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 九零对照组女配崛起了 - 葱青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42章

冯军浩再狡猾,到底还只是个初中生,在盛主任的逼问下,很快就交待了。

实际上是,唐家日子好过以后,唐玉也顺带得了实惠,别说几个姐姐给的压岁钱了,就是偶尔几个叔叔、堂哥过来,也会给他塞几块钱。他手里有钱了,在学校很是N瑟了一阵,每天换着花样买零食,这不,就被冯军浩给盯上了。

冯军浩的父母偷渡去港城打工,已经几年没有音讯,家里只有他和一个年迈的祖母。老人每天摆摊拾荒,挣几个小钱也只够维持祖孙俩的生计。老人管得了孩子温饱,却管不了孩子其他,这么个孩子成天在街上混,可不就混成二流子了?

兜里没钱,可他从小就学会了从旁人的兜里拿钱。小学时候就找低年级的同学拿,上了初中就找小学生要,上了初三,好嘛,长得越来越壮实高大,这整个二中,除了少数几个跟他差不多的,其他人兜里的钱他都敢拿。

只可惜,这年头暴发户还是少,大部分人家里都不富裕,孩子兜里有钱的就更少了。

唐玉原本也属于兜里没钱的,虽说家里条件还可以,但尹巧芬是个抠搜的性子,哪怕宝贝儿子,她也只会往他手里塞吃的东西,能落到唐玉手里的钱,也不过过年时几毛钱的压岁钱,那点钱,没等出正月,他就霍霍完了。

所以之前冯军浩压根没注意过唐玉。

可谁知道唐玉时来运转,忽然富了呢。

冯军浩就坐在唐玉后排,一天天的,眼见他今天麦丽素明天果丹皮的,一看就跟个家里钱花不完的二傻子似的,而且,他这人还爱吃独食,买了零食从来不说给前后左右的同学分一点。冯军浩这不就注意上他了嘛。

可以说,唐玉那点私房钱,自己还没用上几天呢,就被冯军浩一点点地都弄走了。

而今天,因为唐玉实在没钱了,冯军浩拎起拳头就揍了他一顿,然后,这小子灵机一动,就出了这么个主意。

你没钱了,你家里人还能没钱吗?

就用身上这点伤,让唐玉家里人随便赔个几十块的,也就够他花销一阵子。

唐玉被打怕了,哪里敢说不,当然是乖乖地配合了。不过叫家长的时候他也留了个心眼,没敢叫父母,而是说了唐米的单位地址。

事情弄清楚后,唐粒本意是要报警的,不过盛主任大约还是不肯放弃他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想着还是要挽救一下冯军浩。

唐粒考虑了一下,也就同意了。

毕竟冯军浩才十五岁,根据华国现行法律,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未成年人只对某些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属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段。现在还没有校园霸凌的说法,这么点轻微伤,进了派出所,只怕也顶多教育训诫一通,不会有实质性的惩罚。这么一来反倒容易让孩子看轻了司法机关,不但不会起到警示作用,以后没准还更无法无天。

上辈子有个于刑法上颇有研究的网络名人说过,给未成年人普及法律,让他们知道在某个年龄段他们做某些事情是不会受到惩罚的,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唐粒深以为然。

只能希望盛主任的教育能取得成效吧。

取了药,还得把盛主任跟冯军浩送回二中。到了二中门口,祁振把车靠在路边,自己下车,搭在冯军浩肩膀上,跟他说了几句话,然后就跟盛主任告别,回来了。

透过车窗,唐粒看到,盛主任气呼呼地指着冯军浩的鼻子骂了几句什么,然后俩人一前一后进了校门。

“你跟他说什么了?”唐粒有些好奇。

祁振从后视镜里看了跟鹌鹑似的缩在那里的唐玉,摇了摇头。

唐粒也就不问了。

车开到机械厂职工大院门口,唐玉慢吞吞下了车,扭头看着车里的唐粒欲言又止。

唐粒下车,把一包药塞他怀里,说:“放心吧,你这野小子的事情,我才懒得往外说呢。”

