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 惹怒偏执太子后 - 姜久久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01章

夜风徐徐,穿过雕花窗棂,吹动房间里的帐幔,发出沙沙细想。那声音时而呜咽,时而凄厉,好似地狱恶鬼低语。它们从炼狱来到人间,潜伏在这间屋子里,张开血盆大口,准备趁他不备将他一口吞下。

“父皇,父皇。”李熙和听到李洵克制的低吼声,走到床榻前,轻轻将他摇醒。

李洵从大梦中醒来,冷汗淋漓,浑身湿透,疲惫地坐在榻上,双眼空空看着金丝锦被。

“父皇,擦把脸。”李熙和递上刚刚拧好的热帕子。

李洵愣愣的,半天没有接过,他想起刚才的那个噩梦,眼神空洞茫然。李熙和遂展开帕子,擦拭他热汗淋漓的脸。李洵一瞬不瞬地盯着他,声音嘶哑:“儿子。”

李熙和坐在床沿看他,想着他为噩梦所苦,许多年都没有好好睡过觉,人病得黑瘦,和他记忆中的父皇判若两人,一时间心头百感交集,不知翻绞着什么滋味。

他轻扯了下嘴角,淡淡道:“儿在,父皇,你又做噩梦了?”

李洵微微闭目,眼一合上,傅娇带血的脸就出现在脑海里。还有熙和,他只长到三岁,便被他活活吓得痴傻。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受尽宫人欺负,最终死在一个冬夜。

尽管已经从梦中醒来,他还是忘不了他小小身体冰冷的触感,心口一阵阵绞痛。

当初傅娇说她梦到一些很可怕的事情,所以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他听后只觉得荒谬不已,什么因梦生惧,都是无稽之谈,是她背心的托词。

但他也梦到了,那些血腥、可怖的场景即使是他也心有余悸。他明白了傅娇的惧、怕和退缩。

“我错了。”他落泪了,他声音嘶哑地说。

看到他这幅模样,李熙和也忍不住落泪。

他生病之后,李熙和就没再哭过,哪怕在他跟前侍疾,眼睛红得不像话也没落过泪,他说过:“孩子怎么能在病重的父亲面前落泪,父亲看了该有多心疼。”

他从小在父皇膝头长大,没有因为皇权疏远,像寻常百姓家的父子一样,甚至比很多百姓父子更加亲密无间。父亲疼爱儿子,儿子心疼父亲。

李熙和哑着嗓子对他道:“父皇,了尘法师给了儿几颗藏地的药,或许对你的身体有所裨益。”

李洵太了解自己的病情,他心魔缠体,那年傅娇逃离方寸山,遇到山匪沉船而亡,他的半条命就跟着去了,之所以还能撑着一口气苟延残喘,全是因为李熙和。他那年才五岁,朝政还不稳当,如果他死了,他稳不住朝纲,他或许连命也会丢了。

他答应李熙和,一定会坚持到十六岁。

什么药也没用,他仰面躺在软枕上,胸臆起伏,脑海中又浮起傅娇的脸,他沉沉地闭上眼睛,疲倦地转过头道:“不用了,没用的。”

“你试试嘛。”李熙和红着眼睛哄他。

他一双带着哀求与惊痛的眼眸,蒙着泪水,李洵心口酸涩,不忍再拒绝他,阖眸点了点头。

李熙和大喜,忙让刘瑾将了尘法师赠他的藏药拿过来。

是和东珠差不多大小的药丸,李洵嚼了两口然后咽下,没什么味道。他这些年吃过太多药,也有许多神医自荐来为他看病,但很多都是沽名钓誉之辈,只会让他的身体越来越糟糕。

他不信佛,正如不信还有药能治他的病一样。

若是当真有神佛,那他死了之后一定会下十八层地狱,至于傅娇呢?她会去哪里?她这辈子太苦了,他希望她能去没有痛苦的天堂,继续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那他们注定背道而驰,永远也不能在一起。

故而他不信。

*

没想到那药吃了之后他竟然能睡着了,一觉睡到天亮,没有梦境。

只是身体有浓浓的倦意,似乎怎么也散不开。

他撑着病体处理朝政,看到北方的战报,深深蹙起了眉。辽国不死心,一直在边境蠢蠢欲动,现在竟然敢联合好几个小国,欲对中原发起战争。

辽国是先皇留给他的烂摊子,如果当初在澹台蹇登基初期便出兵的话,辽国未必能像如今这样强大。他也后悔当初自己不该休战议和。这十余年来,澹台蹇整肃兵马,秣马厉兵,早已不是当年的辽国。

先皇妇人之仁,把这个烂摊子留给他。他不能再把这个烂摊子留给他的儿子。

他召来李熙和说:“我要为你做一件事。”

李熙和如何乖觉,听他这么一说,便猜想到他要进攻辽国了:“父皇还是决定要攻打辽国?”

“辽狗苦我百姓久已,先帝在位时便时常南下打秋风,我登基两年他们也南下,那一次将他们逼退一百里,他们向我们进贡求和。我以为他们会安生一些,却没想到他们一直贼心不死,竟然还敢盯着咱们。”他转头对李熙和,笑如春风:“我一定为你扫除这个障碍。”

李熙和犹豫,喃喃道:“起了战事,百姓更苦,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吗?”

李洵把着李熙和的肩膀,沿着湖边走边说道:“对敌人一味仁慈,就是对咱们百姓的残忍。要做一位好皇帝就要有取舍。辽国一日不除,我的心都不得安宁,我不想把这么大个隐患留给你。你明白吗?”

李熙和深深吸了口气,缓缓地说起了尘法师跟她谈的那些众生平等之类的话,如果能生活得安稳无虞,辽国的百姓也不愿意发起战争。只不过辽国地处偏北,天寒地冻,作物稀少,他们没有粮食,没办法安身立命,只好南下掠夺资源。

“如果把我们放到辽国的位置,我们便是下一个辽国。”

李洵大马金刀地坐在湖边的凳子上,听完后不免诧异地将他上下打量一番,挑眉道:“这些话是谁跟你说的?”

李熙和道:“儿不解为何辽国人生来好斗,而中原人大多向往安逸的生活,遂向了尘法师发问,是她为我解惑。父皇觉得她说得不对吗?”

李洵见他微滞,便笑道:“她说得没错,对世事有一定的见解。我听说她前往吐蕃求经,如今名声大噪,有很多信徒?”

“了尘法师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法师。”李熙和慢条斯理地跟他说起了尘法师当初西进路上的事情,包括她栖身吐蕃五六载翻译经书的事情:“她是我见过信仰最坚定的法师。”

“那她的佛为何还没有救天下人于苦难之中?”李洵哦了声,似笑非笑。

李熙和吸了口气,神色郑重地看他:“了尘法师说世上没有佛,人匍匐于神佛的脚下只能得到暂时的麻痹,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要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便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

李洵慢慢收敛了笑意,看着问他:“那你的法师打算如何救众生?”

李熙和摇头:“谈起这个法师也很迷茫,她说她也不知道如何度化众生,所以她决定北上,继续去探究度化天下人的办法。”

李洵依稀记得那日在紫宸殿看到的那道身影,那个法师很瘦削,披着禅衣,身体瘦得像是风中的蒲柳,纤细易折。他以为她又是从哪里来的沽名钓誉之辈,蛊惑年幼的太子,欲从他身上得到好处。

未料想,她不曾用神佛度人的歪门邪说蛊惑太子大兴佛寺,供奉香火,而是匍匐于众生脚下求度化之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