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047
且说杜培春是个性急的,一路上没少琢磨许意迟说的事,加之与宋头目三言两语聊罢,他也不傻,顿时知晓这件事卡在何处――兵书经承那里。
那个老家伙占着茅坑不拉屎。
杜培春骂了句,转又嘿嘿笑起来:得亏这个老东西不办事,不然哪里还有他能做的?
他的小厮听他一会儿骂人,一会傻笑的,趁他不注意互相看看,眼神皆是疑惑:少爷这是被老爷训得傻了不成?
这里便是杜培春巴巴找上门求学厨的缘由了。
街上纨绔越来越少,杜知府也有所耳闻。
他作为一城知府,巴结他的人比比皆是,闲聊调侃之际提及这些纨绔的转变,权当说笑话听了,意在想让知府大人能开开怀。
商贾虽为最末,社会地位不高,这不意味着知府不重视商贾每年交上来的税收,既是重视,也会关注一下。
他在乍闻这一趣事,评道:“倒是不错。”
说这话的人得夸奖喜不自胜,回去和人显摆是一说。
再说杜知府家去,听妻子和他絮叨三儿子之事,又有夫子告状他不止不爱读书,还会顶撞人不说,偶会捉弄他人,等到同桌吃饭看见三儿子吊儿郎当模样,回想府衙别人调侃商贾之子由纨绔到不惧人言子里更生摆小摊,可不就看这个三儿子咋看咋不顺眼,好生一通训斥。
挨训的杜培春也好生委屈和不服气,当时就回嘴:“我就不是个读书的料子,您非叫我读书。这就跟明明生不出来孩子的男子,您叫他生孩子一样。家里有大哥读书好了,以后我靠着大哥,大哥还能委屈了我?再说您说我不争气,可我做其他的您也不同意,非要押着我读书。我不是那块料,再读一百年也是块废柴!”
这理直气壮当废柴的话,气得杜知府当时手捂胸口,差点撅过去了。
杜培春一看杜知府这个样子,也吓到了,赶忙找补:“爹,我不是故意气您。我意思是说,您让我读书我肯定不行,我一看书就犯困,读书铁定废柴没跑了。但是吧,您要让我做别的,我可不一定。您说那些商贾之子开小摊,您要让我干,我肯定也行!”
杜知府显然被他气得,手指着门外:“你去,这回我不拦着你,你要做不成,还得给我回来读书!”
杜培春一听杜知府好不容易松口读书的事儿,可不就跑了,找人打听许意迟的住处,一气儿过去一心求教。
结果嘞?
三言两语被忽悠得,他也觉得自己大有可为,是块金砖,摆小摊卖吃食简直是屈才了。
可问题来了,他和他爹承许的,这又反悔……想到这一点,澎湃的内心终是平静了一下,他在院中站住脚步,吩咐小厮:“你去打听下我爹在家不在。”
一个小厮躬身应是。
他又吩咐另一个:“你去看看我大哥今日在不在,有没有在温书。”
这个小厮也应声,马上要去。
“算了,我先去我大哥那里看一眼。”他叫住小厮,换了一个方向,向另一处院子走去。
没走到院子近前,便听到两人对谈讲学的声音,一个是他大哥,一个是那个告状的夫子。这个夫子他一看便生气,忍不住横眉冷眼,于是便在院里使劲咳嗽。
“咳咳咳咳……”
一声比一声大,咳得屋里的人实在停不下去,他大哥走出来,无奈唤他:“老三,不可对许夫子如此无礼。”
杜培春:”哼。“
杜家大哥无奈,宠溺拍拍他肩膀,道:“说吧,来找大哥何事。”
杜培春十分不服气:“我就不能因为想大哥了,来看看你吗?”
杜家大哥温和道:“我还不知道你吗?如果真没事,肯定是早跑得远远的,不知哪儿玩去了。上午的事儿你别惦记了,我和娘劝过父亲,他已不生你气,晚上你正常吃饭,别再气父亲就是。”
杜培春撇嘴:“我哪有气老头子,是他自己爱生气。”
杜家大哥无奈。
杜培春又道:“不过大哥我还真有一事,绝对是大好事,我除了读书不好,其他虽然混不吝了些,也不偷鸡摸狗对吧?还算不错吧?”
杜家大哥:“……你的标准的确有些低了。”怨我和爹娘惯着他了,以后多护着些这个傻弟弟好了。
杜家大哥心里这样想,却不会直接否定弟弟,他也想听听弟弟口中的“大好事”究竟是什么。
杜培春来找他,也是为说这个事,实在是要大哥助一臂之力,也好揭过上午那茬儿,省得等下被他爹横挑鼻子竖挑眼。
于是,他把许意迟同他讲的事,一字不漏(他认为的)全讲给他大哥听,最后不忘给兵书经承上眼药。
“大哥我可听说了,这个经书经承不安好心,他等着从中赚笔大的!这怎么能行?肯定不行!百姓本就缺钱,再被他狮子大开口,那不得乱起来?乱起来影响的是他吗?是咱们爹爹!我实在看不过去,所以想去兵书谋个一官半职,其实也是挂个名,不用走正经官批文书,省得人说咱爹买官卖官。”
杜家大哥很意外地看了他一眼,这个傻弟弟开窍了?竟然会为家里着想了?
杜培春被他看得不好意思,有些别扭道:“大哥我说的是真心话,你看我像那种霸民欺人的主儿吗?我也就长了张脸罢了,实际上哪有这个胆子啊,你和爹爹还不得打断我的腿?”
杜家大哥挑眉:“老三,你有这种自知之明,我很欣慰。”
杜培春:“……”所以,他大哥和他爹还真想过打断他的腿?
一时间他很庆幸自己没做过那些事,同时也很庆幸今儿得了这个建议,他便愈加恳切地望着杜家大哥,希望他能帮自己一把。
杜家大哥刚已经就他所说,把这件事里里外外前前后后想了一遍,竟发现这还真是个不错的建议?
老三有事可做,且这件事也的确利好城中愈渐增多的流民,也对他爹有益。
只是……这不像老三能想出来的法子。
杜家大哥不动声色:“这个法子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杜培春耸肩:“哪能啊?这是西风的那位迟娘帮我想出来的,她才十岁吧?别看她年岁轻,这方法的确不错,大哥你也觉得可以吧?”
杜家大哥:“的确可以,晚饭时我会同爹建言。”
杜培春欢喜:“那就有劳大哥了。我去找娘,也让她帮着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