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又是直播 - 开局盘点嬴秦那些事 - 炭烤肥啾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第76章又是直播

“说起李瑛,他也是个纯纯倒霉蛋子。他爹李隆基听信了武惠妃的枕边风。直接把他和李瑶、李琚赐死了。”

“本来李瑛之前当太子的时候也算是一帆风顺吧,自从李隆基纳武惠妃以后就开始不一样了,本来李瑛的妈妈赵丽妃还蛮受宠的,但是武惠妃来了以后她们就都失宠了。”

“失宠不要紧,赵丽妃后来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这下后宫成了武惠妃的一言堂了。武惠妃自己也有也有小孩,那看李瑛肯定不顺眼了。别看武惠妃只是妃,但是其实她和皇后的待遇没什么区别。”

“而且武惠妃封后不成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姓武而已。毕竟武则天刚走也就没多久,后面武三思还蹦达了一阵,大家都被搞怕了。李隆基只要有一点想封武惠妃为后的意思就会被上书反对。”

“但是李隆基这人色迷心窍,武惠妃说什么他就信什么。武惠妃说太子结党营私,李隆基就准备废太子。还是张九龄力保李瑛,李瑛才暂时坐稳太子之位。但是张九龄也没一直做官,张九龄一辞官。李瑛就岌岌可危了。”

“武惠妃把李瑛他们三召进宫,然后说他们三要谋反。李隆基查都不查,直接把李瑛兄弟三给处死了。李瑛这波纯纯冤死,李瑛他们死了以后武惠妃也没活多久。古人嘛,都有那个疑心病。天天觉得李瑛的鬼魂回来锁她的命了。”

“武惠妃死了以后,李隆基追封她为皇后。说真的,要不是武惠妃死了,哪有杨玉环的事啊?杨玉环完全是别人想让李隆基走出武惠妃死后那种郁郁寡欢的心情,就被李隆基看上了。武惠妃要是没死,魂断马嵬坡的说不定就是武惠妃了。”

“不过杨玉环她爹和她哥确实不是个东西。整个家族造的孽被杨玉环一个人背负了。安史之乱一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间可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一开始安禄山造反,李隆基还不信。”

“安禄山的叛军都拿下河北了,李隆基还觉得这是别人在摸黑安禄山。能昏庸到这份上也真是没谁了,安禄山的叛军高举大旗一路势不可挡,很快就攻陷了长安。”

“然后就是李隆基出逃马嵬坡,杨玉环魂断。甚至后面收复失地的事都和李隆基没什么关系,是他儿子李亨登基以后派兵干的。大唐能收回疆域,全靠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巡。”

“张巡带着六千八百人守睢阳守了十个月。面对远超己方兵力数倍的叛军,张巡丝毫不惧。当然了,有关张巡的风评,有人觉得他是守护大唐的英雄,有人说他是吃人的恶魔。”

“因为他守城的时候,弹尽粮绝,粮草补给不上,就把城里的百姓当粮草给吃了。吃人这个事情很骇人听闻。五胡十六国的时候之所以黑暗,就是因为胡人吃人,汉人被叫成两脚羊。”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张巡他们不守这座城,被叛军攻破以后也同样会丧命。张巡他们这么干其实也算是一个自古以来难两全的选择,保大还是保小。归根结底,引发这场灾难的是不合理的制度和李隆基的不作为。”

“而且睢阳是很重要的一道屏障,睢阳一破,江淮地区都会跟着遭殃。这个时候唐朝所剩的疆域寥寥无几,靠着江淮的赋税才吹响了反攻的号角。一旦睢阳城破,大唐的命运也许早已被终结。”

“张巡守了十个月,最终城还是破了。但城破仅仅三天,援军就来了。张镐率军赶到,大破敌军。这场战役可谓是安史之乱的关键转折点。”

[李隆基是真该死啊,他但凡一直当个明君,也到不了守城守到要吃人这一步。]

[既然这个城这么重要为什么不增派援兵?六千八守十个月。你说粮草进不来难道援兵也来不了?怎么,路上有个坑咋的?]