提心吊胆了一路的唐玉,暗暗松了口气,甚至都没去在意唐粒喊他野小子的事情。

虽说他其实没有打架,现在也不用给别人赔偿,甚至盛主任出于自己弄错了而冯军浩家里又没有钱的原因,还提出由他出钱赔付医药费,只不过被唐粒婉拒了。

所以按理说,他是没什么好心虚的。

可半大孩子的心理是很奇怪的,要他打了别人,家里赔点医药费,他也不过是被父母打骂几下,可要让人知道,他被人打,还长期被人敲诈勒索,他会觉得比打人还要丢脸。因为那样的话,可能人人碰见他都会说一句,这孩子怎么这么胆小,宿舍大院里的孩子可能也会笑话他,这显然是他更不愿意面对的。

难得地,在唐粒转身上车的一刹那,唐玉还藏在喉咙里、细声细气地说了声谢谢。

唐粒上车后,祁振就说起刚才跟冯军浩说话的事,其实无非就是委婉地警告了下,让他好好读书,别再找唐玉麻烦。当然,鉴于唐玉也不是什么乖巧老实的好学生,这话就不用让唐玉知道了,免得他到时候以为自己有了靠山就去学校作死,所以刚才祁振才没说。

“我跟冯军浩说了,他要老老实实地,回头我还能给他找个打工的地方,让他能正儿八经地挣几个钱。”祁振说。

“你这是想要度化他呀。”唐粒笑道,“这是前校园混混对现校园混混的忠告吗?”

祁振挑眉睨她一眼:“什么混混,他那是混混,我可不是,我怎么着,也是老大吧?”

是呀,还是信誓旦旦要带着兄弟去海岛救人的热心市民呢。

唐粒想着,扬了扬唇角。

祁振今天既然已经放了于向文鸽子,就不准备回去了,唐粒呢,她倒想回布艺公司处理点事情,可因为那些事情押后一天处理也没什么关系,于是俩人一合计,就干脆给自己放半天假。

这个季节正是螃蟹肥美的时候,唐粒想吃螃蟹,于是祁振方向盘一打,俩人开着车从机械厂职工宿舍大院出来,就直奔龚蕙兰开的小饭馆。

要说龚蕙兰,确实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她帮着村里压货,来往安县次数多了,就起了心思,想在安县开个小饭馆。毕竟安县这边海鲜卖得贵,而且很多人也不会做海鲜,她有手艺,就觉得这是个挣钱的路子。

她夫妻俩都是肯吃苦的,家里攒了点钱,开个饭馆绰绰有余。

饭馆开起来,一开始只她一个人,做些海鲜面、海鲜年糕什么的,兼着做点炒菜,哪知道生意非常好,后面她男人干脆也就过来帮忙了,甚至孩子都转学到安县的小学读书了。

用后世的话说,龚蕙兰现在也算是个新安县人了。

短短半年时间,饭馆的店面就扩了一倍,现在已经专做炒菜了,晚饭和宵夜的生意都非常好,在县城里也算小有名气。

唐粒他们过去,龚蕙兰自然挑了最肥美的螃蟹,亲自给他们做了。等到俩人吃完饭,龚蕙兰拉着唐粒说了几句话。

“唐米考上电大挺忙的吧,我好些日子没瞧见她了。”龚蕙兰说。

“课程倒挺宽松,而且大部分都在晚上和周末,只是她兼着布艺公司那边的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确实是挺忙的。”唐粒说。

龚蕙兰迟疑了一下,问:“她跟夜校那个老师还有来往吗?”

其实关于夜校那个老师的事情,唐粒知道的还没龚蕙兰知道得多。毕竟唐粒年纪要比唐米小,这种事情,跟自己妹妹有时候抹不开面子说的,倒是龚蕙兰,年纪比唐米要大一点,有些事情,唐米没人商量,就会跟她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