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元旦假期结束,宋书瑶回到舞团,投身紧张的排演中。
《昭君》舞剧首映定在一月中旬,在可以容纳上万观众的首都大剧院上演。
开票当天,门票五分钟内售罄,许多媒体和业内专家闻声前来。
“妈呀,那个是南舞的院长吗!那边坐的好像是舞蹈协会的主席……”
演出后台,有年轻小姑娘不停报着人名,并吸引了越来越多同事的注意力,让众人有些紧张。
换好演出服装,等其他同事化妆的间隙,宋书瑶捧着剧本,巩固演出的剧情顺序。
突然,场记推开后台休息室的房门,身后跟着三四个扛着长焦镜头的人。
“书瑶,你过来一下。”
金翠跟为首那人交谈几句,喊道。
记者采访时间不长,态度温和。提的问题却十分刁钻,一看就是有备而来。
结束采访后,宋书瑶莫名更加紧张了。
这时场记通知众人上台。
站在舞台后方,通过幕布的缝隙,能看到台下许多观众的身影,前两排的位置特意留给业内专家和媒体,正对着舞台指指点点。
“首席,我好紧张啊,你呢?”
身旁一个饰演宫女的新人小声道。
“有点。”
宋书瑶拍了拍她的胳膊,“平常心,没关系的。”
聚光灯骤然熄灭,舞台瞬间一片漆黑。
宋书瑶深吸一口气,掀开幕布。
随意一眼,她看到台下的时琛。
时琛捧着一束花,没有察觉到她的视线,正低头摆弄着花束的角度。
音乐鼓点声渐起,剧院光线重新恢复明亮,柔和的白光聚焦在舞台中央的宋书瑶身上,晕染出层层光晕。
宋书瑶抛却那些杂念,完全沉浸到舞剧的世界中。
――
《昭君》舞剧长达三个小时,分为“盛世”和“共荣”两个主题。
音乐鼓点声渐起,饰演昭君的宋书瑶身着曲裾裙,袖口是汉宫特有的垂胡袖,手捧浆洗的粗布衣物。为表达独身一人在浣衣宫的孤单徘徊,连续十个盘跳串翻身,令人目不暇接。
随着鼓点声越来越密,一众宫女提着裙摆陆续登场,她们踏着莲步而来,折腰躬身,每人手里也捧着一件粗布衣物。
传令官登场,宫女们四散奔逃,欲推昭君作为和亲人选。而她们不知,昭君早就受够汉宫深处的无边寂寞,毅然挺身而出,选择和亲。
沉闷的鼓声渐起,汉宫大殿,觐见的单于一行人拜见汉朝皇帝,请求和亲。
编舞引入带有民族特色的蒙古舞,饰演单于的霍町登场,在皇帝授意下,与大汉士兵比武较量,动作充满着野性与力量的美感。而在激昂慷慨的伴奏声、演员们单双人舞和群舞的交替映衬下,编舞充分展示了繁荣昌盛的大汉民族气度。
剧情上演到比武结束,确定和亲人选后,其余演员退场,舞台灯光重新熄灭。片刻后,轻灵悠扬的琴声响起,宋书瑶和霍町前后登场,一束柔和的灯光追逐两人身影。
霍町单手扛起宋书瑶,而宋书瑶依托着霍町的力量,在空中踏起莲步,翻转至霍町肩上,又被霍町轻轻放到地上。
两人动作柔美缠绵,双臂跟随悠扬的伴奏轻轻摆动。这是《昭君》独创的雁舞,刻画出单于和昭君相逢相恋的心境,一曲结束,单于举起一束花,轻轻别到昭君耳畔。
紧接着,轻柔浪漫的画风徒然一转。
一行车马顶着刺骨的寒风,渐渐远离繁荣昌盛的洛阳。边塞战乱不休,妖魔相继登场,即使单于英勇善战,却因保护昭君落入敌人陷阱,身受重伤。很快老单于离世,匈奴族选出新一任单于首领。
悲怆苍凉的乐声响起,昭君陷入梦境,两行清泪流下,梦回与老单于的初遇。老单于身着雁羽服,将昭君上肩托举,与昭君在梦□□舞缠绵。随着舞蹈动作的递进,单于身上羽毛扑簌而落,落尽最后一片羽毛时,雁衰而亡,昭君梦醒。
梦醒后的昭君心志愈坚,在随嫁宫女的陪伴下,将汉朝先进的文化、制度、器物等传给落后荒凉的匈奴一族,止战养息,为匈奴带去了安宁与昌盛,实现真正的“共荣”。
舞剧最后一幕定格在白发苍苍的昭君,在众多民族服饰打扮的演员搀扶下,眺望洛阳城的方向。
沉默半晌,她捧起一g黄土,黄土散入风中,隐隐传来大雁的啼叫,昭君落下眼泪,转身离去。
至此,盛世共荣,天下大同。
《昭君》舞剧宣布落幕。
众人早就完全沉浸到这部精妙绝伦的舞剧中,甚至有人小声啜泣,用纸巾擦拭着眼泪。
直到剧院所有灯光亮起,舞台恢复明亮,舞者们纷纷上台准备致谢,观众们才反应过来,掌声雷动。
舞蹈演员们手牵手,一排排上台鞠躬致谢。
媒体闪光灯不断,专家们颔首微笑。
等到宋书瑶上台时,剧院内掌声尤其热烈。
宋书瑶脸颊红扑扑的,眼睛还带着微微水意,明亮清澈。她戴着昭君年老时的白发和披风,模样有些滑稽,却反复鞠躬,向台下观众挥手致谢。
下台后,有热情观众追上来合影要签名。
宋书瑶抬眼看见人群外的时琛,他正在和金翠交谈,神色专注。
宋书瑶微微一笑,接过剧迷粉丝递来的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