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乾和殿宏伟巍峨,威严肃穆。
皇帝端坐于龙座之上,不似平日和虞逸相处时那般慈祥和善,现在的他是大岐天子,帝王之气似有吞天之势,只是坐着便不怒自威。
文武官员立于殿内两侧,折腰而立,恭敬庄严。
在众人的注目下,虞逸踏进殿中。
满是大臣的乾和殿雅雀无声,唯有她的脚步声,一步接着一步,开创本朝女子参与早朝的特例。
“臣拜见公主!”
一道清亮悦耳的声音响彻大殿。
大岐早朝,唯有君臣之别,按理即便是亲王上朝,臣子也不用行大拜礼。
然而此时,连楚正以最谦卑的礼仪,向虞逸施以崇高的敬意。
随着他回荡的尾音,连家父子一派官员皆俯首而拜。
群臣俱惊。
皇帝看着这一幕,没有阻止,亦未执一言。
大臣们见此,只犹豫了小片刻,便纷纷叩拜。
望着两侧黑压压的一片,虞逸油然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而她在殿中走下的每一个步子,也变得格外沉重。
来到龙座之下,她顿住脚步,“儿臣拜见父皇。”
自虞逸出生以来,因着皇帝的宠爱,她从未向皇帝行过如此正式的礼。
皇帝深怕她跪累了似的,她将将说完最后一个字,他就迫不及待地道:“快平身。”
虞逸颔首起身。
众臣随之而起。
虞逸开门见山:“不知父皇召儿臣来,是为了何事?”
皇帝看向连楚,“连侍郎,你来说。”
连楚应声自众臣中走出。
他不疾不徐地行至虞逸身边,解释道:“方才陛下问起公主险些被绑架一事,臣提起,其中牵扯到刺客与承王府的通信。有人认为臣无中生有,故意污蔑承王,所以臣斗胆请陛下请来公主,为臣做证。”
他言语谦和,态度恭顺,与平时的他大相径庭。
虞逸觉得新鲜,侧头看了他两眼。
等看够了,她才出声道:“连侍郎说的不错,吴鸢的确有与承王府通信,商量要绑架我。此事是公主府中人发现,与连侍郎无关,更不会有污蔑一说。”
此言一出,满殿的官员瞬间像是被丢进了炸锅,窃窃私语不断。
其中,不乏有人质疑:“众所周知,承王殿下对陛下忠心耿耿,对公主也疼爱有加,承王殿下怎会置公主于险地?”
有官员附和:“不错,公主常年居于后宫,或许不懂人心险恶,同僚之间尚有栽赃诬陷,更何况一个刺客?”
他乃承王一派,说这话时,他看向连楚,意有所指。
他本就是承王提拔上来的,在承王和虞逸之间,他自然不会选择相信虞逸,更何况,她还是一个没经历过事儿,只贪图享乐的后宫女子。
所以,他对虞逸凭计策擒拿刺客一事持有怀疑态度,以及黎州一事亦是,怎么就那么巧,每次她撞破阴谋,都有连楚在场?
现在连楚身为虞逸先生,会不会一切都是连楚所为?说不定他故意把功劳都献给虞逸,以此来获取虞逸信任,再利用虞逸做些什么。
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这次承王被无辜卷入刺客案中,一定也是连楚故意为之!
虞逸的视线围着大殿扫了一圈,发现其中有不少大臣都在点头附和。
她看向方才说话的官员,“所以这位大人是觉得,我愚笨蠢钝,被人骗了也不知?”
被戳穿了心思的大臣很想点头。
奈何这位可是公主殿下,是皇帝心中最宝贝的存在,他可不敢轻易得罪。
“臣不敢。”
虞逸看出他的言不由衷,轻哼一声。
是不敢这么想,还是不敢这么说?
她重重呼出一口气,决定不同他计较,开始和他讲理:“谁说向承王府传递书信,联系的就一定是承王了?更何况,如今承王身在黎州,若当真是有意陷害他,也应当是直接把信送往黎州才对。”
承王府与刺客有联系的消息,一开始是从连楚口中说出,因此承王一派自然而然地认为,连楚道出这个消息是为了陷害承王。
此时经虞逸这么一说,他们才试着冷静下来。
皇帝看着自己的臣子心中只有党争,眼中闪过肃色。
但看向虞逸时,他的语气不由自主地柔和了一些:“逸儿,你若有什么想法,可继续说。”
虞逸沉默片刻,忽然看向其中一名官员,“那些刺客应当都被押去了刑部,请问李尚书可有审问出什么?”
被点名的这位,便是刑部尚书,亦是李经之父。
刑部尚书上前一步,如实禀报:“臣已严刑拷打那些刺客,但他们一个字都不肯透露。不过,在连侍郎的帮助下,臣找到了他们的据点,抓住了两个守点的刺客,并从中搜查出了西瑜手实。因为陛下让连侍郎负责这起案件,臣已将他们的手实,全数交由连侍郎。”
手实记录着持有者的身份及家中情况,为方便管理百姓,无论是大岐还是西瑜,想要进城就必须检查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