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未知名的面纱
第100章未知名的面纱
土贝市。
日照充足的半山腰上伫立着几幢形态各异的古式建筑,通过无人机往下勘探,赫然入目最吸人眼球的是一座金碧辉煌,飞檐翘角,浮雕繁复的四方寺庙。
红墙青瓦之中围绕着一座四面开放的主殿,长方形的殿顶上方立着四条往外拱出的碧绿色蛇首,四尊蛇首恰好不偏不倚地对准东西南北的方向,正中间盖着一顶约三米高的金色尖塔,尖塔底盘呈六边形,如同八卦模样,底盘往上蔓延箭矢状的螺纹,尖塔的最顶点处挂着摇曳的镂空伞。
而殿顶的下方则安放着说不上来名姓和尊号的无面佛,它们跪坐在莲花雕刻的蒲团上,宽厚的脊背挺直,动作安详,分明没有表情,却让人望而生畏。
每两尊无面佛的空隙间都插着一束叶形的拂花扇,拂花扇外缘的尖刺十分逼真,沉淀着暗红色的痕迹,让人冷不丁联想这尖刺上的纹路来源。
不过几步之遥的次殿,则是以釉蓝色为主的三角形建筑,层层堆叠在三角形上的貔貅攀附昂首缠尾的殿顶比主殿的尖塔稍矮。
但屋脊的工艺复杂程度远远胜于主殿,貔貅的神态细致到令人晃神。
土贝市的日照时间很长,即便是晚上八点仍旧有落日余晖打在寺庙金光灿灿的佛身之上,璀璨耀眼的鎏光从东往西,由阳变阴,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寸每一厘都昭示这座寺庙不可忽视的辉煌。
能在这么偏远又危险的地带建造出来这么一座寺庙,精细的工艺和不要钱似的建筑原料,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值得考究的存在。
眼前这座占地面积不算太大的寺庙名叫拉喜庙。
无人机继续飞驰,视野可见拉喜庙背后被挖出一个大坑,坑坑洼洼宛如断壁残垣的凹陷里却规整而有序,细看有不少身着蓝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走动,躬身弯腰,小心翼翼。
大坑的旁边临时搭了一个防水天幕,天幕之下摆了一张用长条案拼接起来的桌子,桌上桌下规律放着各种仪器设备,和分类工具,天幕最右边靠近山崖和山路中央的距离挂着一张大红色的横幅,上头清清楚楚地印着几个白色大字——127考古队。
无人机凌空而上,倏然将整个场景都纳入眼底,才发觉拉喜庙早已经被黄黑相间的警戒线包围。
拉喜庙的主殿和次殿背后,除了搭建起来的天幕和周遭环绕的警戒线,还有红蓝灯闪烁的警车停靠,三三两两身穿黑色制服的警察并没有打扰考古队的工作,而是在原地维持秩序。
拉喜庙在百年以前原本是一座由商贾世家捐赠修造的地方寺庙,从那家商人发家开始一直传承至今,拉喜庙也从最初的专属寺庙改成了对外开放香火的地界。
建造并供奉拉喜庙的主家生意一直很好,扩大了自己的生意版图后又翻修了一次拉喜庙,最后举家迁居到了国外。
不过他们从来没有断过拉喜庙的香火钱,且热衷于搞慈善。所以不论是主家还是拉喜庙,从地位和名声而言,都是土贝市民众口口相传的存在。
不论是民众还是信徒对于处于半山腰上的拉喜庙都十分信服,传闻只要心足够诚,拉喜庙就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如果没有实现,只能说明不够诚心。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觉得只要他们来拉喜庙供奉,说不准就能和已经迁居的主家一样,一飞冲天,事业蒸蒸日上,并且经久延绵,每年为争夺拉喜庙的第一炷香,都让人挤得头破血流,差点儿大打出手,甚至还曾出动过警方。
这些事情对于土贝市而言,已经是常态。
直到一个信徒和民众在香坊发生口角,撕扯扭打在一块儿,砸翻了插满香火的宝炉。
而被不慎掀翻的宝炉直接砸到了另一个过路的信徒,还将年生已久的地面砸出来一个大洞。
在消防救援人员和医疗团队抵达现场前,出于心虚和后怕的肇事者一个心急想要把受伤者从宝炉下拉出来,看看对方究竟伤得怎么样,自己会不会被抓起来判刑!
