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寿辰将近
长安离那泽州,有数百里之远。从泽州跑到长安来寻亲访友,远不像后世那样方便。
像二娘这样一路奔波,跑到长安城来却寻不到人的,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了。
李佑深知那泽州水情,又亲眼见了二娘浑身的伤,再加之这是个十四五岁的柔弱女子。
这种种证据,已足够证明她的过往经历。
看着这楚楚可怜的丫头,李佑叹息道:“那你日后有何打算?难不成真要在我王府里做个丫鬟吗?”
二娘抬了抬头,茫然地望了望李佑,似乎是没听明白李佑的意思。
李佑又解释道:“本王倒并非不愿收留你,只是这做了丫鬟,便低了常人一等。你若是还有其他去处,本王倒是能让侍卫送你前去投奔,还能给你留些银钱,供你过活。”
既是被韦敏捡了回来,也算是与他李佑有缘,李佑不介意花点银钱安置二娘。
可二娘却摇了摇头:“二娘没有旁的去处了,唯今之计,只能企盼殿下收留。”
她又叹了口气:“做了丫鬟也好,只在殿下身边伺候,也无需理会那些勾人伤心的凡俗过往了……”
她一脸哀切,似有与过往决绝之意。
李佑听得暗自咋舌,您这是到王府来做丫鬟,又不是出家当尼姑,哪来的抛却过往、与世隔绝?
不过顾念这丫头刚刚经历动荡,正需要一个安定环境将养歇息,李佑也不再想着将她送出去。
反正这王府好歹是个稳定落脚处,总比将她送出去忍饥挨饿强得多。
二娘又抬了头:“殿下,二娘会读书习字的,可以替殿下捉刀代笔,书写绘画。二娘还会拨琴弄瑟,弹得一手好乐曲。至于那女红、茶艺,也是懂得不少的。”
她像是担心李佑不收留,拼了命地卖弄本事。
李佑听得暗暗发笑,这丫头倒是会得不少,唯独不会做丫鬟伺候人。
“好了好了,你不必紧张。”
李佑安慰道:“本王并没有将你抛弃的意思,本也只是想替你寻个安定之所。既然你无处可依,那便留在王府好了。我齐王府,还没破落到养不活你一个丫鬟的地步。”
听得这话,二娘这才嘘了口气,她又站起了身福了一礼,口中千恩万谢一番。
“罢了罢了,你且回去休息吧!过阵儿咱们得回齐州,你若是愿意跟随,便随了咱们去到齐州,远离了这伤心地界儿……”
李佑扬了扬手,挥退二娘出去。
……
阴妃的寿辰之日越来越近,京里也渐渐有了喜庆之相。
皇城根上,早早地就张贴了告示,李世民为庆贺阴妃寿诞,要恩赦天下,与民同乐。
街市上,也有些人张贴了大红灯彩,算是庆贺这大喜之日。
而皇宫里,也早早地传出风声,陛下要替阴妃举办贺寿大典,遍邀群臣及其亲眷前往庆贺。
阴妃并非正宫娘娘,这样做其实已僭越礼法。
朝堂不少公卿大臣,已就此事上书,谏议天子。
可李世民却都一一驳回,执意要替阴妃大办寿典。
李世民的理由,自然是阴妃地位尊崇,绝非普通妃嫔。
自正宫皇后长孙娘娘过世之后,李世民便没再立后,整个后宫里,地位最尊崇的,便是以阴妃、杨妃为首的四大嫔妃。
这阴妃乃是齐王李佑之母,而杨妃则是吴王李恪之母,两人都母凭子贵,在后宫及朝堂里有些威望。
而前些日子,阴妃又因为那逍遥露,成了后宫里的红人,一时间引领风潮,收了不少嫔妃的艳羡,又与朝臣亲眷们拉近了关系。
她的风头,甚至隐隐超过杨妃,大有力主后宫之势。
算下来,阴妃虽不敢说能比过正宫皇后,至少是后宫里能说得上话的人物了。
凭着这个理由,李世民强压下百官非议,执意要替阴妃操办贺寿大典。
李世民这样做,当然也有私心。
他对李佑,着实是欣赏得很,尤其在那纵火案后,了解到李佑奉公隐忍的一面,更是心生爱惜。
本想将李佑留在长安,可李佑又为了家国天下,执意要回齐州,去寻那能拯救苍生的神秘作物。
这里外里,李世民自觉亏欠李佑太多。
他只能将这份亏欠,全都灌注到阴妃的寿典之上。
尽量将这场寿典操办得热闹些,也算是向世人彰显,他对李佑母子的重视。
请...您....收藏_6191书1吧(六\\\九\\\书\\\吧!)
随着寿诞越来越近,京中的喜庆气氛也到了顶点。
街市上张灯结彩,百姓们都在谈论着这场寿典,气氛热闹至极。
所有人都在等候着这场欢庆时刻,唯有齐王府里,韦敏正在犯愁。
“明日就是母妃寿辰之日,殿下还在捣鼓那丹药呢?”
韦敏的桌案上,堆满了各色玉器、金饰、字画古董,她的闺房,此刻已变成了珍宝铺子。
“好像是这样,今日听那后院里噼噼啪啪吵个不停,也不知道殿下究竟忙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