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礼
葬礼
九月,秦敏华去申城念大学了,选了她感兴趣的海洋生物学,偶尔和连夏分享学校趣事。她带去的礼物,舍友都说很喜欢连夏的设计。
连夏召集所有人开了一个会,讨论了招聘和开拓新风格的事情,大家都对连夏很有信心,举双手支持她的决定。
于是当天下午,ls工作室招聘启事就被挂在了几个著名的招聘软件上,工作室邮箱收到了不少的应征简历。
她选了一些比较符合工作室需求的人,安排面试时间,还是第一次面试别人,回家还特意和秦书南请教了一下面试哪些问题需要提前了解。
最后留下了三个人发了offer,谈好待遇福利,唐淑文、周允、刘畅三人正式入职。
唐淑文不爱说话,一个人坐在工位上可以坐很久,偶尔起身接杯水,看着文静,但是她很擅长机械风格的画作。周允总是能想出新点子,文案写得吸引人眼球,就连微博底下的评论都多了很多,不少人夸文案比以前更出彩了。刘畅跟在徐珊后面负责每月的上新,他画出来的动物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充满创意。
***
这天,连夏正在给中秋节上新产品拍照,接到了秦书南的电话,爷爷突然病重,所有人现在赶去医院。
连夏没见过秦书南的爷爷,据她了解,秦书南和爷爷并不亲近,当初秦书南的妈妈在秦家没少受秦家老太爷的训斥,日子自然不好过。
一大群人站在病房里,看着医生在给老太爷做最后的检查,病床上的人奄奄一息,即便鼻子里插着氧气管,也仿佛下一刻就要停止呼吸,医生对着秦升摇摇头,表示回天无力。
老太爷缓缓睁开眼睛,呼吸虚浮,眼睛却明亮,看了一圈,擡起手示意众人离开,又指了指连夏,让她留下。
白烟云给老太爷介绍,这是连夏,是秦书南的妻子,还特意强调是娃娃亲,是尚云在世的时候订下来的,老太爷厌恶地别开眼,朝她摆摆手,不想听她在这边唠叨。
众人离开,只留下连夏,走之前秦书南让她别怕,他在外面,有事叫他。
“爷爷,你要和我说什么吗?”
爷爷指了指她的手,连夏伸出手,他在自己的手上写字,他现在已经没法说话了,嘴巴张着,光是呼吸就用了全身力气。
“南?你是说秦书南吗?”
爷爷点点头,又写了一个字。
“妈?是指秦书南的母亲?”
爷爷又点点头,写了几个字。
“您是想说,秦书南的妈妈是个好人,您想和她道歉?”
老太爷点头,指了指她,又指了指门外,两只手握在一起。
“您是让我和秦书南好好过?”
老太爷点点头,嘴角似有微笑,重新指了指外面,让连夏出去。
等秦升进去,没到一分钟,病房里就传来哭声,外面的人跑进去开始哭起来。连夏看了看秦书南,他面无表情,坐在病房外面的椅子上低着头。
秦书南回想着过去发生在他母亲身上的事情,老太爷的训斥和指责,母亲一个人偷偷流泪,这也是他和爷爷不亲近的原因。大手被一双柔软的手握上,他擡头看去,连夏坐在他身边,不知道刚刚爷爷和她说了什么,但左右和自己有关,伸出手搂着她,混乱复杂的思绪也在此刻停止。
爷爷去世,家里不好一年办两件大事,他们的婚礼本就没有定下具体时间,今年是肯定办不成了,连夏对此没有意见,婚礼对她而言,不是什么非有不可的事情。
白烟云见她毫不犹豫就同意了,直夸她懂事。
追悼会在家里办的,来了不少业内名流,明面上是吊唁秦老爷子,实际上是借机和秦家多些来往,秦升应接不暇,让秦书南替他应酬,秦书南懒得理他,带着连夏去了后院仓库,里面放了几个大箱子。
连夏问:“这些是什么?”
“都是小时候的东西。”
秦书南打开一个箱子,拿出里面的东西,是一本很厚的书,翻开贴着许多照片。
“这是谁呀?”照片上是一个小男孩,看着几个月大。
连夏再仔细看看,擡头看看秦书南,“这是你小时候?”
“嗯。”
“和现在好像有点不太像,”连夏仔细看看,“还是小时候肉嘟嘟比较可爱。”
往后翻着,有个女人抱着小男孩,这个想必就是秦书南的母亲。
秦书南说:“这是在英国拍的,她带着我去散心。”
照片上的男孩看着才一岁多,散什么心呢?应该是秦书南的母亲自己受不了秦家压抑的氛围想出去透透气吧。
“她十九岁遇到了我爸,二十岁生下我,三十岁去世,在秦家受折磨十一年。”
秦书南说起这句话的时候,神色落寞。
连夏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二十二岁遇到了爸爸,二十五岁生下了自己,也是在三十岁去世,爸爸至今未娶,被爸爸爱了一辈子。
同样是女人,遇到了不同的男人,过着不同的人生,最终的结局却又那么相似。
秦书南拿出一个盒子,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是一个卷轴,打开上面写着飘逸潇洒、纤细轻盈的行书,最后的印章是:尚云。
尚云是秦书南的母亲,订亲的文书上有一模一样的印章。
“这是我十岁收到的,母亲写的兰亭集序,她很喜欢王羲之的字,经常在家里练习,还喜欢收集各种名家字帖。”
“这是她最满意的一件作品,写完这个,她就再没写过别的。”
几个箱子东西不多,大多是相册和秦书南小时候的衣服,看完以后秦书南带她出去,宾客走得差不多了,秦升见秦书南才出现,心里有气也不好现在发泄,想想老爷子以前对他母亲确实不好,也就没再计较这件事。
段家和秦家是世交,所以秦老爷子去世,段屿嫣也跟着父亲来吊唁,准备走的时候正好撞见了秦书南和连夏。
“书南,节哀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