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年后天气慢慢回温了,路边的小草也开始冒头了。
天暖和后,魏崇凌和区域商量过后,带着魏崇承去了隔壁村的私塾。
私塾的先生是一位老秀才,听说老秀才早年家中十分穷苦,考中秀才后家中为了让他读书已经一贫如洗了,后来老秀才不愿家中老母在为他操劳,便没再继续考取功名,于是村中建立了私塾来补贴家用。
魏崇凌对老秀才的学识是不看好的,可如今整个县城秀才本就不懂,离家近的有这么一位秀才就已经不容易的事情了。
魏崇承从小到大的学识都是他教的,春日后家中要开垦田地,以后可能还要养猪养鸭养鸡,这么多活儿总不能都给苏梧一个人来干。
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将魏崇承送去私塾,他年纪也不小了,不能耽搁了他读书。
魏崇凌的想法得到了苏梧的支持,家中准备了肉和银钱,带着魏崇承去了隔壁村中。
老秀才已经上了年纪,说话时总是不紧不慢的模样,他同魏崇凌聊了几句,惊奇的发现魏崇凌的学识十分的高,不逊于他,甚至比他还要好上许多。
“你这等学识,何须我来教他。”
在刚刚的聊天中,魏崇凌也发现,自己对老秀才学识认知上错误,老秀才的学识很高,不亚于那些进士。
他谦卑的表达了对老秀才学识的敬佩,也诚恳的表达了希望自家弟弟可以跟着他学习的想法。
老秀才最终同意了魏崇凌的请求,不过最后拉着魏崇凌又讨论了很久的学问才放他离开。
回家时苏梧还好奇的询问他为何回来的如此晚。
魏崇凌无奈的说了自己被那秀才拉着讨论半天学问的事情,让苏梧笑了好久。
天气逐渐变暖,他们在山下买的那片地也要准备开整了。
种地这件事情苏梧算得上是半专业选手了,大学毕业下乡时没少学这方面的知识,当时他主要是担心回乡不会种田饿死,就看了许多书籍。
结果回乡一看,一切都是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比他想象中要好上不少。
苏梧同魏崇凌两人每日早出晚归的将山脚那片土地都开垦出来。
光开垦出来还不行,他还要想办法将这片土地养肥,深耕就是第一步了。
深耕可以促进根系伸展,减少病虫的危害,以便于来年种植的粮食可以有更好的收成。
土地比较多,而且还要深耕,没有一头牛的话两人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时候。
村中唯一有牛的人是刘河丹家,每年村中的人都会到他们家借牛耕地,当然他们去的时候不可能是空手去的。
之前他们同刘家闹成那般摸样,如今让他去他们家借牛耕田,这怎么可能。
可再一想,如今正是春耕的季节,家家户户正是需要牛耕田的时候,县城很难能买到牛,最后还得再耽误了耕田。
纠结了许久,他还是担心会影响今年的种植,最后还是决定去刘家借牛。
一早苏梧带着自己做的卤味去了刘家。
然而话都没开口,就被赶了出来。
“现在真是什么人都来我们家啊,别脏了我们家的地方。”
“一个不能生的哥儿还是少来我们家的好,我家儿媳还想身孩子的,可别被你这个怪胎冲撞了。”
“真想借牛,可以啊,那五两银子过来,我就借牛给你。”
……
“呵,想的挺好的,我看起来像是冤大头吗?”说着转身对着他家房门狠踢了一脚:“有本事你们出来,站在我面前说,躲起来还以为做了什么亏心事呢。”
他这一脚下去刘家婆媳两人终于闭了嘴,不过心中还是咒骂了两句。
苏梧气的不轻,想着当初去找他们家借牛的决定真的蠢的要死。
回家后拉着魏崇凌直接去了县城,他就不信了,偌大的县城他就买不到一头牛。
两人在县城从上午一直找到了下午,不是没有见到卖牛的,只是那牛要不太小,要不就是太老。
他们要耕地肯定是壮年的牛最好了,不然牛可能会吃不消。
就在两人快要放弃的时,终于遇到了一个头合适的牛。
卖家家中急需钱才会忍痛将牛卖掉,价钱比正常的价格要贵一些。
苏梧二话不说的将那头牛买了下来,不过是贵了五文而已,还在他接受的范围内。
况且眼看就要天黑了,错过了这次,还不知道下次看到合适的牛得到什么时候呢。
卖家不忍的将牛给了苏梧,并说了许多注意事项:“我将它从小养到这么大,它性格很温和,希望你们可以善待他。”
苏梧点头,他明白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这人绝对不会将牛卖掉吧。
卖家强忍着不舍目送苏梧二人牵着牛离开。
牛买到了,苏梧终于松了口气。
两人牵着牛回村后,在村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这可是牛啊,这年头谁家能有一头牛那绝对是村中的大事情。
“这才多久啊,苏夫郎连牛都买得起的,之前那卤味定是赚了不少钱吧,县城卖卤味的那家酒楼的伙计,隔几天就会来苏夫郎家呢。”
“肯定是赚了不少,不然怎么能买得起牛啊,不过他们买牛多少是因刘家不借他们牛吧,两家当初闹那么僵。”
“别说还真是,今早我就听到隔壁刘家骂人了,如今想来是因为苏夫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