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大送
“因为石重贵他打来打去,他也没打赢。最后还是投降了。劳民伤财一顿操作,最后还是认契丹人做爹。说起契丹,就得说说耶律德光。辽朝的第二个皇帝。”
“辽朝一开始不叫辽朝,叫契丹。后来石重贵不是和契丹开战没打赢吗?耶律德光就一路打进来。打到汴京改号称帝了。后晋就这么很草率的没了。不过耶律德光也没能在中原呆多久,被后汉那边一讨伐,他又退回草原了。”
“后晋后面接的政权是后汉,后汉皇帝也是老熟人了,刘知远。就是前面说的跟石敬瑭一块叛乱完事石敬瑭不敢得罪那个。不过后汉比前面几个都要短命。刘知远称帝两年就挂了,把帝位传给了他儿子刘承佑。”
“他儿子刘承佑也没能坚持多长时间,也就当了两年皇帝,就让人弄死了。后汉加起来满打满算都占不到五年。刘承佑是让他手底下的将军郭威给弄死的。说起这郭威,他一开始跟李存勖拿混。”
“李存勖没了就跟着刘知远混。刘知远没了就把他儿子弄死自己称帝了。估计也是跟过的皇帝太多了。郭威一合计,那还不如自己当皇帝呢。于是郭威整死刘承佑以后就自己称帝了。”
“郭威称帝以后就是后周的时代了,这也是五代十国里头最后一代了。紧接着大宋马上就要来了。后周的时期也不长,只有十年而已。但是这短短十年里面,后周有个厉害人物。”
“就是柴荣,郭威当上皇帝没几年就去了。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柴荣。郭威把皇位传给柴荣也不是说他觉得柴荣有多厉害。虽然柴荣确实很厉害吧。而是他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拢共就两亲儿子,全让刘承佑给弄死了。不给柴荣也没办法。柴荣即位以后就开始猛猛打仗。他的军事才能是真厉害。除却军事才能,柴荣还有一件事也干得很出名。”
“他就是灭佛里面,三武一宗的那个宗。在连年的乱世之下,柴荣灭佛居然还拆了三万多的寺庙,还俗还了六万多人。”
“五代十国,五代说完了,还有十国。但是这十国都是那种小国,和五胡十六国那时候差不多,什么南唐、后蜀、南汉之类的。柴荣刚登基的时候就面临了一个问题。”
“北汉那边的人一听说郭威死了,就跟契丹人联手急哄哄的要来讨伐后周。这时候耶律德光已经退出中原了。而且这个时候耶律德光已经死了,在位的是耶律德光的儿子,辽朝的第四位皇帝,耶律璟。”
“耶律璟和北汉一拍即合,当即就一起发兵征讨北周。也就是高平之战。这一战是柴荣亲自上阵打的,没办法。他不去不行了。柴荣亲临前线了都有人不战而降。他要是不上北周就可以直接宣告灭国了。”
“好在他去了,这一仗最终也打赢了。而且柴荣这一仗里面还有个作战有功的人物,赵匡胤。赵匡胤哦,很耳熟吧。杯酒释兵权那个嘛。宋太祖啊。”
[柴荣也是早死白月光组的一员。]
[白月光组再加一分。]
[确实,他要是晚死十年就好了。开局那么艰难他都挺过来了,最后桃子让大宋给摘了。]
[柴荣真的死得好突然。]
[赵匡胤没死那么早就好了,车神真的太离谱了。]
[赵宋确实不如柴荣。]
[没办法,柴荣在位的时候运气也好,赶上了,辽国那边自己也拎不清。]
“既然有同学提到宋朝,那主播也小小的提一嘴。柴荣到郭威身边以后就改姓了,叫郭荣,是赵匡胤后面又把柴荣的姓给改回去了。柴荣说过这么一句话: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可惜了,老天爷没给他三十年。十年都没给。柴荣就当了五年皇帝,就去了。其实柴荣那个突患疾病,确实是很突然,他当时想打幽州,但是他手底下的人都不同意。然后柴荣就突然生病了。”
“生病了那就只能回去了,幽州也打不成了。回去没两月,柴荣就没了。他儿子柴宗训上位,柴宗训上位的时候才七岁。啥也不能干,陈桥兵变出现的是那么多合理,那么的顺其自然。”
“柴宗训上位一年,赵匡胤带着一众手下北上抵御契丹人,其实走到陈桥这地界,他们就琢磨造反了。陈桥兵变嘛,要不说赵匡胤聪明呢,这个北上御敌的消息,他是假的。”
“人家契丹压根就没来。赵匡胤带着大队兵马乌泱乌泱出去了,再回来的时候就是逼宫了。柴荣临死前还给赵匡胤升官升成了禁军最高统领,这不更适合赵匡胤来事了么。”
“而且这陈桥兵变,受益人是赵匡胤,但是干这事的不是他啊,都是他的手下和他老弟赵光义煽风点火。黄袍也是他老弟给他准备的,赵匡胤还要装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
