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穿越小子种田记 - 呈一舟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2章

第二天一大早,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和车辆的笛鸣,张武亮在自家公鸡的呼唤下醒了过来。

下意识的伸手去床头柜上找手机看时间,没料到扑了个空,顿了一下,又转头看了看睡在自己身边的人,才想来自己这是穿越了,盯着陌生的床帐看了好大一会才回过神来,张武亮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怎么穿越了呢。

他平时虽然很忙没有时间来看小说看电视。但是以前穿越剧火的时候,有个小姑娘痴迷于穿越想要跳楼穿越最后身亡的事,闹的很大。

所以他对穿越也也略有耳闻。可是他一直以为只有在人死过后才能穿越啊,像什么车祸啊,跳楼啊什么的。

不然那个小姑娘也不会做那种傻事啊。

可是他这只是睡了一觉就穿越了,而且原主也没有死,那原主去哪了?

还是说他本来就是这个张武亮,现代的那个张武亮只是他做的一个梦?

毕竟他也有这个身体的记忆啊。可是他自己关于现代的记忆又是那么清晰。反而是这个身体的记忆有些模糊……

张武亮正在思考和伟大哲人庄子提出的周公梦蝶还是蝶梦周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伟大哲学问题的时候,陈小年也在生物钟的作用下悠悠转醒。

陈小年的身形比张武亮要小,昨天晚上相拥而眠的效果就是陈小年睡在张武亮的怀里,陈小年醒来一抬眼就看到张武亮睁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那一刻张武亮给陈小年的感觉莫名的遥远,“相公……”陈小年叫了他一声,声音里隐藏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紧张和害怕。

“嗯?”张武亮扭头就看见他刚娶的小媳妇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他,自然而然的伸手摸了摸他的头,说道:“醒啦,身上难不难受?”

陈小年感觉到他的动作,不安的心得到了安抚,然后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事。

张武亮看了看他的脸色,看他确实不是在勉强,也就放心了下来,昨晚虽然只做了一次,但是陈小年毕竟是第一次。

而且在张武亮的印象里男人的那个地方不经过严密的扩张根本就不能用。

不过现在看来哥儿的体质和男人的体质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毕竟……

张武亮想起来昨天的手感,咳咳,还是很松软的。

“相公?”陈小年看着眼前男人奇怪的表情有些疑惑。

“啊?哦,我没事,那个,小年啊,有件事咱俩能不能商量一下?”

张武亮将下身悄悄往后退了退,说道。

“什么?”陈小年倒是没有注意到他的小动作。

“咳,就是,咱能不能不要叫相公?”张武亮说出这个词的时候有些不自在,一想到以后有个男人天天追着自己屁股后面叫相公什么的,张武亮打了冷颤,不行!这种事必须要杜绝!

陈小年有些疑惑了:“那不叫相公叫什么?”

“随便,只要不叫相公就行。”张武亮表示自己还是很民主的。

陈小年想了想说道:“那,当家的?”

“不行!”

「额」陈小年又想了想,“夫君?”

「也不行」张武亮表示坚决的反对“亮哥或者张大哥,你自己选。”去特么的民主吧。

陈小年觉得今天相公有些奇怪,不过相公说换那就换好了,陈小年也不会在这种小事上驳了自家相公的面子,乖乖叫了一声张大哥。

「嗯」既然事情解决了那就“起床吧……”

「好」陈小年乖乖应了一声,从他怀里退了出来,然后起床穿衣。

他们俩收拾好出门的时候,赵大娘已经早早的起了床。并且喂完了鸡鸭正准备去做早饭,陈小年连忙跟上去想要接手,他可不能让赵大娘认为他是个懒哥儿,“对不起,娘,我起晚了。”

赵大娘倒是不怎么在意:“没事,娘年纪大了觉少,你们年轻人正是好睡的时候,晚起点没事。反正现在家里也没多少事要做。”

不过倒是没有拒绝陈小年进厨房帮忙。

毕竟娶已经进门了,这些事他早晚要接手的。

张武亮趁着她们去做饭的功夫在院子里转了转。

毕竟昨天来的仓促还没来的及仔细看看这个家,记忆也有点模糊,需要再熟悉熟悉。

张武亮他们现在住的是张家的老房子,是张老爷子还在的时候建的,挺大的一个院,搁现代那就是富豪级别才有的大别墅了。

屋子也不少,中间正屋有个供桌,几个大小不一的柜子,放些杂物,还有一张八仙桌并着几条板凳平时自家人吃个饭用,供桌上供奉着张老爹的牌位,张姓是桃河村的大姓,有属于自己家族的大祠堂。

根据张家的习俗,夫妻两个先去的那个人的牌位一般都是放在自己小家供奉,等后去的那个在小家供奉满三年后在一起挪到家族祠堂里。

所以张老爹虽然和张老爷子还有张小叔是差不多时候去世的,张老爷子和张小叔的牌位今年年初家族祭祀的时候已经挪到了祠堂里。但是张老爹的牌位还在留在张家。

说起张老爹的死又是一段令人唏嘘的往事,张武亮依稀有点印象,原本张家也算是三世同堂。

原身的爷爷张老爷子,原身的父亲张家老大,张振勇的父亲张家老二,还有老大的妻子张赵氏和老二的妻子张余氏。

好像是在五年前的样子,刚刚开始秋收,就遇到几十年难遇的大雨,一家人为了抢田里的稻子忙的不可开交,连原身的小叔也就是张振勇的父亲也冒雨帮忙。

可是张小叔是个早产儿,从小身体就不好,一场雨淋下来,当天晚上就发了高烧。

奈何桃河村位置偏僻,与周围村子往来不是很密切,村子里连个像样的大夫都没有。

而且桃河村的先祖之前就是为了躲避战乱才选了这么一个三面环山一面邻水敌人难以进入的地方落的户。

虽说出入困难了点,可是平时可以自给自足也不用担心战乱,可以活的安逸点,几十年过去了时局稳定,桃河村的村民也就在此发展生息,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乘船过河这一条去镇上的路,后来和周围的村子来往密切了,也沿着山边开了一条路连到别的村。

当天夜里水流湍急,想渡河去镇上是不可能了,好在隔壁村子有个大夫。

虽说医术并不是很高明,但是治个头疼脑热还是可以的。

张老爹看自家兄弟烧的实在厉害,就冒雨去隔壁村子请大夫,没成想竟然遇到上泥石流,当场丧命,尸体被抬回来的时候已经面目全非,老二高烧不退,浑浑噩噩的第二天早上竟然就这么去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