结果却意外发现宝炉的下方,受伤者被砸晕躺倒的那个大洞似乎有什么东西透出来,他定睛一看,竟然露出一截色泽暗沉的骷髅指节,在场围观和帮忙的人瞬间被吓得尖叫乱窜,连忙又报了警。
等相关部门的人员赶到现场,立马控制了寺庙内的法师们,挨个儿盘问。
调查结果持续了一段时间,众说纷纭,却并不是大家传得沸沸扬扬的杀人弃尸,法师最终被排除了嫌疑。
因为警方后来发现宝炉下面可不止一具尸体,而是很多具,一具连着一具,早已生了锈的铁锁将尸体从骨头缝隙穿过,缠绕禁锢在了地底。
而那种铁索的工艺和上头的花纹显然不是现在生产出来的东西。
除了尸体之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物件儿,警方当即察觉事情已经超出他们的职责范围,报告上级部门之后连夜通知了考古团队。
不久前供奉香火的信徒和民众还络绎不绝,眼下却门可罗雀,一朝变得冷冷清清。
负责拉喜庙的考古团队127考古队抵达现场后,立刻要求封锁现场,保护环境,丰富的经验和灵敏的直觉告诉他们,这一次的发现可不简单!
因为打架斗殴而意外发现了穿骨骷髅,127考古队又从拉喜庙的生活区牵出来一连串,整个地坑缓缓挖掘开一个角的时候,地坑里展现出来的景观是一处土葬墓。
从地坑里挖掘出来的物件来判断,这里的尸体应该是具有一定的身份,里头的人骨经鉴定至少距今三千年,不属于历史上任何一个已知的符合的存在过的国家。
铁链穿骨在过了那么多年之后,还严丝合缝稳稳当当地固定在骨头中间没有丝毫脆化和骨裂,他们被穿孔的部位出奇一致,考古队为了不破坏他们的完整性,不得不跨过三三原则,把地坑的范围扩大。
随即出土了大量异形的陶器、石器、铁器、骨雕、玉器。
最关键的是,还有不存在于元素表上的物质碎片,这一点发现让考古队尤为亢奋。
专注于宗教考古学的曲松敬预判,这些人生前应该是在进行某种宗教祭祀,甚至可能是某种巫术。
而与此同时,众人对传闻几百年前就选址建立在这上面的拉喜庙的初衷和意图也产生了怀疑。
如果他们的判断没有出错,意味着他们将掀开一个未知名国家的历史面纱。
兴奋不已的127考古队正是前段时间从锦城结束索依娑弥沟考古工作的团队。
而127团队里的记录员正好是陈易水的父亲,易诃敏的丈夫,陈牟。
“陈老师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他这次还能回来吗?”曲松敬处理完手上的活儿,和另一名成员交接完毕,脱下防护服,休息的间隙正好听见后勤专员游妙妙在通电话,言语间提到了考古中途休假的陈牟。
游妙妙挂完电话,转头望了一眼面带倦容的曲松敬,摇了摇头:“陈老师没接电话。幸好队里有三个记录员,大家还能轮着班,当初我向队里打申请,他们还不乐意,多亏我深谋远虑。”
陈牟四十出头,做事踏实,为人老实。但是他一贯不爱社交,有一点不符合年龄的古板。
不过有一点倒是很有原则,甚至称得上与时俱进,休假的时候十次有九次都不会回消息。
大家已经习惯他这种失踪式的休息方法。
更何况这次有易诃敏和他一起回去,不至于出什么事儿。
说完游妙妙递给曲松敬一个保温杯,“荷叶苦瓜菊花茶,消消火吧。这里日照太足,是好事也是坏事,普通人可能觉得舒服,大家伙儿穿着防护服就没那么好受了,而且昼夜温差大,看来陈老师的肺部感染比预料中的严重。”
由于多年在地坑工作的缘故,陈牟的肺上一直有点问题,他体质不如一般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