“要不演技派就是演技派呢。然后就乌泱乌泱又带着大家伙回去逼柴宗训禅位。倒是也有人想反抗,寡不敌众啊。还没开始呢人头就落地了。不过赵匡胤这人确实也有点本事,要不柴荣也不会把禁军统领权给他。”
“柴荣也是没想到赵匡胤会兵变吧,但是不得不说,他给赵匡胤这官确实有点打瞌睡送枕头的意思。”
“赵匡胤登基以后,他就想统一。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很残酷啊。赵匡胤给自己准备的计划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他确实也做到了,登基以后不是在打仗就是打仗的路上。”
“先后把什么南唐啊南汉啊那些小政权都给灭了。不过梦想终究是梦想啊,赵匡胤还没把北汉灭掉的时候,他人先没了。市面上最多的说法就是赵匡胤是被他弟赵光义害死的。”
“毕竟他跟赵光义一块喝酒,第二天早上一醒来发现人没了,怎么看赵光义嫌疑都大的离谱。”
“赵匡胤算是大宋少见的既能文又能武,毕竟建隆之治摆在那里。他不簒柴宗训的位,柴宗训也不一定做得到这些。”
[赵匡胤,一款早死大宋白月光。]
[毕竟大宋后面那几个真都没眼看,明朝有留学生,大宋有旅游生,大哥不说二哥。]
[宋朝不止有旅游生还有赵构那个狗东西呢。]
[宋朝除了迂腐文人和封建糟粕,也没剩下什么东西了。]
[文人多,所以艺术作品也多,除此之外好像确实没什么优点。]
[对外我唯唯诺诺,对内我重拳出击。]
[赵大换个王朝也是全能型六边形战士了,可惜就可惜在他开国开的是宋朝。]
“赵光义接手他哥的江山以后,也不能说做得不好吧,但是确实也没那么好。而且他身上的风评确实也不怎么好,什么一天三本书啊、烛影斧声啊、驴车啊、痴儿何至于此啊……完事他还总有花边新闻。”
“什么花蕊夫人啊小周后啊。而且大宋后面重文轻武,就是从赵光义这开的头,他直接带头搞文治。你搞文治就搞文治吧,你重文轻武算怎么个事。北面还有辽国虎视眈眈呢。”
“说到北面,赵光义上位以后倒是完成了他哥的心愿,把北汉给灭了。因为前面赵匡胤已经打过三次了,北汉这时候其实已经大不如前了,赵光义乘机捡漏也是可行的。”
“结果不知道赵光义捡漏成功以后膨胀了还是咋的。因为打北汉的时候他也上前线去了,亲自督战来着。打完北汉以后他就想去收幽州。刚打完北汉,气都不喘一口,就去搞无缝衔接,这不玩呢吗?”
“很显然,他失败了。他不但失败了,这一战还给自己博了个驴车战神,哦不,高粱河战神的名号回来。赵光义跑是跑得快,但是他跑得太快了,搞得别人都以为他死了。就想立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当皇帝。”
“这可踩了赵光义的雷了。他看赵德昭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有事没事就挑赵德昭的刺,赵德昭承受不住压力,自刎死了,他又跑去抱着赵德昭哭,就是上面说的那个痴儿何至于此。”
“赵德昭死了没两年,赵德芳也跟着死了。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死了以后,赵光义连他弟弟赵廷美也没放过,直接流放弄死了。”
“要说赵匡胤是演技派的话,赵光义更胜他哥一筹。且高粱河兵败压根就没打击到赵光义膨胀的自信心。过了八年以后,他又开始乏辽。辽用事实告诉了赵光义,你可省省吧你压根就不是那块料。”
“赵光义再次大败,这场大败还扭转了辽宋的攻守局势,从此宋朝就进入了只能被动挨打的局面。其实赵光义也算是倒霉,谁让他正好撞上萧燕燕呢。萧燕燕在的时候正好是辽国最强盛的时候。”
“再次吃了个大败仗,赵光义估计也是认清自己确实不是那块料了,也不想着打外患了。而且之前高粱河之战的时候,赵光义腿上不是中了两箭吗?一直没好全乎,每年都会复发。最后复发着复发着,就把赵光义给复死了。”
“赵光义死了以后他儿子赵恒即位,赵恒更是废物一个,直接跟辽朝签了不平等条约。说得好听,叫什么澶渊之盟。其实就是给辽送钱去了。前面的朝代都是别人上贡进来,像大宋这种上供出去的我还是头一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