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起先,林致源的粉丝发现他久未更新的微博有了新的动态。
林致源超话里的一张截图显示,零点前他的关注数还是12个,而到了零点以后,关注数则涨到了13个。
于是粉丝们纷纷好奇,这个新的关注是何许人也?
因为林致源的微博除了注册微博时自动关注的那些,只关注了个别国家队队员。
难道国家队即将迎来新的成员了?
猜测很快被打破,因为他们发现他关注的账号即不是橙V也不是蓝V,头像也很随意,而内容都是和医学相关的。
单凭这一线索,粉丝们的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特别是最新那条关于踝关节扭伤的讨论,更是让粉丝们想到了林致源是怎么从世界巅峰上摔下来的,最近成绩不佳想必是和伤病有关。
一开始大家只是表示遗憾,然后希望他能早日康复,重回往日荣耀。
但后来,也不知是谁提起的话题,颇有一番声讨国家队的架势。
不断有人说,听在国家队里的工作人员说,林致源之前摔了之后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不但不放他去国外治疗反而为了团体比赛无视他的病情,所以后面他几乎每一场接力赛都会参加。久而久之病情加重,才变成了路人都能踩一脚的“摔跤王子。”
还有人拿出曾经某个韩国运动员做例子来对标林致源,明明当时是韩国短道速滑界天才般的存在,后来就是因为一次摔得不巧才引发伤病,直到影响了成绩后被雪藏,自费治疗也没有补贴,最终遗地退役了。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几乎和林致源一模一样。
理智的粉丝还在找近期的比赛录像分析林致源的伤病状况,而有一部分人有了声讨国家队的苗头,更甚者居然要求换医疗团队。
这事儿虽然未能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但但凡关心一点短道速滑的人都能看到。
于是,这一闹就闹到了国家滑冰协会领导那儿,现在林致源就成了矛盾的存在。
一方面林致源的那些粉丝们确实提高了短道速滑这项运动的关注度。
曾经他们的比赛几乎只有奥运会会得到大家的讨论,如今,无论是世锦赛、世界杯还是全国锦标赛,都能看见不少观众的关注。
讨论的话题也是方方面面,不再是单一地讨论成绩。
短道速滑是一项一般人难以触及的项目,但依旧提高了民众对于冰雪运动的热情,敢于上冰滑起来的人也越来越多,许多城市的滑冰场几乎天天爆满。
这一切多少有林致源的贡献。
但是,另一方面,因为他掐架的话题也多起来,平时仅限于运动员个人的身上,这次竟上升到团队层面,不得不重视起来。
而且这次来势汹汹,打得人措手不及。
上头下达指令,不管用什么方法,必须让林致源管理好他的粉丝,否则考虑到国家队的形象以及他最近的成绩或许只能让他当替补了。
崔指导首当其冲吃了不少批评,正在准备去外地泡温泉的路上,生生调了个头直奔回来挨骂,当然秦教练也没好到哪儿去。
“真是人红是非多。还没联系上林致源吗?”崔指导总算是回到训练中心,他感叹,以前滑冰协会的人从来都是客客气气的,这次为了个还没火起来的热搜搞得差点掀了桌。
“消消气,消消气。”尽管秦教练也被骂得狗血淋头,他还是轻拍着崔指导的背安抚着,“我们问心无愧。”
外人可能不知道,觉得林致源怎么一直在比赛。
但其实教练组最担心的就是他的伤势,队医就不说了,各种专家都没少看,都说日常的比赛和训练都没问题。
只是这事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若是不好好澄清,恐怕会影响整个体育界的讨论氛围。
崔指导叹了口气,缓了缓激动的情绪:“说不定也是好事,让上头更关注运动员的伤病。”
秦抱着双臂点了点头:“最后那些话,像是要给咱们增加医疗力量。”
“可能也就说说,不用抱太高期待。”崔指导撩起刘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但是那件事,倒是有理由准备起来。”
“好,我去和他说。”
//
“直播?!”
林致源再接到秦教练电话的时候,简直傻眼了。
除了有一次自己过度训练导致晕倒以外,这还是第一次听到他那么严肃地和自己说话,而且他的态度不容置疑。
他承认,或许是因为林斯远的赞助,大家对他还是比较包容的,除了训练和战术的要求,并不会勉强他去做不想做的事。
所以在运动员们纷纷在各大公众平台开通账号参与直播的大环境下,林致源则属于异类,明明关注度极高,却尽量避免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对,至少把谣言给澄清了。”
林致源反倒觉得委屈,自己不过是关注了个医生的微博,怎么会导致如此严重的负面影响?
“就不能只发个微博吗?”他尝试讨价还价。
“你的微博跟僵尸粉似的,总会有人质疑不是你本人的回应。所以……”秦教练发现自己习惯性袒护林致源,赶紧恢复严厉的语气,“做不到胡迪那样,起码给粉丝一个交代吧。”
现在已经不是你想低调就能一直低调的时代了。
在许多人眼里看来,公众人物有责任成为正面榜样。
“……”
林致源无话可说,他一直都觉得短道速滑于他而言就是自己的事,最多是团队的事,与别人无关。
但这次,居然上升到了团队。
他想了想,还是觉得直播太尴尬,他不可能像胡迪那样在直播间侃侃而谈。
“那发视频,总不会有人质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