凑在一起小声的说着话。
“你们在安阳这边如何?”
“还不错。户部那边现今如何了?”
“也还好。”
“我们刚才进来的路上,见到不少的商队在外面排队进城,现在城里的商队很多吧?”
“是不少。”
“我见着外头在修建城墙,是纪大人让修的?”
“是啊,是纪大人让修的。”
“你们这城墙修得真高啊,不过我们怕是见不到城墙修好的那一天就要回去上京了。”
“……”
两个许久不见的同僚路上说了几句话,约定好等一会忙完了去喝酒,进了屋子里就各自的找位置坐下来了。
知道大家这一路上来都很累了,纪原长话短说,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话,让曹主事等人先去休息,又给朝廷安排给他的人员安排了职位和事情。上次他答应了张远,就让张远挑了四个人到商务部去,剩下的六个他就自己留在都护府这边用,另外还给这六个人安排了到书院去兼职讲学的任务。
户部送银子来的官员把银子送到,在安阳城留了两日就返回上京去了。
朝廷派来的官员就留在了边关。
这一次吏部选出十人到边关来,黎安和郑家福都是被派来边关的官员。黎安是今年殿试的第十名,郑家福排得比较靠后,殿试排在一百八十名的名次。其他那些和他们一起来的人,有四五个都是从这一次恩科中选出来的人员。
另外还有几个就是吏部从往届科考挑选出来的人了。
“黎兄你说咱们会不会一辈子都在这地方了?”当去过上京,看过上京的繁华之后,再被调来边关的郑家福心里就产生了很大的落差。
郑家福其实是想留在上京找份差事干的,只是谁知道被吏部安排来了边关,他是普通的庄户人家出身,又没有什么后台,想找关系留在上京都找不到,只能听从上面的安排了。而且郑家福也怕自己拒绝了吏部这一次的安排,后面有什么好差事都轮不到他,在犹豫了好久之下还是决定到安阳来的。
不过和其他那些被吏部安排来边关的人不一样,黎安是自己愿意来的,听说朝廷要派人到安阳来,他就找了他父亲表示自己想来安阳。父子俩个在进行了一番谈话之后,他父亲就找了吏部的关系,把他安插进这一次被派遣来安阳的队伍了。
不过黎安比别人多知道的一点是,他们这一次能来安阳还是陛下亲自点出来的,他还算是幸运的留在这十个人里面。既然他们是陛下亲点的,那肯定是比较看好他们,才会把他们派来给纪大人用的。
黎安并未向别人透露过他家里的情况,哪怕这一路上与他走得进的郑家福也不知道他的出身,都以为他是和他们一样出身普通的寒门子弟,是被迫无奈才会来安阳的。
“既然已经来了,咱们就留在安阳这边做事吧,能跟在纪大人的手下做事,对咱们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历练机会。”黎安是看出了郑家福不想来边关,这一路上已经不是一次跟他抱怨路途遥远和想留在上京了。
其实一次科考录取那么多人,上京的职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除了一甲的状元榜眼和探花能直接进去翰林之外,他们这些人大多是外派的比较多,留在上京的人是很少的。而且就算是留在上京了,背后没有人帮忙,想要爬到更高去的位置是很难的。
但是很显然郑家福不知道这个道理,一心想要留在上京而没想过以后会如何。
黎安看得比别人远,其实早在上京的时候他就听过了纪原的名字,因着他父亲在朝当官,他从他父亲那里得知了不少关于纪大人在户部做的事情,就连他父亲都对纪大人赞不绝口,他就知道纪原这个人肯定是有点本事的人了。其实早在户部招人的时候他就想去参加考试了,只是那一次他父亲拦着他,让他参加明年的恩科考试,他才没有去参加户部的考试。
不过后来看了户部的卷子,黎安知道自己就算是去参加了户部那一次的考试,怕都不一定能考得过。同时他对在那一次户部考试拿到头名的张绍玉也感到很好奇,但是未等他和张绍玉交朋友,他听说张绍玉早就收拾包袱跑来边关了。
就连张绍玉那样的能人都愿意跟随纪原,和张家都选择了纪原,他们家还有什么理由不站到纪大人和赵元帅的这边来呢?
“哎。”郑家福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看向一点都不着急的黎安摇了摇头,心下更是觉得自己的仕途无望了。
“船头桥头自然直,郑兄你也不必太过于担忧。”黎安还安慰了心事重重的郑家福一句。
其实他们这一次来的人里,和郑家福一样失落和对未来充满了迷惘的人也不少。不过像黎安这样,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未来该怎么去走的人也有。
不过在在听到郑家福整日都唉声叹气后,黎安就决定日后要远离这几个整日都愁眉苦脸的同伴了。
除了去了商务部的四个人员之外,他们这些留在都护府的人都安排住在都护府后面的院子里。
知道张绍玉在商务部的黎安感到有点可惜,要是张绍玉也在都护府的话,他就申请住到张绍玉的隔壁去了。不过现在他们都在安阳城,他要结交张绍玉这个朋友可就方便多了。
只是他想结交的那位朋友最近好像在忙,他连人都没见到过,更别说去跟对方交朋友了。
***
这一天赵长明从外面回到家,发现他们家纪大人和几个孩子到在家了。难得这一天一家人回来得都比较早,一家五口也起吃了这么久以来全家人都在的晚膳。
吃过晚膳后,三个孩子在院子里面玩耍。
纪原让人在院子的墙壁上挂了一个很大的靶子,还给三个孩子分别准备了不同尺寸的小弓。不过给三个孩子准备的箭是不一样的,每把箭的箭头都是平的,箭头还用布包裹成了一个圆球,箭头上沾了红泥,射到靶子上上面会留下一个泥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