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084 - 回到古代做首富 - 夭野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84章 084

“所以,他这招以退为进之后,滞销的《食闻散记》全部卖出去了?”

许意迟问向同来这里八卦的春柳和花娘子。

他们两个跟约好了似的,在“名扬四海”的动静出来的第一时间,便过来和她说当时的情况。

春柳沉吟,比较保守道:“不能说全卖完,七七八八吧。”

花娘子:“嗤,他带来的人当时都给抢光了,那就是全卖完了!”

春柳:“……”

许意迟意外看了眼花娘子。

他们两个别完嘴,又不约而同说起王扬名的骚操作。

这操作在许意迟听来,的确是秀啊!

想出这种的,堪称一个人才。

她隐约猜到“名扬四海”书铺的人和逍遥子脱不了关系,确切说她认为逍遥子就是书铺的人,在听说王扬名推成顺家的来顶罪之后,便确定了之前的猜测应是没错。

很可能王扬名就是逍遥子。

至于成顺家的,她相信也许跟她有关系,她也在其中出了不少力,比如说《食闻散记》与第二卷相似的部分,有可能是来自成顺家的描述,加之逍遥子与她共同经历的现代(从《食闻散记》的行文以及宣传语那种营销风格断定这人穿越之前也是活在现代),方才使得《食录散闻。在一开始陷入被动境地。

但成顺家的风格和能力她再清楚不过――没有写书的能力,也无法驾驭完整的一本《食闻散记》,从而印证背后有人。

正因为背后人不敢站出来,且推成顺家的顶缸,又有王扬名借助此法脱罪,将自己也放在受害者和无辜者的角度,博得同情,并以一种人们不会厌恶的方式,销售出原本会砸在手里的书。

如此综合判断,王扬名是逍遥子。

否则真有一个逍遥子存在,推一个成顺家的出来,他也可以找人弥补损失,而非现在如此。

至于这招高不高明?

且看他的销量就知道。

在抄袭事件反转之后,《食闻散记》被众人排斥,根本卖不出去不说,还面临不少激进分子损毁的可能,现在呢?

那种热血沸腾、心怀天下的话语一出,谁又能没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既然有,就会为之花钱,贡献一份力量。

许意迟分析王扬名心理和身份的时候,如她所料,三大书坊的人也气得不行。

良好开局,被《食闻散记》一搅和,好好的潜力股变成滞销货,还要承受来自读者的怒火,等到这个事情好不容易迎来转机,一波销量冲上去的时候,结果”名扬四海“书铺又走了这样一步棋。

若说这对他们是致命的打击吧,那倒不至于。

”名扬四海“拿的更多是同情分。

越是同情分,越是气人。

“这些人怎么当初没可怜可怜我们?偏生可怜‘名扬四海’?我看那个王扬名编的瞎话,也就糊弄糊弄不知情的百姓们,想要糊弄我们根本不行。什么心怀做书理想,一直郁郁不得志,还不是他老子本身资质太差,又耐不下心踏踏实实干?”

老白最为气愤,言语间对王扬名的态度很是看不上,“咱们这一行,又不是非天才不可的行当。只要沉下心,踏踏实实干个一二十年,一本接一本,哪怕是只有小范围受欢迎,也不会像他嘴里说的那么惨淡。”

老南随之附和点点头,“说起来我倒有听过友人提起过王扬名的父亲,确如老白说的那样,那位是个想挣大钱,做传世书的主儿。他一门心思汲汲营营,看不上我们这些,又不愿踏踏实实的,听说一心想让他儿子考科举,好从朝廷里接书来承制。”

老白不屑“啧”了声:“他可真是脸大如盘,想得不要太美了。他怎么不上天呢?要我说,他儿子比老子更讨厌,还说什么为了梦想放弃科举,我看根本是考不上吧?正常人但凡长了个脑袋,也知读书人地位,再有钱的商贾也是拍马难及啊!”

老袁一脸若有所思:“耽误之急,是如何稳住我们的书,尽量少受他的影响。”

老白、老男:“说的是,可有什么法子呢?”

老袁深沉道:“得想,不能干问。总有法子的,其实按理说,我们第一波印制的书应该卖得差不多了,这几天卖完后,难卖的是第二批。虽说百姓们对王扬名多有同情,才去买他的书。我们须知,百姓手中可用的钱财有限,他们买了一样,未必会有多余的银钱去买第二种差不离的,尤其是我们两者之间有相似性。”

老白有些慌了:“那怎么办?”

老袁掀眼皮看他一眼,“想办法吧,还能怎么办。对了,你那里的人处理得怎么样了?”

闻言,老白神情讪讪。

之前他们猜测,可能书坊这里也有人出问题,他信誓旦旦保证,绝对不可能是他这里,也非常不满老南和老袁直接认定他这里有问题。

刚开始确实没查出问题,后来事情发生变化之后,查来查去,的确是他这里出了问题。

原来是一个书稿编辑喝酒时,故意和人炫耀,然后偷偷把书稿给外人看――这是不符合行业规范的,书稿在正式出版前,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可以因需求需要相关的人来看,而不能给不相干的人来看。

这不,就导致了有心人的利用。

王扬名很可能看过几页书稿――说到这里,老白很庆幸,当时那人炫耀的只有几页稿子,而不是完整书稿,不然怕是真说不清了,或者说把那几页书稿全部拿走,才有了《食闻散记》中有第二卷相似和一样的内容。

老白理亏得很,以为尽量不谈这个问题,老南和老袁便不会提。

“已经辞退了,本来想赔钱的,但那人家里也很难,不好赶尽杀绝。他这种事出来,我们三家书坊不用,以后应该也没人会用了。”

老袁一针见血指出:“那不见得,‘名扬四海’会用。”

这倒的确有可能。

想到这种可能性,老白心里有说不出的不舒服,可是正如他所说,那个编辑虽有刻意炫耀之心,若不是被人灌醉,也不会丢稿子,当然他丢了稿子不敢吱声也不对就是了,所以他只能自己憋闷,别无他法。

老袁指出这个事,就是不想看他太得瑟。但他太沮丧,也没必要,于是给了老南一个眼神,后者宽慰几句,接着把话题转回去,商讨如何卖书一事。

许意迟这边三人在八卦完了之后,也忧心忡忡他们的销量。

被《食闻散记》顶上去的热度,如果就被一本抄袭书这么收割的话,的确有些不甘心。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