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2020年,北京。
八月末,正是夏天最热的时候。
柏油路被太阳晒出刺鼻的烘烤味,树叶缩成皱皱巴巴的一卷。灼灼烈日照在写字楼的玻璃上,闪出一片炫目的光斑。
而在国贸33层的会议室里。
空调温度打得很低,气氛却像是被户外的燥热感染了似的。
一场争论正在进行,异常激烈。
“我昨天专门花了一些time(时间)和energy(精力),去看了一下你们这个广告方案。我认为里面存在着很大的problem(问题)。”名叫TimWong的甲方客户代表把PPT一页一页往后翻,鼠标点得劈啪作响,“首先呢,是Slogan(标语)设计得不够有新意,youknow(你知道的),太俗了。”
长桌对面,坐着乙方。
市场专员小楚翻了一下白眼。
身旁的同事张姐咳嗽了一声,示意他克制。
而那个王Tim见没人反驳,继续发表他中英参半的演讲:“更重要的是,一会儿online(线上),一会儿又onsite(线下),整个企划弄得乱七八糟。我真是搞不懂,你们这是要做什么。回头钱花掉了,看不到result(结果),又该怎么办?”
这么一通无端指责下来,再好的耐心也听不下去了,况且小楚还是个爆脾气。
“什么叫怎么办?”小楚忍不住了,梗起脖子回怼客户,“我们公司在行业内很有口碑,又是专业做广告策划的,肯定有办法啊。只要不是外行指导内行,有什么可担心的?”
这句话不说还好,说了就是火上浇油。
王Tim顿时提高了嗓门,也顾不上飙什么英文了:“你这是什么意思,想说我是外行呗?我可是剑桥的硕士。”
小楚:“哟,那怎么敢。您可不是外行――您英语说得这么好,是外宾。”
意思大家都是中国人,别因为进了外企,就在这里放洋屁。
气氛登时僵住。
张姐看出不对,赶紧拉了这个愣头青一把:“小楚,你少说两句。”说完又转向甲方,陪起笑脸:“王先生,您不要着急。针对您刚刚说的那些问题,我们有自己的方法……”
晚了。
王Tim这边已经出离愤怒,“啪”地合上了电脑:“Nonsense(一派胡言)!我实在没办法和你们这群文盲communicate(沟通)!!”
眼瞅就要谈崩,就在这个时候。
叩叩叩。
会议室的门被敲响了。
片刻后,一个女人从外面走进来,带来一阵清凉的风。
“实在不好意思。”她露出歉意又得体的微笑,“和总部的会刚刚结束,让大家久等了。”
“姚经理,您来也没用。”王Tim站起身,示意一起来的同事收拾东西走人,“我们已经决定再考虑一下,要不要和你们公司继续合作这个项目了。”
他口中的姚经理,就是姚安。
26岁的年纪,波浪卷发盈盈地披在她的肩上,丝质衬衫柔软服帖。和二十岁时比起来,少了一些天真,多了一点智慧,妆容和仪态都趋近完美。
而姚安之所以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在这家著名的广告公司,就不能不提到Rigney教授。
大学毕业之际,无数道路曾经在姚安面前展开。
回松城也好,去首都也罢。
只要能够找到一个学以致用的地方,对姚安来说,就是一份好工作。刚好北京某业内大佬是洛城大学的校友,于是凭借Rigney教授的那封推荐信,加上一篇充实的简历,姚安成功获得了一份实习。
实习来得虽然容易,但真正想要在这家公司留下来,并没有那么简单。
广告公司基本把人当牲口使,业内生态糟糕透顶,加班到凌晨也是常事。一起竞争转正岗位的各个又都是名校海归985,卷得风生水起。
每个熬夜的晚上,父母都会打电话过来,念叨的往往也都是同一件事:“让你留美国,你不留。让你回松城,你也不回。要我看,女孩子就应该找份稳定点的工作,早点把婚结了……”
他们越说,以姚安这样的性格,就越不可能回去。
咬着牙也要坚持。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直到实习期满的那天,一群实习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候转正名单的公布。
心跳怦然作响,紧张地浑身发冷。
再之后,人力念出那个名字:“姚安。”
听到这两个字时,姚安的嘴都张大了些。恐怕连她自己也没想到,竟然能够在一大群人里脱颖而出,成为那批实习生里,唯一留下来的一个。
为什么会是她?
她有什么特殊?
在旁人羡慕又酸溜溜的目光里,姚安捏着一张薄薄的转正评价表,激动地有点手抖。
她从会议室出来,找了个借口落在人群后面。站在走廊里,忍不住一字一句读起来,希望能找到幸运的缘由。
在那份表格上,顶头上司是这样写的:【相较于其他实习生,姚安展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观察能力。她能够较为准确地领悟客户的真实需求,并创造对话场景,与其进行有效沟通。比如在和独立设计师厂牌的合作中,她提出……】
读到最后,颤抖止住了。
不是姚安不再激动,而是这份激动里,多了一些五味杂陈。
无论她多么想要否认,那段洛杉矶的生活――更准确点说,是与钟浅锡共度的一年,给她留下了一些抹不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