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襄阳(二)
重回襄阳(二)
从渡口到别业之间一路上空空荡荡,只因沿途的平民百姓都被勒令不许出门,好在路程不长,谢宜瑶坐在轿子里虽然无聊,却也感觉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轿子安安稳稳落了地,擡轿的小吏们纷纷退下,程莫在轿前迎接:“卑职武昌太守程莫,恭迎临淮公主殿下。”
谢宜瑶慵懒的声音从轿子里传来:“程太守免礼。”
程莫这才起身:“卑职接待不周,还请殿下恕罪。”
谢宜瑶坐在轿子里,看不见程莫的样貌和脸色,却能从他颤颤巍巍的声音里听出他的畏惧。
真是没出息,他一郡太守好歹是个五品官员,怎么这么见不得大场面?
“无妨。”
程莫继续低声下气道:“这别业乃是去年新建,还未有人住过,殿下屈尊就卑,下官不胜惶恐。这几日下官就在附近的官邸办公,殿下有什么需要的,尽管派人吩咐就是。”
谢宜瑶说了声“知道了”,便让程莫退下了。
纵使她平日里再有活力,这些天也是好一番舟车劳顿,她又觉得程莫这人没意思,不愿和他多说几句。
这座别业规格样式本就不输谢宜瑶在京城住的公主第,程太守还另派了一批人供她使唤。看来这太守虽然办事有所疏漏,但总体还是用心的,谢宜瑶也就不打算跟他计较了。
谢宜瑶稍微拾掇了下准备小憩一会,她卧于榻上,阖上双眼,脑子里纷乱的思绪却无法安定。
上一世北燕在入冬后,先是攻打了北边的义阳,司州刺史坚守数月,最终却病逝在了任上,由其堂弟继为守城。
义阳城内兵少粮缺,城中兵民难以支撑,最后不得不开城向北燕投降。
好在义阳城有山峦作关隘,北人也没有继续南下……才没有酿成更大的祸事。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镇守武昌的郢州刺史郭遐,虽然应了谢况命令携军北上义阳援助,却一直不肯出手,只是在后方驻军。
当年这事在朝廷里闹得很大,就连不太关注军务的谢宜瑶都知道了。然而事后郭遐却因有从前立过大功,没有得到严格的处罚,不久后反而升了职。
理由很简单,郭遐当年在谢况称帝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谢况为数不多信得过的人之一。
但这样的纵容,实在是叫人寒心,彼时朝野之上不知多少人敢怒不敢言。
而那之后,南楚再也没有收复义阳的失地。
现在这一切还没有发生,谢宜瑶能做些什么,来改变战局吗?
可虽然也有燕军出其不意的原因在,但后来义阳失守,说到底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兵粮,而且也没有人愿意发兵相助,城中兵民无法支撑下去导致的。
而她这次的目的地襄阳,也很难拨出充足的兵力驰援义阳,毕竟襄阳北边的南阳城在前朝就被北燕占领,若是燕军得知襄阳城中空虚,一定会发兵北下。
失去襄阳可比失去义阳严重多了,不能舍小求大。
与襄阳等城镇相比,义阳确实没有那么重要,南楚举国兵力有限,不可能每处城池等同视之。
北燕也知道这一点,他们会攻打义阳而非襄阳,也只是为了牵制住长江中上游兵力,以避免他们有余力支援下游,那里才是南北战争的主战场。
这些道理她本来只靠自己想明白了大概,其中真正的关窍还是多亏了沈蕴芳为她讲解几个城镇的战略意义,她才真正想通了。
谢宜瑶知道,凭她一己之力,是很难改变大局的。可她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做不到坐视不管。
她终于还是吩咐了灵鹊:“叫人去请程太守来一趟,就说是本公主有话要问他。”
……
隔着权当摆设的珠帘,谢宜瑶观察着程莫这个人。
腰都快弯到地上去了,啧啧,所谓的天家威严,当真有这么可怕?
“擡起头来,怕什么,本公主又不会吃了你。”
“是,是……”程莫直起身子,却仍然不敢直视谢宜瑶的方向,眼睛直直盯着地面。
“别这么紧张,不是要问你罪,让你帮个忙而已。”谢宜瑶若无其事地说道,同时随意地从手边的果盘里挑着洗净的新鲜水果。
这是程莫让人给她准备的,如今天气还有点闷热,可这些瓜果摸上去却冰冰凉凉,当是用冰水湃过了,也算是用心。
“敢问殿下有什么要求?下官尽力满足。”
“郢州如今有几万兵马,你可知晓?”
程莫擦了擦汗:“军政事务主要还是刺史管着,卑职不甚了解,大概有个五万吧?”
五万,这个数目不知有多少水分,受过严格训练的精兵恐怕一半都远远不到吧。
但武昌的兵力至少比起义阳充足多了。
“现在的郢州刺史是哪位来着?”谢宜瑶装作不知情的样子。
“是郭遐郭将军,殿下可是有什么事情要亲自过问将军?”
程莫是个机灵的,心想公主特地叫他过来,总不可能只是随便问问。
“想来郭将军平日定然庶务繁忙,我就不叨扰他了。麻烦程太守传个话,就说陛下有令,叫我提醒督促各地方将领千万不要疏忽军务。秋冬季节北人往往蠢蠢欲动,武昌重镇,还望将军多提防着点。”
这当然是谢宜瑶临时编造的,她也没来得及考虑话里话外经不经得起推敲,总归也不是什么实质性的命令,想来无论是程太守还是郭刺史都不太可能想起来要追究。
程太守深深鞠了一躬:“卑职明白。”
谢宜瑶用眼神示意灵鹊,后者拿出一个荷包,递给程太守:“这是我们殿下的小小心意。”
程莫呆呆地望着谢宜瑶,只听到她说:“赏你的,收着吧。”尔后不知怎么就退到了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