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江铎的话并没有让宋青远安心一点,他披了件衣服起身走到书桌前。
“殿下您……”江铎下意识上前一步,一脸想劝又不敢劝的忧愁。
“把灯点上。”宋青远一边揉着眉心,一边把昨天没看完的文书拿了起来。
江铎的手里已经端了油灯过来,但嘴上却还在劝着宋青远。
“殿下昨天睡得就晚,现在才不过寅时三刻,这么操劳,身体怕是吃不消。”
“不碍事。”宋青远摇了摇头。
宋趁着江铎点灯的功夫,他抬头看了一眼屋外。
天刚刚蒙蒙亮,确实是有些早。
但再重新躺下估计也睡不着了,倒不如干脆把昨天没看完的文书看完。
而另一个让他起身批阅文书的原因宋青远没说。
其实是刚刚那个梦,勾起了他心底隐秘的担忧。
战场上刀剑无情。即使连提再身经百战,兵马再强健,准备得再周全,也没有人能保证不会有意外发生。
连提带着大军离开后,宋青远就成了整个漠北的主心骨,他不能恐惧,不能担忧,不能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不确信。
这次出兵,可以算得上近年来漠北最大规模的战争。
与从前的奔袭,速战速决不同,这场战争的时间很拉至年末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有人的心里都捏着一把冷汗。
因此,宋青远必须坚定地、像一座可靠的大山一样,站在漠北身后,臣民才不至于陷入慌乱之中。
在前线的将士们也才能没有顾忌,心无旁骛地厮杀。
但宋青远心底的担忧却像黑雾一样,悄无声息飘进了他的梦境之中,连带着整个梦都被染上了血色,提醒着宋青远,实际上的他并不像是今天见到几个大臣时表现出的那样,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会害怕,也会担忧。但为了肩上的责任,他不能表现出分毫来。
宋青远拢了拢衣服,拿着的是邬齐那刚送过来的信件看了起来。
这几天,不论是宋青远还是其他人,都在注意着海齐纳一地的动静。
就连邬齐那本人,都难得地没有跟着连提出征,而是回了齐格部落,监视着几个部落的一举一动。
海齐纳一地的几个部落本就对漠北有不臣之心,现如今连提带着大军出征,王庭守卫空虚,他们极有可能借此机会起兵叛乱。
看到邬齐那送来的信中写着,这段时间的他们还算是比较安分,宋青远的心才稍微放下来一点,开始提笔写下接下来自己的计划。
天光渐渐大亮,宋青远把一直忧心忡忡地守在外面的江铎叫了进来,吩咐道:“博彦今日应该会回王庭,等他回来后,你让他过来见我。”
江铎领了命刚准备离开,就听宋青远又说道:“把我的话传过去后,你就先下去休息吧。昨夜一宿没睡,身体吃不消的。”
自连提带着大军出征后,宋青远就心里就一直绷着一根弦。
江铎看在眼里,心里担忧他的情况,就开始夜夜守在寝殿外面。这样一来,宋青远这儿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能第一时间知道。
宋青远心里明白江铎是担忧自己,劝也没用,就只好由着他去,只是白日里多给他放了假,让他下去休息。
“小的知道。”
江铎离开后,宋青远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继续看着文书。
博彦之所以不在王城,是因为前几天被他派到雪山上的茶庄去了。
茶叶因为品种不同,修枝采摘时间也就不同。
漠北的百姓在种植茶叶方面基本没有一点经验,而茶树又是第一年移植到漠北。
眼看着夏天一到,温度和降水都会迅速增加,茶树极有可能因为环境不适宜枯萎。
因此就格外需要宋青远关注。
若按照他的原本计划,现在自己应该早就起身前往雪山,盯着茶树的情况了。
但现在漠北突然与南周开战,他必须留在王庭总揽全局。
因此,也只能劳烦博彦等人辛苦替他跑几趟了。
除了茶叶以外,需要宋青远操心的事情并不少,前段时间达兰台本来打算在木和部落新建一家酿酒的作坊,现在也暂时搁置了下来。
原因无他,若是将酒坊搬走,制造酒精的作坊也要跟着一起搬过去。
但现在漠北的局势并不安稳,若是搬去木和部落,万一出了什么差错,不仅会将酒精的制造方法泄露出去,而且还会影响前线的战场。
博彦是在午时过后到的王庭,回来后,还没等他坐下来歇一会儿,就急匆匆地到了宋青远殿里。
宋青远看他这副风尘仆仆的模样,还以为是茶庄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有些着急地站起身,看向来人。
博彦见状,赶紧摆了摆手道:“殿下放心,茶庄那边诸事顺利,成活率也还不错。”
宋青远这才放下心来,点了点头,听博彦讲着茶庄的具体情况。
今年开春移种的茶树种类很杂,基本上把与气候环境与雪山相近的地区里,各个品种的茶树都包揽了进去。
在种下去时,宋青远还特地让人把不同品种的茶树分开种下,旁边也要写明品种和原产地,方便之后记录比对。
而据博彦的观察来看,长势更好的大多是中叶种的茶树,而大叶种的茶树生长情况则要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