[因为周围那几个见死不救呗。]

[就三天而已,城破以后三天就能来,城不破十个月都不来。]

[上位者不把人当人看呗,不管什么时候都惦记着那点政治博弈,倒霉的永远都是老百姓。]

“不过安禄山最后之所以兵败,除了大唐的反攻,和自己手里的内讧也脱不了干系。安禄山这人就不是好人,残暴不仁,嗜杀成性。最后死在了自己儿子手里。”

“不过准确来说也不算是他儿子杀的,安禄山是宦官李猪儿和严庄联手杀的。杀人者人恒杀之。不过安庆绪也没掌权几年,就让安禄山的老部下史思明给杀了。”

“史思明这人和安禄山下场也差不多,一开始和安禄山一块起兵造反。后来他打不赢了,屡战屡败,就投降了。但是人不是什么好人啊,投降也不怎么诚信。可能和李亨不太相信他也有关系。”

“毕竟这种有前车之鉴的人,不被相信也还挺正常的吧,然后这人就梅开二度,又反了。投诚投了一年就反了,这不是闹呢吗?史思明把安庆绪杀了以后就自己当皇帝。”

“当了三年,就被他儿子史朝义给干掉了。伪燕可能是有种儿子杀爸爸的魔咒还是怎么的,不过到史朝义这里就没有以后了,他就是伪燕的最后一任皇帝了。”

“李亨算是给大唐续了一口吧。毕竟大唐国祚二百八十九年,这会也才一百多年。后面还有一百多年呢。就是这一百多年换的皇帝多了点,一百多年换了十三个。”

“元和中兴也曾是大唐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只是李纯这人过于沉迷求丹问药,最后害死了自己。李纯一死,他儿子李恒可以说是演都不演了,他在位四年,可以用四个字形容。”

“吃喝玩乐。边境的战事啊,老百姓的死活啊,他都不管的。他只要自己玩爽了就够了。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李恒的儿子李湛比李恒还不如。在位两年就换人了。”

“虽然在位时间短,但是在享乐这方面,他比他爹更青出于蓝胜于蓝。到了李昂这里,他想干点实事,但是干不动啊。他想拔除宦官势力,结果反而被宦官软禁了。”

“李纯怎么死的?就是让宦官弄死的。这时候宦官已经把握了朝局,李昂想法是很好的,但很可惜。他没有成功,被宦官软禁后最终郁郁而死。”

“李炎即位以后倒是完成了他哥的心愿,有效的打击了宦官,但是他也爱磕丹药,就跟嗑瓜子似的。而且他打击宦官的手段有点破釜沉舟的味道。”

“当时李唐的朝堂上被分成两派。一派是牛,一派是李。李炎一上位直接重用李派,贬低牛派。直接让朝堂变成了李派的一言堂。这一举动有效的打击了宦官掌权。”

“比起打击宦官,李炎还干了一件事。下令拆毁全国佛寺。因为这道命令,他也和宇文邕、拓跋焘齐名,被称为三武之祸。李炎打击佛教这事其实也很好理解。”

“宗教这玩意,说好听点是给大家伙点心灵寄托。说难听点就是洗脑。在太平盛世的局面下,宗教的存在其实和毒瘤没什么区别。更何况当时的佛教已经发展到了一种畸形的地步。”

数不清的佛寺和多到离谱的僧人。僧人们不但有属于自己的奴隶不用劳作,还十分眼高于顶。不到三十万的僧人占了数千万顷田地。这玩意和地主有啥区别?不灭你灭谁?而且李炎这人还信道教。佛教和道教那叫一个势不两立。”

“比起前面那几个,如果李炎不沉迷磕丹药,也许他还能再给大唐续一口。大唐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每当即将开始中兴的时候,就被昏君接手了。而且大唐的皇帝到了晚期都有一个共同点,爱磕丹药。”

[李炎确实可惜,再给他二十年,唐朝也许能复兴。]

[能叫武宗的一般真拉跨不了。]

[昏君在精不在多]

[会昌中兴含金量真的蛮高的]

[好好一个宗教愣是搞成了经济,不搞你搞谁。抄完佛教的底国库都富乐了不少。不过李炎也不算灭佛吧,他要真把佛教灭了,后面柴荣也不会又搞了一次。]

“结果李忱一上位,就走了和李炎截然不同的路。李忱一上位就恢复佛寺,诛杀道士。他都杀道了,那肯定不会去乱磕药了吧。结果李忱还是死于长生药中毒。”

“虽然李忱恢复佛寺重用牛派但他还是蛮勤于政事的,大中之治嘛。唐朝灭亡以后百姓们也蛮怀念他的,给了唐朝百姓最后一段比较安定的时光。可惜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这首诗真的很契合这个时候的大唐,至于后面那四个皇帝就没什么说头了。”

“一个就想着摸鱼,耽于享乐,一个天天想着打马球,李晔倒是想着救一下大唐。但是他根本救不了。皇位到他手里的时候,大唐气数已经尽了。李忱成了大唐的白月光、朱砂痣。”

“李柷更不用说了,说得好听点是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说难听点就是个傀儡啊,朱温的傀儡。不过李柷当傀儡也没当几年吧,当了三年傀儡,第四年就被鸩杀。”

“伴随着李柷的去世,大唐结束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黯然退场,落下帷幕。大唐的开始轰轰烈烈,像是一场盛世的烟花,结尾却是满地疮痍。”

“至此,开始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