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像我们这样的人,好……
“像我们这样的人,好一点的也是做姨太太,差一点的,连尸首都不知道仍在什么地方。
易之姐,我真的不知道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
海棠说着又落下泪来,徐易之听着海棠的这一番剖白,心中是五味杂陈。
“对不起。”
徐易之不知为何,她觉得自己需要向海棠道歉,若她与海棠素昧平生倒也罢了,可她毕竟与之还有些交情,眼看着对方陷入困境,却无能为力,作为朋友,她真地觉得很是抱歉。
“易之姐,这不能怪你,要怨就怨这不公的世道。易之姐,我真的很感激你,也很羡慕你,我看过你写的文章,写得真好,女子应该走出家门,也应该有职业,不被人轻视的职业,去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
只可惜这样美好的事不属于我,像我们这样的人,本就是没有路的,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我们是没有自由的。
易之姐,我真的很感激你教我读书识字,是你让我开始思考我到底是为什么而活着的。你知道吗?就在半个月前,我们这个院子就死了两个人,一个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因为不愿意接客被活活打死了,一个因为染病死得时候全身溃烂。
我想我的结局大概不会比这好多少,做我们这行的,过了二十便不值钱了,而在这之后,等待我们的,恐怕和那些下等的地方好不了多少。
既然未来可以预知的是多么可怕,我想不如就让自己停留在这最美好的时候吧。”
徐易之听着这些话,看着海棠从眼底透露出的决心与释然,想起了初见海棠时的稚嫩与天真,那时候的海棠还不会去考虑未来的种种,对于当下的快乐是很在意的。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教海棠读书识字,读书明理,本是一件再正确不过的事,可是对于一个身处绝境的人来说,让她看清楚现实不是另一种残忍吗?
她让海棠认清了自己的处境,却无法帮助她改变处境,作为一个风尘中的人,她被逼着接客,迎合那些下流的、恶俗的喜好,对于海棠来说不是一种不负责任吗?
从海棠处离开后,徐易之径直去了报社,褚墩来找易之拿稿子时看到她的闷闷不乐,便问了几句。
徐易之将自己的困惑对褚墩讲了出来。
“易之,你不用为此自责,这本就不是凭你一人能够解决的问题,真正错了的是这个社会。
易之,我们的国家病了,很早以前就病了,我们现在需要为我们的祖国治病,治病是一件很艰难、很痛苦的事,那会需要很大的牺牲。
我们不能期望一下子就能过让社会好起来虽然新文化运动已经过去了,但思想解放却还只是个开始,就算我们真的尽我们的力量,让诸如海棠一样的姑娘醒了过来,也不过是愈加痛苦罢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所做的一切就算毫无意义的,如果没有一开始的尝试,没有一开始的痛苦,就不会有之后一点点的改变。我们必须承认觉醒是痛苦的,也必须承认觉醒之后无路可走是悲哀的。
但正因为没有路,我们才要去创造一条路,一条可以供人通行的路。”
徐易之被褚敦的话感动了,当她看见褚敦坚定目光的时候,她便知道,向这样的痛苦,褚敦绝对也经历过,不过更为远大而坚定的理想让他坚持下来了。
海棠是一个月后去世的,去世前一个礼拜,她还去看望过,并无论如何都劝她去医院。
然而她卧病已久,甚是凄凉,昔日恩客盈门者了了,病榻左右,已无照顾的人,她素日积蓄,早已被姆妈搜刮殆尽,如此还要日日受那不堪地辱骂。
易之去看望的时候遇到过几次,也曾替海棠分辨过几句,但都被海棠阻止了,她已心存了必死的心,对于这些琐碎反倒是淡然了。
“我很感激你还能来看我,只是我这身子熬不了几天了。这些日子一直劳你破费了,只是我一直气运不佳,这份恩情怕是难有机会报答了。”
“你别想那么多,只安心养病就是。”
“易之姐,我自己的病自己知道,只是……”
只是什么,海棠没有说,易之也不再追问,深陷泥潭的人有着太多的遗憾,徐易之只能尽可能多的尽一份朋友之情吧。
海棠死后,之前海棠的几位恩客拼凑了几十块钱,买了一副薄棺材,就草草下葬了。
“易之,我打算离开燕京。”
在订正完稿子后,褚敦突然说,徐易之愣了一下,疑惑地看着褚敦,褚敦解释说:
“如今南方正在发生着如火如荼的变化,易之,作为青年,我不愿袖手旁观,我想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徐易之知道南方正在发生的变化,也知道褚敦的心思,他想有一番作为,活着说他一直说一位进步青年,这样难逢的机遇,他是不愿错过的。
“嗯。什么时候出发?”
“易之,你也去吧!我们一起,去改变这个时代,你相信我,我们可以去创造你说的那个祖国的。”
徐易之心中明白南下的褚敦一定会经历一次惨烈的失败,但她不能说,她也知道此刻她无论说什么,这个充满着正义感与热情的青年,都是不会信的。
“涵直,我……我就不去了,而且我觉得南方的形式未必有你想的那么美好。”
“易之,我承认此刻我对于南方的事还存在着许多美好想象的成分,可是我们难道不应该浪漫一点,乐观一些吗?
是的,我们的理想遭遇了很多挫折,这让你畏惧了,是吗?可是我们也做成功了许多事情。
我们帮助工人维权,我们报道贪污受贿,我们筹建育婴堂,我们帮助过很多弱小的、走投无路的人……你看,只要我们做,不也可以做很多事情吗?
易之,我不害怕失败,我甚至不畏惧死亡,若是真的为了理想而死亡,这将是极为浪漫的事。”
徐易之知道自己说服不了褚敦,甚至她都没有任何资格和立场来说服他留在燕京。
她不可能让一个热血青年的血液冷却,她不可能让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不去追逐他的光,即使那光是虚假的。
徐易之面对褚敦热烈的邀请,一时之间竟说不出拒绝的话来,毫无疑问,她被褚敦的语言给打动了。
对于追求理想的浪漫,那是多么美丽的图景。
褚敦已经定下了南下的时间,他虽然很期盼能与徐易之一起同行,这个易之让他赞赏的,被他视为理想中伴侣的人。
但他不可能为了徐易之而停下追逐理想的步伐,他有理想,那是一个崇高的,五彩斑斓的美好的世界,那个世界比爱情更为的迷人。
送褚敦离开的时候,徐易之郑重的交给他一封信,并告诉褚敦,信中有她的答案。
当褚敦终于挤上拥挤的火车,告别送行的友人,安稳地坐在车厢的时候,他怀着激动的心打开了徐易之给他的信。
在他的想象中,徐易之一定和他怀着一样的心,毕竟她是那么进步,热情、正义,她一定也愿意为了理想而奋斗的。