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豆粕发酵成肥料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把榨油剩下的豆饼碾碎后放在容器里,加水浸泡几个月发酵就行了。
因为漠北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宋青远特意让人把发酵豆粕的大缸挪到了烧制石灰和纯碱的地方。
等到天气热起来便不需要这么麻烦了。只要把豆饼用清水打湿再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就好。
豆粕制成的肥料因为碳磷钾的含量过高,若是使用不当,很容易让植物烧苗。
宋青远之前见家里的阿姨打理花草的时,听她提过一嘴。
因此在发酵豆肥时,又让士兵们往里添了点打碎的农作物秸秆。
这些秸秆也是很好的燃料,最开始宋青远让他们丢进那装了豆粕的大缸里时,他们还有些心疼。
但一听到宋青远说这样能制成肥料,来年浇到地里,就能让土地更加肥沃之后,便忙不迭地照做了。
又过了几日,开始发酵的豆粕隐隐有酸腐味飘出。
那些士兵们还以为是豆粕放坏了,急急忙忙地找到了宋青远,向他汇报了这件事。
“不必惊慌,这是正常现象,等到豆粕完全发酵腐熟后,便能用作肥料了。”宋青远解释道。
发酵?来汇报的将士隐隐约约有些明白了宋青远的意思。
既然榨油剩下的豆渣能发酵做肥料,那是不是其它不要的东西也能拿来做肥料了?
将自己的猜想向对方提出后,宋青远笑着摇了摇头,“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做肥料的。”
在对方有些失落的眼神中,宋青远继续补充道:“不过那些牲畜的粪便倒是也能做肥料。”
没有经过发酵的动物粪便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但若是直接埋进土壤中发酵,又容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粪便中的细菌、寄生虫还有可能招来虫害。
不仅如此,若是控制不好埋肥的量,还容易让庄稼烧苗。
因此,如何沤肥施肥,也是一门学问。
宋青远摇了摇头,成功地将对方收集牲畜粪便做肥料的冲动遏制了下来。
现在许多动物粪便还要作为燃料。而若是堆肥还要建个发酵池。
但王庭附近的大部分土地的土质都偏疏松,容易渗透。要是建发酵池还得解决发酵过程中的粪便渗漏污染土地的问题。
考虑到解决渗漏的问题所需要的的成本和时间,现在的宋青远便放弃考虑用粪便制肥的事情了。
再三确认那些牲畜的粪便现在没有做肥料的可能性后,来汇报的人便有些失落地打算行礼告退。
宋青远又想起他来汇报时提起的发酵的味道,叫住了对方,询问道:“豆肥发酵的味道若十分难闻,便把它们搬出院子,找个人少的地方便是。”
对方摇了摇头,开口道:“气味并不重,是将士们怕豆肥出了问题,才让我来汇报给殿下的。而且,将殿下给我们发放的口罩戴上后,便也闻不到那些味道了。”
那些烧制石灰石和制造烧碱的将士戴的口罩,是宋青远为了防止加工中产生的粉尘被他们呼吸到后影响健康,命人按照后世口罩的模样缝制了类似的罩子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只要进了工坊就必须带着。
这口罩也能起到些隔绝气味的作用。
宋青远点了点头,就让他退下了。
虽然现在还用不着发酵池,但迟早还是要用得上的。
因此,宋青远送走人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思来想去,他还是觉得水泥最为合适。
现在的科技水平肯定生产不出后世工地上用的水泥,但搞一个低配版水泥应该还是不难的。
在纸上写下「低配水泥」的制造工艺好需要的原料后,宋青远便把它们放到了一边。
制造水泥已经被他列在了计划里,但实行起来还不是现在。
最近士兵们又要忙着盘火炕,又要准备过冬的食物,还要挖土造碱,榨油,粉碎豆饼……实在是空不出人手来制造水泥了。
更何况,马上就是年节,再无良的资本家也得让自己的员工们放个假休息休息。
漠北的年节和中原的春节不同。更像是趁着大雪封山前的最后的一段时日,集体进山打猎的活动。
但与宋青远今年在南周参加的秋猎不同,白天的打猎活动结束后,晚上还会有各式各样的的庆祝仪式。
宋青远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年节,不免有些好奇。在接到连提邀请后,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但他今天见对方却不是为了年节,而是因为另一件事同样重要的事情。
前几天售卖肥皂所得的银钱,账房先生已经将账本送到了宋青远面前。
他此行便是为了如何分配这笔银子来的。
连提看着放在自己面前的账本,密密麻麻的汉字简直让他一个头两个大。
殿内安静了许久,他才终于皱着眉放下了账本,对宋青远说道:“殿下不必给本王看这个了。直接告诉本王一个最后的数字便可。”
宋青远也没想过会是这个结果,愣了一下才开口道:“大部分人都是拿粮食和牲畜换的肥皂,全部折合成粟米应当是五十二石。”
一石粮食大约是一千二百斤,五十二十也就是六万两千四百斤粟米。
这个数字有些惊人,但其实大部分的肥皂并不是被王庭的百姓消耗掉的,而是是被行商买去运往周边的部落售卖了。
连提似乎一点也不震惊于这个数字,听了宋青远的话后只是点了点头,便直接问道:“这笔银钱殿下打算如何与本王分帐?”
宋青远想了想,将自己原本的打算娓娓道来。
制作肥皂的主要成本便是人力,但那些士兵已经有了俸禄,也不可能再给他们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